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勤奋的时候到过什么程度?
标签:
it |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0917/14424787632837.png
最勤奋的时候到过什么程度?
文/张三(知乎)
本文系作者授权“清南”发布,如要转载请与作者本人联系。
一般情况下,真正的勤奋是不熬夜的。
我大学期间,熬夜突击应付考试,但我真心觉得这不是勤奋,而是懒惰。
=======
二般情况是:必须通过熬夜来完成的项目。
比如参加某个竞赛,人家规定的就是在两天时间内完成,那么只能是熬夜。
这个我自己没有做过,但我室友做过,我称之为“爆发力”。
终究不是常态。
=======
我最勤奋的时候,是“沉浸”,不仅仅将所有可支配的时间都投入到这一件事上去,即便连走路、说话的时候,脑子中全部都是那件事。
但不会熬夜。
=======
今天的事,让我对“引爆点”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有意思。
我理解的勤奋,应该是一种心智状态。它必然反映在时间的使用上,甚至可以达到“废寝忘食”,但不能单纯以时间的使用来衡量勤奋。
(这里也不是想反驳或批评谁啊,就是说说我自己的看法。)
反过来说,在我看来,有三种“懒惰”:懒于思考,懒于学习,懒于行动。
这三者,只要有一者没有达到,都算不上勤奋。
而这三者的反例,我在生活中都见识到很多,比比皆是。
比如学生A,努力学习,做一堆的卷子,我对他说:你要总结一下题型,思考一下题目之间的异同点和思维的方式。
他点头称是,然而并不去做。仍然是每天做一堆的题目,看到新题不做就觉得亏得不行,成绩却上不去。
他的确学得很“辛苦”,但不能叫做勤奋,只能是“老牛拉磨”。
B,用Photoshop作图,遇到一个问题,在那里琢磨了两三天,找不到方法解决。
弄得脾气极差。
我说:不如上网查一查,或者干脆找本书看一看,哪怕是快速浏览,必然也大有收益。(有这自己摸索、思考的时间,一本书早就系统的学完了)
他不做。
后来若干天后,忽然找到了解决方法,很高兴。
这也不能叫做勤奋。
我自己,原来想得多、学得多,行动上不够(细节就不说了,脸皮薄)。
现在已经改掉了。
忽然想到以前看过一段话,找了半天,终于从网上找到了:
于宙:这些年我一直提醒自己一件事情,千万不要自己感动自己。大部分人看似的努力,不过是愚蠢导致的。什么熬夜看书到天亮,连续几天只睡几小时,多久没放假了,如果这些东西也值得夸耀,那么富士康流水线上任何一个人都比你努力多了。人难免天生有自怜的情绪,唯有时刻保持清醒,才能看清真正的价值在哪里。
我说说的“学”、“思”、“行”三者的结合,一方面是读书的感悟,另一方面是我生活中的感受。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王守仁主张:知行合一。(好像清华校园内有个石碑上面写着的就是知行合一,这个我喜欢)
我觉得,“学”、“思”、“行”三者应该统一起来,当然并不是说每样都要达到90分以上甚至是满分,而是说不能有太短的板。
我说“学、思、行三者有一个没有做到,都算不上真正的勤奋”,可能稍微有点过火,但我想诸君应该可以领会我想表达的内容,去芜存菁。
三点说明:
(1)如果是做纯研究的,那么在“行”上可以不作要求。
(2)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所以学思行,应该是符合当下目标(任务)的特征。
比如在初学者阶段,“学”是最重要的,甚至有单纯的模仿。少量的“思”和“行”。
(3)要用远见作为引导。
来源邀稿:张三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0917/14424787008001.jpg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7020383/answer/56283225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