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4年我看过的10本好书

(2015-01-27 15:50:11)
标签:

娱乐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149890-f7d1d500285faa09.jpg

 

2014年我看过的10本好书

如果说去年一年在读书上有什么收获,那就是我越发认定读书是一个人的事情,而不是一群人。是个让自己愉悦的方法,但不是唯一。

所以我已经不想再去谈什么读书方法论,也反感把读书作为社交的一种手段。我意识到自己正处在一种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比那些以读书来给自己贴标签的人高明些,但也远没到可以传道授业解惑的程度。还是老老实实关起门来踏踏实实多读多反省为佳。

去年开始尝试读更多探讨严肃话题的作品,非虚构类如尼采《悲剧的诞生》,唐诺《尽头》,《蒙田随笔全集》,虚构类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实话实说,啃得很吃力,以至于大多数没读完,读完的也不能说完全领会。尤其是读唐诺的《尽头》,生平第一次居然产生了“字都认识,怎么凑到一起就是读不懂”的质疑。在不能平起平坐的情况下,要么不玩,要么唯有奋力追赶。急躁是大忌,这是去年做得很不好的一点。另外去年因为relocation,因为找工作,诸事纷扰难免影响读书时间。但说到底是有所懈怠,这不是理由,今年必须慎之戒之。

从另一个衡量标准:到底读进去多少来说,还算不错,起码没退步。依旧做摘抄,书评也在写,不过不再为了写而写。觉得很多东西没法驾驭,那么还是闭嘴为妙。所以去年更多的是通过对生活的感悟表达出来,我想它们其实是相通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如果不能为自己的实际生活提供参照,那其实一点用也没有。

不多说,下面是选出来的10本去年看过的觉得不错的书。英文原版书也在读,但很可惜,没看到什么好书。日文水平本身就很差,一直停留在看看侦探小说的层面,去年也没怎么看,见谅。


小说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149890-82f5d352e4d8b2f3.jpg

自由  [美] 乔纳森·弗兰岑

年度最佳,没有之一。我想为它打五十星。

对于小说,我的衡量维度是:文笔、人物塑造、叙事、逻辑合理性。另外我很看重对人性的挖掘程度,这个应该包含在故事+人物中。

所以我认为,一本好的小说,一定超越时代和国籍,让你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能够从中找到共鸣。《自由》的确做到了,这其实是一个略显老套的类似绝望主妇的故事,但排山倒海的流畅+恰到好处的幽默+鲜明的人物塑造+人物言行背后动机的深刻阐释+极具节奏感的叙事,让我在读时无时无刻不在感慨作者强大的驾驭能力,以及:啊哈哈哈,原来美国家庭也一样啊!

摘抄:

①如果你没有钱,你就会愈发愤怒地紧抓住你的自由不放。……你可以是个穷人,但有一样东西任何人都无法从你手上夺走,那就是你拥有想怎么糟践你的生活就怎么糟践的自由。

② 他不再看她的眼睛,也开始看向她眼睛的深处。回应她的目光,他要在来不及之前,在今生后世之间的这道联系消失之前,让她看到他体内的所有卑劣,看到两千个孤独的夜晚汇聚起来的所有恨意,在他们两个仍然可以触摸到某个虚无的空间的时候——在那里,他们说过的每一句话,做过的每一件事,他们加诸彼此的每一份痛苦,他们分享过的每一分快乐,都将轻于鸿毛,消散于风中。

“是我。”她说,“只是我。”

“我知道。”他说,吻了她。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149890-cd9773e157f60461.jpg

寂寞芳心小姐  [美] 纳撒尼尔·韦斯特

小说主人公其实是个男的,“寂寞芳心小姐”是他负责的报纸专栏的名字。此专栏专门负责解答读者的人生困惑,很火,N多人掏心挖肺地向他诉说生活上或者内心的无助与挣扎(多像现在红红火火的两性专栏),但他一点也不喜欢这份工作,也不喜欢自己的女朋友。他跟老板的妻子有一腿,最后还跟某个读者勾搭上,结果最后稀里糊涂搭上了性命。

