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亲爱的,你的同情心可以更有价值

(2015-09-18 14:56:29)

亲爱的,你的同情心可以更有价值——评叙利亚难民问题 

文/祁蕾

本文系出版方授权“清南”发布,如要转载请与作者本人联系

 

被冲上土耳其海滩的一个叙利亚男孩的尸体的照片,在西方激发了一轮有关世界有负于3岁男孩儿 Aylan Kurdi(艾兰·库尔迪)的自我反省,连同对整个叙利亚难民问题的关注。这些向往欧洲的难民们哪怕只有一点盘缠都会倾囊所有,孤注一掷,穿山越岭翻过土耳其边境,然后缴纳高额偷渡费,乘坐严重超载的橡皮艇潜入爱琴海,冒死抵达莱斯博斯岛,科斯岛或希俄斯等希腊岛屿。为了不被遣返,他们甚至会在橡皮艇即将靠岸时将其捅破。2015年截止至今,已有近3000名难民淹死在地中海里。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0918/14425592733895.png

© Nilufer Demir     趴在沙滩上的 艾兰·库尔迪Aylan Kurdi

一周前的《经济学人》封面不出意外地留给了难民问题。不比以往的炫目设计,这次他们只放了一张叙利亚难民的图片,同时引用了“出埃及记”的典故。(*出埃及记:讲述以色列人如何在埃及受到迫害,由先知摩西带领他们逃离埃及的故事。)

我一直不欣赏媒体就苦难大肆报道的做法,因为这会让人同情心泛滥继而变得冷漠。Susan Sontag 在 Regarding the Pain of Others(《旁观他人的苦难》)中说,“战争中的苦难一开始会让我们充满同情,可当这类苦难铺天盖地地出现在电视机、收音机、报纸上时,更多人会选择旁观。” 因为苦难太过深重,很多人越发觉得自己对此无能为力。说实话,同情感性与实际行动之间的鸿沟,正如难民所渡地中海般宽广。不过很多产生行动的动力,也正是来源于同情心。比如,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做。 

无疑,军事干预 阻止叙利亚内战规模扩大、打击 IS(伊斯兰国)等恐怖分子是一大重要任务。那么,该由谁来牵头?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美国。美国作为世界霸主,一直声称自身承担着维护和平、保护战争受害者的责任(虽然他们有时并不是那么做的)。比如,自2001年9/11事件之后发起的世界反恐战争——“持久自由军事行动”(Operation Enduring Freedom)就是由美国主导的北约发起。在几十年谈判沟通无果的情况下,如果能够用武力手段消灭恐怖分子、极端、反人类人士,那不失为一项完美对策。 

然而在叙利亚,“Pax Americana”(美式和平:用战争带来和平)出现了一个丑陋的裂痕。由于美国中东政策落实到叙利亚的各种尝试,包括秘密援助叛乱分子,发出空袭的威胁后却按兵不动,公开援助叛军等,从目前来看,都像是失败,所以他们对正在发生并不断升级的灾难负有责任。在很多人看来,鉴于这样的责任,美国有义务采取军事行动干涉叙利亚内战,帮助该国解决战争危机。但是,请不要忘了四年前美国是如何插手利比亚的。当时,也正是因为“有责任保护”这样的理论存在,美国得以有“正当”理由干预利比亚内战。可卡扎菲的死并不意味着和平与美好的未来。“利比亚黎明” 武装反政府组织持续叛乱、“伊斯兰国” 恐怖分子暴力袭击、断水断电难以生活的问题依然不绝于耳。如今利比亚难民数量多达百万,他们也大批地死在地中海里。而利比亚国家本身,也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风雨飘摇之境。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0918/14425592833185.png

© EPA

今年至少有850,000名难民试图穿过地中海到达欧洲寻求庇护。图中船只因过载而沉没。

另外,军事干预也会牵扯到人道主义干预困境的问题——为救某些人的性命,牺牲另一部分人;目标瞄准的是敌人,却不可避免地误伤了大量平民;逼迫残暴的统治者下台,却推上了更糟糕的继任者……人道主义干预在叙利亚能实际成功的可能性并不高。这一用四年血泪书写的冷酷现实,也很难被一张海滩上的遗体照片改变。

当然,军事干预不是库尔迪一家寻求保护的唯一途径,正如他们后来选择的——逃至另一个国家,成为那里的难民。不过接下来的问题是,哪个国家有责任这样做?哪个政府应该接纳他们?

