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于读书的心得

浅谈关于读书的心得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0112/14210462113563.jpg
手边堆压了数十本书,大抵都是与各大出版社的编辑约评而得。虽一再提醒自己,暂停约书。奈何看到好书就忍不住那喷薄而出的欲望,于是乎,越积越多,越压越厚。为此带来了诸多的不良后果:
1、阅读走马观花囫囵吞枣,无法思考体会细嚼慢咽,读书于我成了一个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任务,流于形式;
2、一本接一本的阅读占据了太多的私人时间,越发宅的厉害,于身体健康及终身大事都大大的不利;
3、需在截止日期完成堆积的书籍书评,心态上会显得焦躁忧虑,倘若遇上编辑催稿,情绪会反应的更为激烈。
这一系列的不良后果,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秩序,不得不引起反思,深思熟虑之后,总结经验教训。与各位友邻同分享,共勉之。
一、选择适合自己的书
针对自己做一个详尽的分析,制定明确的目标。读书在我这里被分为三类,一类是“主食阅读”主要为了解决我在职业、生活、生理及心理等方面,一些现实性问题的解决之道。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够实用性,解决基本生活所需的书籍。二类是“美食阅读”确实能让我对人生,对生活有深刻的体悟及感受,引发思考,开阔眼界,增加见识,坦白点讲就是让我提升素养、丰富思想的书籍。三类是“甜点阅读”主要是为了兼顾自己的兴趣爱好:言情小说、大师级的悬疑推理小说、流行网络的玄幻穿越小说等,给我带来娱乐性质、消遣我的时间,休闲我的生活一类书籍。
新书层出不穷,我不可能把所有好书都涉猎一遍,既然没有最好的,我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明确的定位可以给自己节约很多时间。读书当然贵多,但同时贵专贵精。我的时间没那么廉价,不需要一大堆索然无味的垃圾书籍来填充。
二、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速度
最初听到有人一年读书四五百本时,对其阅读速度惊叹不已。也曾强迫自己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但最终发现真不是那块料,于是接受了自己读书慢的现实,不和别人比较,但是不放弃和自己比较。在能力范围内尽量的提升自己的阅读速度。
且读书多了,会发现很多的经验。对很多的书,没必要字斟句酌,完全可以选择跳跃性的阅读,即不会一个字一个字的读,而是一段一段的读,既不会妨碍你对总体脉络的理解,也不会耽误你对局部情节的把控。而有些书,则是完全可以一页一页的阅读。只看标题,明白整本书的构造便能对该书的内容有大致的明了。
如果遇到好书,个人觉得,这种方式也是适用的。因为每隔一段时间,我会选择重读当时认为的好书。这主要是因为,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层或者时间段或者心境的情况下看同一本书会有不同的体会及感悟。随着阅历的增长与累积,再去看的时候,不仅能从书中看到更多的闪光点,而且还能发现许多曾被自己忽略的细节。
所以,对有些书完全可以放心大胆的一目十行浅尝辄止,遇到晦涩难懂的只要不影响全书布局就跳过去,过段时间,回过头来,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三、坚持只读纸质书
虽然我能说出电子书的N多优点,但是我还是偏向纸质书,喜欢闻那股淡淡的书香味。当然也真心的希望书籍的纸张质量越来越好,装帧设计越来越有新意。
在开始读一本书时,我通常会准备一些工具,比如黑色铅笔、荧光笔、便利帖纸、书签等,名人名言,经典语录,思想观点表达,生动案例我都会相应的做出区分,防止自己写作时借用相关内容方便查找。
最后针对自己喜欢写书评说几句。我有两个习惯,一个就是读完书之后,一定要写些什么,即书评。二个就是没有读完的书绝对不会放入书架。
有次,看豆瓣的已读发现自己居然读了几百本书,有印象的却不到四分之一,这是一个相当严峻的问题,究其原因,是读书的过程中思考了但读完后并没有将思考进行整合,也就是没有将别人的东西归为已有。
于是,现在读一本书时,我尽可能多地写读书笔记或读书随笔。将读书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想,通过书评或者日志进行巩固,这样才能真正沉淀到自己的思想里,进而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所以,书评对我的作用是:整理思考,归纳总结,培养逻辑,拓展思维,表达观点,提升自我。
一般,没有读完的书我绝不放入书架。因为我没有查阅书架的习惯。把没有读完的书放入书架的结果就是它会被我束之高阁或者流通出去。
以上,均为个人的一些心得,价值大小因人而异。只是希望喜爱读书的友邻们多多思考归纳整理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将读书的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
来源网络:十里红妆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0112/14210460641390.jpghttp://www.douban.com/note/337268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