全书看完很郁闷。社会虚假繁荣、工作表面光鲜、个人前途无望,韦斯特用略带梦呓的手法将一个人内心的荒芜描写到极致。这是1933年的作品,看完觉得简直是当今中国社会以及普遍心态极其真实的写照。如果是我,封面会用蒙克的《呐喊》,而腰封那句“戳破美国梦的讽喻经典”,我不得不说:呵呵。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149890-8e3c15ac6e87d07d.jpg

荆棘鸟  [澳]考琳•麦卡洛

广阔历史背景下的家族史诗,横跨1915至1969年以及克利里一家三代。充满野心和深情的神父拉尔夫是塑造得最传神的形象,在教会权力和世俗爱情的追逐之中,他的痛苦是不断的求得秩序,求得了又必须背离。

于是,他为自己编织下荆棘王冠,这最终也影响了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德罗海达两代人的命运。这是全书最富张力之所在,相比之下,克利里家族第三代的故事就显得逊色很多,和前面的故事明显割裂,结局也很仓促。但瑕不掩瑜,总体来说全书对于人性的把握非常到位,拉尔夫这个形象的魅力也充分说明,很多时候美也暗含罪恶,它不能用于做道德审判,它只是美。

 

摘抄

① 拉尔夫神父一丝不挂地走出了回廊,他两臂高高举过头顶,合上双眼,站在修剪过的草坪上。他任凭温热的瓢泼大雨冲刷着他,激打着他,在他光溜溜的皮肤上激起一种异样的感觉。天黑的伸手不见五指,而他身上却软塌塌的,毫不为之所动。

② 骄傲,愤懑,一个女性对事物本质的伤感,某种危机迫在眉睫的可怕的感觉,愤怒,敬慕,凄伤。


散文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149890-21595fd33a96a7c4.jpg

沉默也会歌唱  绿妖

跟朋友推荐这本书,一说作者,所有人的反应都是:被周云蓬甩了那个?……

不是全本都好,部分流于滥情。但非常喜欢第一篇《我曾遇到这城市的青春》和她写故乡亲人的篇章。那是感同身受的熟悉,如果你和她一样,生于小城市,在一个封闭隔绝的环境里孤独长大后又辗转来到大城市生活,那么你能体会到那种敏感、旁观一切又无法参与的孤独感以及倾诉的渴望,一如书的名字。欲将心事付瑶琴,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摘抄

① 那时的我们有说不完的话,像要把自己倒出来,剖开了给朋友看。一定是颠倒。在青春期,我活得像个中年人;而在二十多岁的那段日子,我现出青春期的种种症状,包括怀着巨大而盲目的热情。平安大街是单调的,一直是统一高度的平房,一直是青灰色的两岸,一直是宽阔的街道,还有街道边的路灯。但是,如果你跑起来,路灯就会像海洋,把你托在水面。这是我一个朋友告诉我的。

② 不是第一次知道自己天分不够。但曾经我相信写作是一场大梦,可以有一生时间来努力练习,天赋不够,勤奋来补,终我一生来完成——可是,天色渐亮,马车变成南瓜,公主要去打卡,而星光黯淡成石头。千山万水,千山万水,原来你不在这里。

③ 我从小跟周围格格不入,在亲戚中是异类。孤绝感一直都有,靠读书缓解。视朋友为自己挑选的亲人。因为精神上的契合太难得,得到了就觉珍贵。再成长,被我漠视已久的另一种感情时时兜回心底,等待我去理解…人生中最初的甜、最初的咸又是什么?作为生命的初始值,它是我的源头,无法用简单的爱与不爱、好或是坏来判断…亲情,大概就是要被误解的。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149890-0ea48fee0f25053c.jpg

得未曾有  庆山(安妮宝贝)

当安妮宝贝改名为庆山,走出自己的那个小天地,访问这个大世界时,她做的不错。

所谓不错,就像她在书里说的:“真正达到某种境界,觉得事情就是这样,该怎样就怎样。”书中记录的四个人,职业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但他们追求的都是一致的: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虽然说他们的行为很难复制,安妮宝贝对于当今科技发展的批评也很幼稚,但至少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她这些年的成长和思考,这是一个明镜,让我们得以反观自身。

