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清南听稿
清南听稿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92,836
  • 关注人气:14,6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穿越苦难,终见阳光

(2015-02-13 10:49:49)
标签:

佛学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50213/14237948934008.jpg

 

 

 

 

穿越苦难,终见阳光

文/廖玮雯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布


生活之中总是麻烦不断,我们每个人面对的问题各有不同,问题的解决方式更是多种多样,与其说我在说一些道理,不如说我在与你分享一些自己与他人的经历。这些经历并不能直接解决你的问题,但是或许可以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可能的方向,如果你可以在我的叙说与解构之中,找到一点冲击困厄、获得平和的力量,我将感到万分的快乐与荣幸。

助人自助,是心理咨询的一项基本原则,与其说我在帮助你,不如说你在帮助你自己,不如说你在帮助我去帮助你自己,我只是一个“陪同者”,我与你一起,穿越困厄,寻找自己,在这个助人与自助的过程之中,我们都将获得成长。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我们要追随本心,尽量在有生之年,做自己喜欢的事,爱自己爱的人,不要过于在乎外人的评价,不要过于违背本心,尽量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丰满和充盈,在自己的人生刻上属于自己的印迹等观点。

因为网络上的传播,那篇文章的观点本身,得到过许多朋友的赞赏,我既万分愉悦,却又深感不安。不安是害怕文章的观点得到误读,害怕让人满怀希望却终而失望。

那篇文章的评论大致有三个态度:一是大为赞赏,觉得人活一世,就当这样,似乎找到了知音和支持的力量。二是感到羡慕,对于自己迫于现实,无法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感到遗憾,当然,还有朋友感到万分迷惘,他们知晓人应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却不晓得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什么?三是表示质疑,认为人不可能如此,现实如此残酷,我们不可能成为自己,我们担负太多,父母、家庭、社会在给我们压力,世事现实而残酷,一切只要赚钱便好,哪儿轮到谈论我们自己的喜欢?

我想说,你遭遇的迷惑和困境,我也一样,我也曾为此惴惴不安,夜不能寐,也曾为此困顿不堪,心酸流泪,但是在苦难面前,我们可以认真思考造成困局的原因,然后竭力寻求解决之道。

作为一名积极心理学的拥趸者,我信奉在心的一句话并非来自于某位心理学家,而是作家王小波的一句话:人生在世,固然会有种种不如意,但是你依然可以在幸福与不幸之中做出选择。这句饱含深情与哲理的话语得以支撑我无论经历何种困厄,依然可以满怀希望一步步地走到现在。

你们看见我的美好,却未曾知晓我为此经历过的困境;你们羡慕我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却不知晓我为此付出过多少艰辛和努力;你们觉察我的心态如此平和,却不了解我曾碰过多少壁,受过多少伤;你们乐见我的自由自在,却不知晓我曾带着镣铐跳过多少舞;你们听我说过无数温暖与激励人心的道理,却并不了解我是如何得到并且做到的。

人生在世,有一些困厄是必须去经历的,有一些痛苦是一定要承受的,有一些难题是必须去解决的,有一些无奈是必须去释然的。逃避没有用,痛哭流涕没有用,求爷爷告奶奶没有用,自虐与绝望没有用,如果没有经历过,听过再多道理也没有用。人生并无彩排,我们都在每一个现场拼命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走向成熟。

对于赞赏我的我想表示感谢,可是,我更想与你分享我寻找自己、做自己的体验与经历,而不是炫耀我的良好状态与处境本身。对于不知晓如何找到自己的我想你能从我的经历中发现端倪,寻找自己。对于表示质疑我的我想再一次从另一个角度与你平和地探讨做自己的可能性与意义的所在。

在此之前,我想再一次提到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从而论证人为什么有做自己的需要。首先,人要满足生理需要,包括吃喝拉撒;其次,人要满足安全需要,避免遭受危险和确保个体安全;再次,人有归属和爱的需要,包括爱情、亲情、友情及其归属感的需要;再次,人有尊重需要,包括自尊自爱,尊重他人以及来自他人的尊重,我们希望可以有所建树,得到他人与社会的认可与良好评价;最后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即人需要实现自己全部潜能,完成生而为人的愿望。