照现在的情况看,欧洲国家接受的难民数量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欧洲是一个富裕且和平的大陆,但周边则是一片贫穷和混乱的景象,欧洲也因此承载了人们寻求美好生活的向往。二战后叙利亚有150万难民,90年代巴尔干战争后有120万难民,但这次有400万。联合国难民事务委员会估计全球范围内有超过590万难民,还有其他被迫迁移的移民。面对如此庞大的数字,欧洲当然不可能全部接纳。事实上,迁移人群中的绝大部分人都希望在自己的国家过上体面的生活。移民的历史往往充斥着被夸大的恐惧,最有说服力的例子莫过于犹太人、亚美尼亚人、越南船民和乌干达的亚裔。 

长久以来,在叙利亚血腥内战的问题上,欧洲试图置身事外。欧洲大陆的门户现在突然被两股政治力量推开。一股力量源自于土耳其海滩上溺毙的叙利亚男孩,那幅凄哀的图片持续拷问并最终唤醒了欧洲人的道德良知。另外一股力量则来自于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政治勇气。她告诉自己的国民搁置对遗民的恐惧,要对苦难的人满怀同情。成千上万寻求庇护的人一边高举着默克尔画像高呼“德国!德国!”,一边挤进拥挤的火车、汽车,或徒步进入德国。在德国的土地上,他们受到当地人民的欢迎。这个国家所面对的难民数量,不是数千,而是几十万。德国正在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古老的欧洲可以接纳那些疲惫的、贫穷的、想要活下去的人们。 可是庞大的难民数量必然会引起焦虑:本国文化将受到异文化的冲击,经济将不堪重负,社会福利因此缩减,甚至有恐怖分子混入。反移民团体在欧洲正在兴起。

不过说实话,欧洲并没有接受难民的义务。因此当匈牙利、奥地利这些自身仍深陷经济衰落泥潭的国家宣布拒收的时候,我并未觉得有何不妥。尤其是《查理周刊》事件后,欧洲人的同情心受到了重创,更多人开始担心难民、移民的涌入是否会给自己带来威胁。很对反对的声音都在抱怨外来人口不仅挤占了资源,还给国家安全增加了压力;不少人也表示他们厌倦了欧洲社会在种族、宗教上的多元化。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0918/1442559293647.png

© 《查理周刊》

漫画题为《欧洲是基督徒的证据》。画着孩子头朝下沉入水中,旁边一个形似耶稣的人物在水上行走,图片说明写道:“耶稣走在水上,而穆斯林儿童沉入水中。”

而那些对难民最大限度敞开大门的国家,比如德国和瑞典,其实是践行了一种道德义务理论:实用普适论。这种理论认为,世界上的富裕国家有接纳难民的义务。对,就是这么简单。不管这些国家的政府是否对制造难民的危机负有任何责任。这一理论具有消除了就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而讨价还价的优点。当灾难发生时,每个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一定水平的国家都要敞开国门。 

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一理论有两个很大的弊端——它没有考虑难民与欧洲的文化差异现实,比如穆斯林的安息日在周五,而基督徒则在周日;另外它也没有考虑难民融入社会带来的挑战,比如大多数难民都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在找工作的问题上很难跨越语言障碍。对欧洲社会来说,这是一个长期、深远的问题。在未来的世纪里,欧洲还将迎来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难民,尤其是来自非洲的。

今天的民调显示大多数人支持接收难民,但未来某一天,或许在民调中占据优势的就会变成一个具有法西斯主义根源的党派。因此,在这些问题上,理想主义并不能解决一切。在制定政策时,除了当下,对未来国内外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富裕国家可能有接受难民的道德责任,但没有以国内社会不能合理承担的速度接受难民的道德义务。我们有理由担心,在外来者融入问题上已经困难重重的欧洲大陆,接受成千上万的难民,并让本国对更多的难民有吸引力,是欧洲诸国未能履行对自己公民的义务。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0918/14425593049213.png

© Getty Images   欧洲国家身陷移民问题

比起欧洲国家,那些与叙利亚的苦难有直接牵连的国家,应当承担更多接收难民的责任。最大的责任要属于那些向叙利亚的冲突输出武器和资金的国家,尤其是海湾国家和伊朗。当然也包括美国,因为他们为战争提供了武器,也因为他们对伊拉克的介入与该地区目前的混乱有直接联系。 

但现实大致相反。像卡塔尔和沙特阿拉伯这样的国家基本上都没有接受难民。奥巴马政府虽然表达了对难民问题的遗憾,但还是坚持不接收的原则。联合国早先呼吁发达国家在今后两年内接受13万名叙利亚难民,其中应由美国接受其中的一半。国际救助委员会也呼吁美国在2016年至少接受6.5万名叙利亚难民,这一呼吁得到了一些民主党议员的支持。难民安置组织则要求美国采取新的配额,分别接受10万名叙利亚难民和10万名来自其他国家的难民。然而事实是,当世界在为一张叙利亚3岁小难民伏尸海滩的画面所震惊的时候,奥巴马却在北极圈跟着贝爷探险、吃生鲑鱼。 

