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孤独,恒常如新

标签:
情感 |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0730/14382431685876.jpg
唯有孤独,恒常如新
文/慕夏CC
本文系作者授权“清南”发布,如要转载请与作者本人联系
“孤独”这个词。我想没有人会陌生,在某种程度上,没有人能摆脱孤独。
于我,孤独是夜半辗转反侧、无法入眠,只能拿出纸张的此刻;是面对电脑word空白文档无法下笔的彼时;是到了一定的年龄,被迫出席,与对面人毫无话题的尴尬;是运动过后,独自夜归能量耗尽的无力感;是deadline来临之前,工作无法按时完成的焦灼;是工作上交后,等待反馈的战战兢兢;是恍然发现,身边处处地雷、人人炸弹,无人可诉说、无人可信赖的生无可恋……
这些嗜血的孤独,侵入骨髓、流入骨血,紊乱我的细胞,直击我的心脏。我被孤独包裹,被孤独腐蚀,活像个孤独患者,自我拉扯……
记得高中时读安妮宝贝的书:“孤独的人是可耻的。”还有那句传唱的歌词:“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里尔克的诗:“谁此时孤独,谁就永远孤独,就起身,写长长的信。”刘瑜说:“适应独孤就像适应一种残疾。”伊丽莎白·毕肖普也说:“惟有孤独,恒常如新”。
我试图找到摆脱、消灭孤独的方法。在百度百科词条,孤独的解释:“孤是王者,独是独一无二。也就是独一无二的王者,他不需要接受任何人的认同,更加不需要任何人的怜悯,王者绝对可以在任何环境下很平静的独行。孤独是一种状态,一种圆融的状态,孤独者都是思想者”。看到百科“独一无二的王者”的解释,内心的阴霾稍微散开了一些,但孤独带来的失落感却无法祛除。
锤子手机的创始人罗永浩说:“孤独的问题,我想限于条件,只能用读书的方式来解决。”我听从大师们的指引,开始读书。正如刘瑜说:“一个人就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我把自己武装到牙齿,把时间精确到每半小时可以做什么。我希望用书和行动来填充我的孤独,就像杨绛给迷茫的青年学生写的信“你的问题主要是读书不多而想的太多”。我突然发现,我以上叙述的种种孤独,根本不是真正的孤独,我只是自怜,是独自躲在角落里跟自己说:我真可怜。孤单是一种圆融的状态,绝不等于自怜。
伊丽莎白·毕肖普在给洛威尔的信中说:“你为我写墓志铭时一定要说,这儿躺着全世界最孤独的人。”在诗人心中,孤独可以用作墓志铭,可以成为她一生的概括。心理学家说:与孤独共处,安住于你的孤独,让孤独融入你的思想,你的体内,不要试图抗拒,而是试着融入、接纳。
我试着褪去浮躁,留住耐心,乐于做自己。安住于孤独,让孤独唯我所用所用,它能让我保持专注,变成独立有决断的人。在我的世界里,我成了孤独的王者,既独一无二的王。就算孤独恒常如新,那又怎样呢?
来源投稿:慕夏CC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0730/14382410751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