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和“我”有什么关系?
南京大屠杀和“我”有什么关系?
文/萌面赵圆圆(知乎)
本文系作者授权“清南”发布,如需转载请与作者本人联系。
这是我去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拍下的照片(为什么我能拍照与问题无关,不解释)
这是入口处的雕像
//pic3.zhimg.com/babd2c3799d6b1d2a70e9e124c1aa052_b.jpg
走进来之后是一个空旷的广场,但却压抑得令人窒息
//pic2.zhimg.com/9b01a0e865a09cc87b613070f6303fc1_b.jpg
和平大钟在广场正前方,十字架,碎石,营造了一个有序的绝望空间。
//pic4.zhimg.com/9037e4432fabb8b2cef47a2eaaed04cb_b.jpg
走进内场,首先是满地的蜡烛,每一个蜡烛都代表一条人命,墙上的花圈里不停变换的是当年遇难者的照片
//pic2.zhimg.com/2efb31b01e5ef15d741c73cccc469b15_b.jpg
旁边这堵墙上是遇难者的名字,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头,很多人是全家人都死光了,可能是邻居旁人追忆的名字,所以会出现xx的姑姑,xxx的大伯
//pic3.zhimg.com/9b34f0160408afb74fe9694c181e5482_b.jpg
接下来是幻灯片及历史照片部分,非常血腥,我觉得这可能是已经挑出来最不血腥的照片了,大部分都是动手前的照片加文字描述,即使这样,身边还是有女孩子被吓到的尖叫和老人的叹息声。
//pic2.zhimg.com/7b0aa379a2adc9bf3261e35ec2fd16c5_b.jpg
著名的南京大屠杀油画,是湖南籍旅美画家李自键先生的作品,当年在欧洲巡展时曾遭到日方抵制,居然就被迫撤展了,我真的是呵呵了。
//pic1.zhimg.com/8008c210d8b1aa1e9abff2cb9fff0b74_b.jpg
这是一个电视墙,每一个屏幕都是一部讲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对应的屏幕有耳机,耳机是一部电话,仿佛你通过电话在倾听一个过去的故事。//pic1.zhimg.com/62ddda6abfcb222dcabf45f774b84c68_b.jpg
旁边有一个硕大的资料墙,其实,是一面死亡名单资料架。
//pic4.zhimg.com/de063a0c07c6bbe0624f7a4e0308c17f_b.jpg
高约6米,长达10米左右的资料架,而这还仅仅是馆藏极少的一部分。
//pic2.zhimg.com/cfbc2851a0dc406018a5fff8c8996245_b.jpg
当我看到这个,我扪心自问,你在说谁不正视历史?那这又是什么?
//pic4.zhimg.com/6b12a6a53511933b5b3983647b888313_b.jpg
在前往万人坑遗址时,建筑师故意设计了一条两侧封闭,道路狭窄的通道,但又是露天的,这种设计令我产生了一阵颤栗的压抑,你看得到天,但你逃不出去,宛如当年等死的人。
//pic2.zhimg.com/572ce19fdcfceaf9e7d97cfe6aa10d21_b.jpg
转角有一个巨大的祭奠墙,路很窄,要走过去的话,等于是要走一段回头路,而且很长,你可以不去祭奠,继续直行走到下一个景点,这样的路线设计产生了一种思考:你愿意花力气回头去看看历史吗?
气氛很凝重,很多人在排队等,等前面一个人走过去,鞠躬祭奠,再走回来,下一个人再走上去。
//pic2.zhimg.com/6d61e951dbfd4d0578cd3f9fba7969ad_b.jpg
后面的我就不拍了,进入室内后光线太差了。
南京人的素质确实很高,很安静,喧哗的人很少。也可能是被这种建筑所营造的气氛压制住了。
有很多老人带着孩子来看,有一个老人边看边抹眼泪,手抖的非常厉害,但是她一直紧紧的拽着小孙子,指指点点努力的讲给他听,可惜方言我一句听不懂。
我想:可能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会勾起她惨痛的记忆,但为什么她不愿忘记?为什么还要告诉她的子孙?看那个老人的样子应该是反复来过这里多次了,非常的熟捻。
我想这幅图告诉了我答案
//pic2.zhimg.com/2c201a73dd1a2633eae0ff15b744b8d1_b.jpg
要说和我有什么关系?
关系就是
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一代
我们这些享受着GDP红利的一代
现在站的这块土地上
曾发生过一场大屠杀
迄今为止
只过去了短短的78年。
来源邀稿:萌面赵圆圆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0907/14415909844440.jpghttp://www.zhihu.com/question/27728409/answer/6220370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