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养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有多大?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0414/14289838924245.jpg
亲身实例。
我的先生就是隔代养大的,而我们的孩子现在也正面临着隔代抚养的状况,真是业力轮回。
正因为他自己是隔代养大的,所以他不认为把孩子交给他的父母有什么问题,我一直在争取自己带孩子的权利,他却坚决不同意,说我没有能力带好。
先生的经历:
他父母生他的时候,正赶上恢复高考后的几年,都考上了大学,只好把哺乳期的他丢给了农村的爷爷奶奶,公公一直回忆起回家看孩子的场景:爷爷奶奶在田里干活,田埂上铺一个草席,孩子坐在草席上哇哇大哭,屎泡着麻花,汽水瓶倒在一边混着尿。
公公说他至今为这个场景心如刀绞。
现在公婆因为当年的学习已经获得了不错的事业,他们的儿子目前“透支”了他们的“银行存款”。
他学习很争气,传说中的学霸。以前当同学时所有人都感觉他是非常Nice的一个人,谦和有礼,乐于奉献,人高大帅气,家庭条件不错,专一上进,看着是非常好的一个男同学。
1.但随着年龄增大,各种症状都出来了,轻度抑郁症,强迫型行为,在国外需要看心理医生。
2.因为被农村的老人带大,缺乏对各种美和艺术的鉴赏能力,听任何音乐都会烦躁,觉得绘画摄影都是装逼,更拒绝碰触哲学宗教等话题。
3.与爷爷奶奶的感情更为亲近,他在国外会经常给爷爷奶奶打电话,却从不给父母电话。爷爷生病他说着就会哭。
4.极度容易被他人情绪左右。他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只知道父母的期望是让他多读书,他就拼命读书,不健身不交友没有任何社会经验,读了一个博士又申请另一个博士。他欠缺的父母的关注和爱,幼年被“抛弃”的经历,导致幼年的他潜意识里觉得“是我不够好”,爸爸妈妈才“不要”我。
5.三观非常之偏执,完全不像受过高等教育的家庭出来的人文素养。
孩子的经历:
孩子一岁前是我亲自带的,单位产假较长,虽不算科学育儿但我也算尽心。
上班后因为我出差频繁,有连续项目的时候就交给爷爷奶奶,没有项目的时候就我带。所以是一半一半的时间在身边一直到两岁8个月。
也算是勉强达到了3岁前都由父母亲自抚养的最低要求。
然后先生出国,两地分居我又经常出差,只能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带。
后来我就发现孩子有些和从前不一样了,说几个例子
1.他1岁多时就能自己吃饭,我是放手鼓励型。而等我回了爷爷奶奶家看孩子,需要大人端着碗满屋子追着喂,威逼利诱,饭热了冷了热。爷爷奶奶还特高兴的说,他爸爸小时候也是一顿饭吃两个小时。
2.有天他突然挥舞着拳头喊:杀!死!小!日!本!我大惊,问是谁教的,他说是爷爷。
3.学会了不良习气。才三岁就知道向爷爷的下属要红包要生日礼物,半夜支使司机叔叔去给他买糖。我知道后非常生气,跟他说不可以这样。但家里的大人都觉得他能干。
4.物质极大丰富之后不懂珍惜,对任何食物衣服玩具都没有兴趣,因为他手一指,爷爷奶奶马上刷卡。
5.爱跳广场舞。每天跟着奶奶混舞场,什么江南死呆,爱情买卖,什么俗学什么。
6.他有明显的被抛弃感。有次搂着我眼泪汪汪的说,别人都有爸爸妈妈,我只有爷爷奶奶。还不停问我什么时候带他去国外找爸爸。
7.被压抑的天性导致脾气暴躁。长辈不会跟他讲道理,他做了错事只会呵斥,把自己的好恶强加给孩子,让孩子失去了自主选择和辨别的权利。
8.在孩子面前诋毁母亲,不让孩子和我视频。
所以我下了决心,哪怕辞职,哪怕离婚,也不能把孩子再交给他的父母带成和先生一样的样子了。
虽然他家的各种条件看上去很美,但我知道孩子长大后面对社会面对婚姻,都会陷入一代代的轮回。
因为一直关注武志红等一些精神分析学派的文章(不要看到这里就开始喷,看黑体字),他们无比强调母亲在亲子关系中的重要性,甚至会说婴儿时期母亲如果没有满足孩子的全能自恋,孩子长大人格会变态会分裂等等。弄得我一直很惶恐,也做了大量的访问,也咨询过心理医生,被祖辈抚养的和被父母抚养的样本,在成年后有什么不同。
答案是:武志红说到的母亲,并不特指血缘上的母亲,其实是一个“依恋对象”,这个依恋对象可以是父母也可以是其他亲人甚至无血缘关系的收养者。而孩子的成长质量,取决于这个依恋关系的质量。
所以很多人是被祖父母抚养长大的,只要这个抚养者人格健全身心健康乐观,孩子隔代抚养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一样能成为健康健全的人。唯一的问题就是,成年后和父母的关系不亲近。如果父母决定了让别人代养孩子,那么就不要有一天腆着脸来指责孩子跟自己不亲,或是向孩子索取报偿。这样会让孩子内心天人交战,道德感和潜意识内耗严重。
而很多被父母亲自带大的孩子,由于父母本身的魅力人性缺失,也可能成为传说中的“熊孩子”。