马斯洛是如此描述自我实现的:“一位作曲家必须作曲,一位画家必须绘画,一位诗人必须写诗,否则他始终无法宁静,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于他自己的本性。”只有一步一步满足需求,不断追求自我实现,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从古至今莫不如此。

我们生存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社会保障的落后、日趋激烈的竞争、更新换代的观念,不断地冲击着我们,安全感的缺失让我们感到无助,多数人认为赚取大量的物质财富可以让我们感到安全,同时得到他人与社会的尊重。

问题在于,通过违背本心的手段获取财富的过程之中,并不能让我们真正感到快乐,而且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难以做出成绩,因而得到的财富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即便得到财富,也会因为新的目标的迷失而陷入心灵的困境。这样实在让人心生绝望,我们可以在城中村和CBD附近看到一些害怕上班却又不得不上班的年轻人,他们忙忙碌碌却不知道为何而忙,他们感到疲惫与焦虑,他们只知道自己正做着不想做的事,然而迫于生计无法改变,困局便源于此处。

当然,不可避免,我们首先需要养活自己,赚钱本身无可厚非,因为钱不但可以满足基本需求,还在某个层面体现我们所做之事的价值所在。事实上,做喜欢做的事和赚钱二者并不矛盾,譬如我喜欢写作,可以以此获得稿费,假使从商能让我赚来更多的钱,但是不能为我带来快乐,我依然情愿选择写作;反之亦然,一个热衷经商的商人让他从事写作,同样不能给他带来快乐,那么,他就应该努力在商业上有所成就。

2010年,大学毕业的我住在城中村,每天挤着来回四个小时的公交上下班,月薪仅仅1 200元,但是我在做我较为擅长的文案工作;2011年迫于压力,以及个人感情问题,我离开广州,回到一个三线城市的大专院校从事心理咨询行业,这是我大学所学的专业;2013年,我进入体制内,依旧从事心理咨询行业,但是体制内的枯燥、低下的效率、缺乏活力与成就感及其对于创造力的扼杀让我感到无比绝望。这三年间我经历过感情挫折、经济拮据、事业瓶颈等困境,直到我开始从事情感方面心理咨询写作,觉察从事心理咨询、写作是让我得到幸福与快乐,并可以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之后,我开始获得良好的身心状态,自此心生平静,感到岁月静好,丰盈充实。

我热爱过的事物很多,并为此付出过努力和心血,譬如玩过吉他、口琴与乌克丽丽,某段时间我醉心于厨艺,终日深居厨房不出,画过一段时间漫画,玩过摄影,但是这些我想干的事因为天赋有限,水平不高,目前只能作为业余爱好,成为生活的调剂品,却不能成为终我一生的事业。

在找自己的过程中,明确什么是“我想做的”,什么是“我能做的”非常重要,同时还要可以做出一定成绩,至少可以满足我们生理、安全的需要,直至满足爱与尊重的需要,从而在“想做”与“能做”之中找到交集,以此作为事业坚持不懈地做下去,这样可能是解决事业瓶颈最好的方式。

当然,前提还是必须能够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譬如我在我所有想做和能做之中选择了“写作”作为自己未来不断努力的事情,因为这是目前我能够做得最好也最喜欢做的事,而且它能满足我的基本生存需要。

除此以外,对于生活之中其他的苦难,心理学家弗兰克曾经说过:“我们永远也不应该忘记,即使我们面临绝望的情境时,当我们面对无法改变的命运时,我们也能发现生命的意义。因为那时可以最大限度地证明人独一无二的潜力,它将把一个人的命运变为极大的成功,把一个人的困境变成一种人类的成就。”

事实上,我们并不害怕苦难本身,因为生而为人,我们必将经历苦难,然而我们害怕的是,自己经历的苦难没有价值。如果苦难能够让我们的心灵得以成长,让我们找到自己,让我们得以领悟生而为人的意义,那么,即便我们付出了承受苦痛的代价,最后依然可以得到一个完整的自己,这就是苦难赋予我们的价值。

所以,穿越苦难,终见阳光,这并非一句安抚人心的口号,而是现实本身,唯一的前提就是,你必须去思考和追寻,赋予苦难所存在的意义。

尼采曾经说过:“没能杀死我的,只能使我更为强大。”

 

来源图书:廖玮雯《无须讨好世界 且让自己欢喜》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50213/1423788414377.jpg

http://www.douban.com/note/48437834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