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在起跑线上,又怎么了?——“你走的是方仲永路线,而我走的是苏洵路线”

标签:
股票 |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0325/14272456929123.jpg
文/苏清涛
本文系作者授权“清南”发布,如要转载请与作者本人联系。
几天前的一个晚上,有人问我:“你每天晚上竟然能跑10.8公里!是谁,让你有动力那么拼命地跑步健身?”
他可能以为,我是为了哪个女人吧?这还真不是。“前段时间得知,我四十多岁的老舅竟然也跑马拉松,这让我这挫人情何以堪啊。我也要坚持坚持,尽管出不来成绩,但至少也该跑个半程马拉松,来洗刷一下当年体育课老是不及格的耻辱吧?”后来,我又想,也许,那些在当年令我非常崇拜的运动健将,也许有不少人已经“退出这个行当了”,这样,30岁的我,我的坚持,就更有其特殊意义了。
在高中时,老是为不会写作文而发愁,每次考语文,其他人都交卷了,监考老师还在等我一个人。我在2010年之后能坚持写作,固然主要是因为热忱和孤独,但另一方面,洗刷当年的耻辱感和自卑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动力。我拼了命地写啊写,到后来,不但把当年的不少偶像同学变成了我的粉丝,而且,还先后把两位高中语文老师及一位初中语文老师的老婆也变成了我的“粉丝”。
高考时根本就不敢报北大,但后来的粉丝中,有很多都是北大清华的。去年年中给微信公共账号邀请用户,整理了一下人人粉丝,发现,竟然,耶鲁哈佛的也有好几个,斯坦福的至少有5-6个。这一发现,或多或少,弥补了我永远考不上名校的缺憾。
转行进入媒体的第三个月,列的采访提纲得到了浙大经济学院某教授的表扬“问题太有深度”。上个星期六,采访重庆社科院的一位老师,她看到采访提纲后主动打电话过来说,发现问题都不错,让我等会儿,过会儿有几个学生到,她希望我对她做电话采访的时候也能让学生旁听一下。她还提前把我的提纲发给了学生看。
虽然,这些所谓的成绩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对我这样一个早就“输在了起跑线上”的人来说,这已经算得上是有点点了不起了。
2013年,我曾经用下面一段话来说了自己是如何输在起跑线上的:电影《中国合伙人》中有这样一个片段:王强:“成东青,你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成答:“天安门。”然后旁边的一群同学都笑了(那时,大多数人都想去美国)。相信很多观众看到这里也笑了吧。但我没有笑——小时候的我,也跟成东青一个样儿:小学时,我只听说过两所大学——庆阳师专和甘肃农业大学(前者是我们市里唯一的大学,后者是省城里的“知名大学”);初中时,我心目中最好的学校就是军校(尽管叫不上名字),因为听说不用交学费......
现在回头看,貌似,虽然输在了起跑线上,但我并没有输掉自己的人生。不管别人怎么看,但我自己认为,没有混得比那些起跑线比我高的人差多少。
很久很久之前,一位女子对我“明生情愫”,在对我的说话风格、思维方式熟悉起来之后,她说:“我以前,在同龄人中是非常出类拔萃的,在高中时,作文经常被当做范文拿出来念,大学时,还做主持人,但到现在,发现自己是一点长处都没有了。你总说自己底子差,但我发现,你比我强多了。”除了作文经常被当做范文读这种小渣渣事,她也确实有过不少令绝大多数人都难以望其项背的记录:14岁就进入北大,18岁毕业,在家人不健康价值观的压力下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深圳海关,但三个月后辞职,21岁开始创业。但就是对这样牛逼的人,在听到她感叹自己“如今泯然众人矣”时,我却并没有将其解读为谦虚,我说:“你走的是方仲永路线,而我,走的是苏洵路线。”
听到我这么一说,她当时虽然面前没有“案”可拍,却也是“叫绝”了。诚然,我说她是方仲永,是有点过分,她并没有那么差劲,但我说自己“走苏洵路线”,却并没有夸张。苏洵是从26岁时才开始读书,而我,也是在26岁时才开始认真读书。《蜗居》里,宋思明第一次见到海藻时说“26岁还没结婚,前途无量”,我在26岁时也没结婚,便把那当做一个“前途无量”的起点。那是2010年,我大学毕业后两年半,由于种种说来话长的原因,我在自己最贫穷的时期,一做销售,一边开始认真读书。
走“苏洵路线”这几年来在精神上及物质上的双重收获,在之前的一系列文章和状态上都有所涉及,在此,不再赘述。值得再重复一遍的是:在提出“苏洵路线”这一论断之后,我便不再为自己以前“输在了起跑线”上而感到遗憾了。
跑题一下,有时候,我甚至是希望自己的起点更低一点呢。很久以前,一个我试图勾搭的女生曾经问我:“你的文章,经常有那么多人骂,你竟然也能坚持写。”我说:“我总结了一下,骂我的,基本没有211以上院校毕业的;那些毕业于211以上院校的,如果有不同意见,给出的也是建设性的批评,而不是谩骂。”当时她立马问我:“那你自己是211院校毕业的吗?”我说:“我是中专生。”过了一段时间,她从我的旧文中发现我“原来是复旦的”,便问:“为什么捉弄我,说自己是中专生?”我直言不讳:“为了骗取你的崇拜啊。”她十分惊讶:“你确实很特别。”我之所以认为,只要说自己是中专生就能赢得崇拜,是因为,我自己,比较崇拜那些起点低但自学成才的人。
人生就是一场长跑,如果你没有及时行乐的洒脱,硬要争强好胜的话,那你只要赢在终点上就行了,何必非得赢在起跑线上呢?就好比,参加万米赛跑,你何必在乎,在前面的两千米,是谁跑得最快、跑得最慢呢?搞运动的人都比我清楚,对短跑来说,速度最重要,但对长跑来说,耐力更重要。如果你在起跑线上输给了别人,只要你的耐力强,并且,也“活得足够长”,还是能够赢在终点站的。
关于耐力,我比较讨厌“奋斗”、“努力”这么苦逼的词,我还是更喜欢用“热忱”、“痴心”。热忱和痴心要持久,我觉得,有一个前提,就是,这个事情,你既要喜欢,也要比较擅长。“老公”王思聪教导我们说:人长得好看就应该去拍戏、有才华就应该去写书,有钱就应该让钱发挥作用,非要用劣势去和别人竞争有劲吗?
PS:
从我小时候跟成东青一样无知来看,我确实是输在了起跑线上,但从我妈对我们的栽培和熏陶方面来看,我似乎又是“赢在了起跑线上”。前段时间还想,也许,那些“寒门贵子”,差不多都有一个了不起的老爸或老妈吧?
来源邀稿:苏清涛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0325/1427245672313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