所以不能说父母亲带一定比祖辈带要优秀,但总体来说,年轻父母会比祖父母更容易亲近,受教育水平更高,思维更活跃open。
为这件事苦恼至深,甚至去问过禅师。他说的是另一个思路:这个是孩子自己的业力所致,他处在一个由你们所有人的业力裹挟的巨大的漩涡中,你一个人是撼不动的。
我想这个巨大的漩涡,不仅仅存在我们家,也是社会的城镇化、经济发展、价值观、舆论导向等等共同组成的,有哪个父母愿意缺席孩子的成长?我们已经选了熊掌,却还想要几条鱼。
欠下的终有一天会卷土而来,打你个劈头盖脸。
大家不用看我的纸上谈兵,以及我的未雨绸缪。下面的评论倒是给我启发很大,许多亲历者说出了隔代抚养的不同结果,建议大家也看看参考一下。
有的因为祖父母是豁达乐观内心有爱的老人,获得了健康的人生
有的因为祖父母缺乏耐心及冷淡,成年后抗拒亲密关系,总觉得和人隔着一层玻璃
也有的是父母亲自抚育,却因为年轻父母的急躁吼骂,而成年后依然和世界关系不好
也正印证了我上页的结论。
后面的某些评论也说出了我没有吐露的背景,却被你们猜中了。
1.有人说,祖父母是把亏欠儿子的东西补偿给孙子。中!公婆经常唏嘘的回忆先生的童年多么苦,他们多亏欠了他了,“所以我要把所有儿子童年没有的东西,统统都给孙子。”
但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人,要去背负上两代遗憾的人生吗?
2.有几个评论说,这是拿着孩子向父母献媚。中!先生总觉得自己不在国内,老人空虚寂寞,觉得他们对孩子特别上心。而我向婆婆提出我想把孩子带在身边的时候,婆婆是这么回答我的:“他在我身边多好玩,他走了我每天太无聊了。”潜台词我还没说出,因为孙子在,公公才每天都火急火燎的回家。因为他们的中年危机,孩子不仅用来向父母献媚,也用来向丈夫献媚。
我不会“为了孩子 ”离婚,同样,我也不会“为了孩子”不离婚,即使我爱孩子胜过生命。也许我会换一个薪酬较低但时间自由的工作,也是为了我自己的人生节奏。这一切都应该是我心甘情愿的、均衡的选择。
我还想补充下,当年为什么我公公坚持决定要把孩子要回身边。
先生和奶奶一直睡到小学三四年级。
直到有天,公公发现儿子满嘴dirty,而且谈话的内容全是村东的寡-妇怎么了,村西的狗剩家又怎么了,能把整个村子每家的八卦全嚼一遍,活脱脱一个村妇。
他要求孩子不能再和长辈睡了。公公说:让他和我们睡,他每天死活不愿意,抱着门框嚎啕大哭,然后我就揍了他一顿。打了几天就愿意了,后来就习惯了。
公公意识到教育问题当然是及时的,但我也看到了一个没处理好的分离焦虑的孩子。如果当初可以用更为人性和温和渐进的方式,会不会更好?如果有一个如评论里那样儒雅豁达的祖父母,我相信公公也是会放心的。
下面也有人质疑:你列举的那些都是小事,孩子还小,谁不是这样过来的,妈妈你太焦虑了。
是的,每个人对自己的要求不同,对世界的要求不同,造就了不同的人生。有人觉得孩子在香港街头拉个便便没什么了不起的,有人会觉得这种事自己永远做不出来。
无法评价孰好孰坏,每个人看对方都有病奇葩,每个人都认为自己长得还过得去,心理没什么问题。我纵然在父母双全的家庭长大,也有我的伤疤哪,而且也问题不小。当知道满世界都是病友,就会宽容许多。
至于心理学派的纠纷与相轻,我不懂。但是任何门派都无法证明自己的正确,科学就是在不断证伪不断接近真理之中前进,那些海豹肢的孩子,那些X光的受害者,行为心理学鼻祖华生打造的孩子们,都是科学试错的代价,哪天当今的武当心理学、少林心理学、崆峒派心理学被唾弃为垃圾,写入百年后的趣闻野史中,也不奇怪。自称为正确、正统、永恒的东西,都形迹可疑。
我母亲生前是研究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心理医生,我看了大量的熊孩子背后的家庭故事,每个高烧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化脓的家庭。
不为了养儿防老,不为了给自己的人生增光添彩,不灌输给他“成功”的标准,不逼着他传宗接代,不逼着他当个孝子。这样真的很难吗?是的,真的很难。
当有天孩子向你出柜的时候,你不是大惊失色逼他形婚,而是能轻轻告诉他:你高兴就好。
谁养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养,有没有把爱和关心以正确的方式传递给孩子,成为他一生和这个操蛋的世界死磕的滋养源泉。
这句漂亮话我会说,你也会说,病友们都会说。
但知行合一,永远是这世界最大的难题。
这辈子过不了关,下辈子删档重来~~~
来源网络:匿名用户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0414/14289837531355.jpg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167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