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久没有周杰伦、林俊杰、王力宏、孙燕姿、蔡依林、S.H.E 级别的华语歌手了?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0624/1435123246873.jpg级别的华语歌手了?" />
为什么很久没有周杰伦、林俊杰、王力宏、孙燕姿、蔡依林、S.H.E 级别的华语歌手了?
文/邵直帅(知乎)
本文系作者授权“清南”发布,如要转载请与作者本人联系。
1.大多数我出生时已经有的流行文化都是陈旧老土不值一提的。2.大多数在我10-30岁之间诞生的流行文化都是无法复制的经典。3.大多数在我30岁之后诞生的流行文化都是愚蠢肤浅,幼稚可笑的
——引自科幻作家 @宝树 的“流行文化三定律”造句。可以完美回答这个问题
这段话的出处是英国科幻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的遗作《怀疑的鲑鱼》,又被称作道格拉斯·亚当斯的科技三定律。原话是这样的:
1.任何在我出生时已经有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的世界本来秩序的一部分。 2.任何在我15-35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将会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物。
3.任何在我35岁之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反自然规律要遭天谴的。
我们这个时代有 iPhone,有 Google,有 GFW,多么伟大的时代~反观出生之前,大哥大,胶片相机,巨大的电脑,多么老土
横向对比其他事物,似乎也十分适用
网友造句“社会三定律”:
1.任何在我出生时已经发生的苦难都只是人类历史发展必然阶段的一部分。
2.任何在我15-35岁之间经历的苦难都是永不磨灭的记忆和人间惨剧。
3.任何在我35岁之后的社会发生的苦难都只是无病呻吟。
想想我们大部分人所经历的SARS,汶川地震,再想想我们大部分人不曾经历的抗战,文革...
所以我们理解这个世界的时候,很多人都是拿“我”为尺度去丈量,但是相比于时代的潮流翻滚,“我”的深度和广度都进步的太慢。所以当“我”还依然沿用着原来的度量衡的时候,时代的定义早已经被下一代给改写了
———————
考试前再来补充一下
我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在最后一段的,至于宝树的话只是被我用来比较概括地阐述人们以自我为中心时的症状
这“三定律”描述的事物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会具有“时效性”“流行性”的特点
我们在讨论周杰伦,林俊杰,蔡依林的时候,都会回想起他们在我们学生时代的大红大紫,在课间听着他们的歌,放学买他们的CD。然而你并不知道的是,你的父辈母辈们也许也是一样狂热地喜欢邓丽君,喜欢张国荣,喜欢beyond。你们并不知道的是,现在的校园里一样有一群EXO,TFboys的死忠粉。站在我们的角度上,邓丽君刘德华都已经是过眼云烟,EXO,TFboys都是不可理喻。如果早一点有知乎,会不会也有人问:为什么很久没有刘德华,张国荣,李宗盛一样的歌手了?以后的知乎会不会有人问:为什么很久没有EXO,TFboys一样级别的男团了?我想会的
因为这个时代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终究是年轻人的
——————
看到很多人还有疑义和疑问,问题思考的角度很多,也并不能说你的一定是对的我的是错的。互相理解,求同存异。
准备考完试来再来补充一下,毕竟我用学校电脑的智能ABC码字也是不容易
———————
好的,我终于考完试回来补充了
我在答案里面举出 TFboys,EXO 不是说我觉得他们可以比肩前面的歌手,而是用来指代那些不受我们这代待见,又异常受下一代欢迎的歌手。就像当年周杰伦的横空出世,很少有家长会把他和优秀的前人歌手进行比较的。就像很多人说的“TFboys,EXO 给周杰伦提鞋都配不上”,是的,在上一辈的眼里“周杰伦给李宗盛/张国荣/邓丽君提鞋都不配。”恩恩,是这样的
还有人要我从唱功角度分析。但是我想说流行歌手成名的要素也一直在变化。以前可能只要有个好嗓子好唱功就能成为歌神歌后,到后来歌手需要好唱功、有才华会写歌、会很多乐器才能得到听众的认可,而现在市场又可能需要一个歌手长得好看,会跳舞,会唱歌balabala,所以拿一个单一的元素来判断歌手是很失客观公正的
最后,很多人在评论里反驳我的理由是,“EXO, TFboys 怎么能跟周杰伦相提媲美”,真的印证了我说的“自我尺度”的问题,引用评论里朋友的说法就是“你觉得他们怎么样没人give a fuck,只要下一代人喜欢就好。”
来源邀稿:邵直帅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0624/14351232676081.jpg级别的华语歌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