摘抄

① 游到中间,水最深,心里还是有压力,会恐惧。但一旦克服恐惧,就会得到某种升华。身心的气场很重要。在一定高度上,恐惧会和你交融,如果站在低处就会被吓倒。

② 要心里真正喜欢。如果不喜欢,弹着也没意思。现在生活紧张,有时间在家里弹弹琴,自娱自乐,是一个让自己清静下来的办法。但说老实话,还要吃得起饭。

③ 在一艘船里,我享受,觉得它美,但不想成为船长。感受一下没关系,但是不可能变成我的生活方式。我想尽量过一种简单的生活,分清楚主次,避开不必要的麻烦。主要的,是在寺院里修行,学习和充实自己。

④ 一个成熟的摄影师每按一下快门都会很谨慎。必须像狙击手一样工作。不是吝啬胶卷,而是能力的表现。全神贯注,在那一瞬间,照顾到画面每一个细节的变化是否有利于自己想要说的。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149890-59bf796ed3db0a7d.jpg

送你一颗子弹  刘瑜

这本书其实买了很久,在来广州签租房合同的路上一口气看完。实在是恰如其分,用苏格拉底的一句话来概括主旨: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这本书主要写的是刘瑜在国外留学的见闻和随笔,记录生活感悟。我很喜欢她的文笔,兼有诚恳、幽默,以及自嘲。至于这本书为什么叫做《送你一颗子弹》,我理解就像大卫·梭罗在《瓦尔登湖》里说过的:我相信,向自己开枪是更为高尚的游戏。——把目光朝向内心,你就会看到你心中有千个地区尚未被发现。到这些地方去旅行,成为内心宇宙志的专家。

摘抄

① 如果要给美好人生一个定义,那就是惬意。如果要给惬意一个定义,那就是三五知己,谈笑风生。

② 以前朋友写过一首诗,叫《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我想象文革中的顾准、狱中的杨小凯、在文学圈之外写作的王小波,就是这样的人。怀才不遇,逆水行舟,一个人就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

③ 在一次复杂的心理活动中,她恶毒地想:“瞧瞧那帮男留学生,一个个长得丧权辱国的…”后来,我一个网友干脆根据这句话,整理出男人长相的几个档次:丧权辱国,闭关自守,韬光养晦,为国争光,精忠报国。


游记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149890-02982aeddb3cc6e8.jpg

远方的鼓声  [日]村上春树

因为对那些把自己观点死死藏在书后面,而在书里致力于展现人生隔绝与荒芜的作家很不感冒,所以我对于村上春树的小说一直都喜欢不起来,同理,他最喜欢的菲茨杰拉德也不能幸免。

但村上君的非虚构类作品我却非常欣赏,这本是他80年代旅居希腊和意大利的游记,《挪威的森林》即在这个过程中写就。和他小说风格大相径庭,村上君如同一台马力十足的挖掘机,日常生活琐碎细节与真实体验在他笔下源源不断流淌,幽默有趣又平易近人。同样推荐他另一本希腊、土耳其游记《雨天炎天》,其中写去希腊阿索斯半岛访问清教徒们的部分令我至今印象深刻。


诗歌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149890-aaab58fc82bc48f9.png

宋诗选注  钱钟书

这本书读的其实不是宋诗,因为读宋诗,就像去年读了《近三百年名家词选》之后对比宋词,最大的感触就是:小样,你气数已尽。

要读的是钱钟书的高级黑。钱钟书的聪明劲儿写进小说显得过犹不及,整个《围城》都在围观他绞尽脑汁抖机灵卖嘴皮子,实在累得很。但用在学术上却是相得益彰,前言里他评价宋诗:“诗歌的世界是无边无际的,不过,前人占领的疆域逾广,继承者要开拓版图,就得配备更大的人力物力。所以,前代诗歌的造诣不但是传给后人的产业,而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向后人挑衅……有唐诗做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看了这个好榜样,宋代诗人就学了乖,会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同样,有了这个好榜样,他们也偷起懒来,放纵了模仿和依赖的惰性。”

说得多贴切!于是,当宋代诗人好不容易写了一句:碧眼胡儿三百骑。钱钟书先森马上说,请参看唐朝李益“碛里征人三百万”,哎,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就不要拆穿。