不过迫于民意与道德压力,美国上周已宣布将在2016年接收1万名难民。不过这个数字与欧盟根据 GDP 水平,人口基数,失业率和以往已经接收的难民数量,分配给德国的4万+(实际面临80万待接收难民)、法国的3万+ 配额相比,落后太多。就连一贯支持奥巴马的众议院少数党民主党领导人 Nancy Pelosi 也看不过去了:“这个数字太低了!” 民主党众议员 David Cicilline 也表示:“美国是一个有3.2亿人口的国家,增加6.5万名叙利亚难民也只是占人口的很小一部分。接受如此低数量的难民,显然无助于当前的急迫形势,也无助于美国在国际社会中维护其威望。” 众议长 John Boehner 也指责了奥巴马政府不愿对叙利亚难民承担更多责任的态度,“这是欧洲的危机,也是我们的。” 

再来说说我们自己的国家。印象中,中国 对难民问题的态度一直不甚积极。在政府看来,人道危机不是自己造成的,所以不愿参与解决危机的行动,即便那就发生在邻国。今年5月份的缅甸穆斯林移民危机,面对逃离缅甸宗教迫害的罗辛亚穆斯林,中国对他们说了“不”——既没有就罗辛亚人的遭遇向该国政府施压,也没有在安置移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另外政府在资金方面也同样表现出了不太关心的态度。根据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the Coordination of Humanitarian Affairs)提供的数据,自2012年以来,中国为帮助解决叙利亚的“内部动荡”提供了1400万美元,在全世界的各个国家和组织捐赠的140亿美元中,约占0.1%。这个数字让中国这个外汇储备规模全球第一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排在第32位,远不及被中国网民冠以“小”字头衔的日本(排名第9,已捐赠4.45亿美元)。 

虽然我们对政府呈现的态度有所不满,但比起欧洲人或是美国人能够直接向政府表达自己的意愿与诉求,我们试图通过自身表达来影响上层建筑似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这并不代表我们什么都做不了。其实,有些方式可以让你的同情心更有价值。

1. 深入了解这场全球危机。 

不要再当键盘侠去煽情、去斥责不接收国的冷漠、去评判美国的中东政策……批评很容易,但这对解决问题起不到半点帮助。了解难民问题的复杂起因以及如今难民的困难处境,有助于我们理解国际社群所扮演的角色,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扮演国际社群中的个体角色。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0918/14425593184945.png

© Getty Images  冬天,行走在陌生土地上的中东难民

2. 捐款给相关有影响力的NGO。 

不少NGO公益组织的帮扶、协助对象都包括国际难民,例如联合国难民署(UNHCR)、无国界医生(MSF)、国际救援委员会(IRC)、儿童救助会(Save the Children)、国际移民组织(IOM)等。NGO详细介绍以及捐款方式可在其官方网站上查看。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0918/14425593302541.png

© 联合国难民署   联合国难民署为叙难民发出10亿美元募捐呼吁

3. 做志愿者。 

除了捐款,难民也需要一些更实质的帮助。上一条中所提及的NGO多为国际性大组织,在中国也有分部,因此也向我们提供了加入成为志愿者的机会。你可以参与各组织为难民提供物资援助中的整理、打包过程;抑或透过网络为各组织贡献你的写作、沟通、编程技能;甚至在有专业背景的情况下去到难民重灾区为他们提供医疗、卫生、心理等援助。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0918/14425593413754.png

© 网易

当地时间2015年9月5日,德国汉堡,数千难民从匈牙利涌向奥地利和德国,欧洲各国正面临二战后最大难民潮。志愿者在当地火车站为难民准备了大量物资,图为一名难民儿童经过热情迎接的志愿者。

4. 支持联合国难民署的合伙计划。 

联合国难民署和不少企业建立了合作伙伴计划。你可以上网关注这些合伙计划,看看如何出手协助。例如将旧的或是不合身的衣物捐助给优衣库,将不用的家具捐助给宜家等等。 

5. 呼吁更多人关注此危机。 

人,最怕冷漠。你的一言不发可能会让难民对这个世界绝望。呼吁更多人拒绝冷漠吧——如果你是父母、教师,可以将难民的资讯提供给学生,教导他们如何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道德感的人;如果你常活跃于各大网络社区,你可以透过网络传播相关讯息,在自己的社群中带动相关讨论;如果你是媒体人,比起煽情,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和建议吧。就像我写这篇文章,虽不敢妄称这能改变什么,至少我在尝试提出我对难民问题的看法,以及个体的参与方式。让更多人看到对事情的不同解读与态度、引起个体甚至群体思考,其实正是我写作的根本要义。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0918/14425593532466.png

© China Daily    网络上发起的 “欢迎难民” 运动。

你的同情心可以更有价值,永远不要低估自己的影响力。 

 

来源投稿:祁蕾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0908/14416943947012.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