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是一种负担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0626/14352792623858.jpeg
无聊是一种负担
文/介子平
本文系作者授权“清南”发布,如要转载请与作者本人联系。
有病乱求医,无聊才读书。是否就此可以说,不读书是因为“有聊”?斋藤美奈子《嗜好是读书》云:“抽出时间读书的人,只占总人口的11%,日本人日均读书时间只有9分钟。”是否另外的89%为“有聊”之人?八十年代,美国有一项研究发现,在过去的半年里,只有一半的美国公众曾阅读过一本书。是否另外的一半为“有聊”之人?技术变革决定社会变革,一位美国人说:“18世纪没有足够的阅读者供作家谋生,而20世纪则有太多的东西可供阅读,以致作家无法谋生。”无聊但有聊,制造无聊者便需转行。
无聊才读书,似乎也有道理。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王阳明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此哲学命题,听起来也有些无聊。
赵元任曾编绕口令《施氏食狮史》:“石室诗十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十狮尸。食时,始识十狮尸,实十石狮。试释是事。”全文仅八十九字,虽念不清,却读得懂。文字游戏,乃文人之无聊。
锻炼身体对有些人而言,也是无聊。前几年有人采访九十高龄的张颔先生长寿之道,问及是否每日锻炼身体,老先生只一句“浪费时间”回应之。在奔波生计之人看来,锻炼是走冤枉路,是做无用功,肉体是拿来辅佐思想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看言情戏对有些人而言,也是无聊。男女间大多数的情感纠纷,多因太闲,此般争吵,无不以伤害对方或自我伤害告终。无聊者若敏感,纠纷更多。纠纷太多,实则把自己的未来与另一个人绑在了一起,一旦失去另一个人,随之也就失去了自己的未来,会更加无聊。放纵自己,无理取闹,往往将最糟糕的脾气,给了最亲密的人,本能相信,对方不会无论如何也不会离开。而把毁掉旧的承诺,当作新的承诺,不光因为闲,就算承诺可信,人岂可信。诋毁过去的对手,即侮辱现在的自己。有聊者也存摩擦,却是双方都感到自己是赢家。男人有事业,女人有事情,否则闲来无事,没事找事。
商人重利轻离别,昔时民间流传《离别调》:“头一杯酒献给天,小人走后保平安。第二杯酒献给地,小人出门脚步利。第三杯酒献给爹,孩儿今日又别离。第四杯酒献给娘,孩儿走后你当家。第五杯酒献给哥,兄弟走后你经由。第六杯酒献给嫂,兄弟走后和她好。第七杯酒献给妹,哥哥走后陪嫂睡,下次回家给你买个红油黑漆柏木柜。第八杯酒献给妻,丈夫出门哭啼啼,别擦粉,别戴花,防备人家笑话咱。别站街,别看灯,来回挤擦没好人。早些睡,早些起,免得丈夫想念你。走路别走古墙根,古墙塌了轧了你的身。住店别住头波店,头波店里没好饭。吃饭别吃头碗饭,头碗饭里有蒙汗。天冷千万别出门,出得门来冻难堪。诸事总要自保重,免得为妻心不安。事情完毕早些回,免得为妻泪不干。”一步三叹,缠绵悱恻,叮咛嘱咐,听来凄楚。徽州商妇,先将一盆豆子撒地,再一一拾起,反反复复,打发无聊。晋中商妇,则以请尼姑讲书的办法排遣无聊,以致宝卷在当地成为最主要的印刷品。
没有目标,无事生非,木马奔腾,却不会前进一步。苦恼世,嗜欲场,背后说你闲话者,无非未及你的层次,未及你的拥有,或模仿你的生活方式而未遂。帕慕克《白色城堡》说:“人有一种可怕的欲望,想窥探别人内心,传递自己的恐慌,为别人同自己一样悲伤恐惧而感到安慰,想要操纵别人,在得知别人受到自己影响时的自鸣得意。这些都是难以启齿的,我们心中的恶魔。”越无聊,越窄陋,随之量如针眼,不能容物;越无聊,越偏狭,心如棘刺,常思害人;越无聊,越空虚,身如屋茅,见事生风。
官场上,三员守一缺,市井中,一尸夺三命。“不做公,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少赶集,多拾粪”,此皆前人告诫。日子闲不可怕,可怕的是无聊。一种无聊,声色犬马,醉生梦死,一种无聊,昏昏逐逐,晃晃悠悠,闲中生趣者,无聊之有聊。郑板桥说:“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此即闲趣,脱颖之闲,生适境之趣。幸福无非有希望,有人爱,有事做,不幸福则是无望、无爱、无聊。
来源邀稿:介子平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0626/14352790779464.jpg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