摘抄

嘉果浮沉酒半醺,床头书册乱纷纷。

北轩凉吹开疏竹,卧看青天行白云。

——苏舜钦《暑中闲咏》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王安石《示长安君》


鸣鸠乳燕寂无声,日射西窗泼眼明。

午醉醒来无一事,只将春睡赏春晴。

——苏轼《春日》

钱钟书评杨万里

杨万里大概也是不满意那几点(指江西派掉书袋,用字艰深),所以他不掉书袋,废除古典,真能够做到平易自然,接近口语……不过他诚然不堆砌古典了,而他用的俗语都有出典,是白话里比较“古雅”的部分。读者只看见他潇洒自由,不知道他这样谨严不马虎,好比我们碰见一个老于世故的交际家,只觉得他豪爽好客,不知道他花钱待人都有分寸,一点也不含糊。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149890-11a07138e4828457.jpg

恶之花  [法] 夏尔·波德莱尔

说波德莱尔是法国古典诗歌的最后一位诗人、现代诗歌的最初一位诗人,很赞同。他的诗歌兼有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胜在选取丰富的意象来抒发转瞬即逝的情感。所以,不那么直白,也不过于晦涩,还是很通俗易懂。

但情诗写得真心差劲,它们只应该有一位读者,那就是诗里面歌颂的那个人。由此看来,最好的诗大概都是他在没情人的空窗期写下的,呵呵,当真是“永恒的女性引导人类飞升”啊。

摘抄

常常回想那轮迷人的月亮

那种寂静,那种慵倦

在心的忏悔室里

那种低语喃喃的、可怕的衷肠

——《忏悔》


我想对你讲

想对你描绘你的美

那里面童稚和成熟相互融会


你高扬着头,有一种奇特的雅致

神情平静,得意洋洋

你走你的路,气宇庄严的姑娘

——《美丽的船》


什么也长不过瘸了腿的白天

当多雪的年头飘下团团雪片

烦闷,这忧愁无趣生出的果实

就有了永生那样的无边无际


我若千岁也没有这么多回忆

老斯芬克斯,被无忧世界抛弃

被地图遗忘,那一颗愤世的心

只能对着落日的余晖歌吟

——《忧郁之二》


看悠悠岁月俯身

在天的阳台上,穿着过时衣裙

从水底冒出了笑盈盈的惋惜

——《沉思》

其他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149890-896581c7a756b321.jpg

剑桥倚天屠龙史  新垣平

实乃逗逼最高境界。能称之为“一本有趣的书”的绝无可能只给予廉价的快感,这本书名至实归。

新垣平用“剑桥史”的话语体系,以《红楼梦》索引派的考据精神,将金庸《倚天屠龙记》的虚构故事考据成一套严肃的正史。这场伟大又精彩的解构让我想起大一时为了写西方哲学的论文,啃读一本翻译极其晦涩的柏拉图《会饮篇》论文集。所以,新垣平兄弟,您对这段苦大仇深的过去真是黑得漂亮,让我们为您不动声色的完美复仇干杯!

摘抄

① 对于元代中国武术界发展及其与政治史的关系的学术研究,至今仍付之阙如。只有查良镛博士在《天之剑与龙之刀》(The Heaven Sword and Dragon Saber)一书中进行过极其富有想像力的探讨。……本书的目的就在于填补这一空白。本书将根据历史记载以及新发现的史料,特别是查良镛博士的研究,勾勒出元代中国武术界的内在结构和发展状况,并讨论其与宗教、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关联。我们将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其对元朝末期政治变动和军事冲突的影响上。

② 在从12世纪末直到蒙元征服中国东部之前的大半个世纪之中,武术界出现了被称为“华山剑术研讨会”的武术比赛,在名义上,这是高级武术家之间的学术交流活动,并非人人都可以参加,参与者仅限于公认的最优秀的武术家。(据相关记载,在1259年的第三次剑术研讨会中,有一些不知名的武师试图参与,被与会者粗暴地赶走。见《神圣的雕的罗曼史》)


来源网络:慕月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0127/14223446283514.jpg


http://www.jianshu.com/p/a9e4413aec0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