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在国内是否被过誉?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0110/14208588932160.jpg
鲁迅在国内是否被过誉?
文/任小波(知乎)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布,如要转载请与作者本人联系。
我以前不懂鲁迅的文章,只不过在课本里读到,还有老师推荐,所以我读了很多。
多年以后直到我长大了。
我回到多年以前的小镇,见到了儿时的小学同学,幼时的伙伴,有的小学毕业就去种地,有的上了大专,也有的考到外地,考到了各种985,211,时光飞逝,沧海桑田,好像有什么东西变了,我们的人坐在一起,却难以像曾经那样,那一刻然后我突然想到了闰土和鲁迅,多年后的鲁迅回到家乡见到闰土,,想起了儿时的玩伴而闰土叫他了一声老爷,鲁迅看到闰土的孩子,甚至看到了闰土孩子的未来,那种感觉,我突然懂了,就是突然有一种通过文学和作者灵魂相通的感觉。
大学我还住着宿舍的时候,一个哥们多年女友回国结束异地,一个多年恋爱突然分手,有人工作签到省政府,还有一个人日日刀塔完全不在意自己的未来,大家各忙各的,别人的事终究是别人的,晚上睡觉我又想到了鲁迅先生的小杂感,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是觉得他们吵闹。
还记得上中学时坐公交车,每天都碰到一个坐车去火车站卖报纸的老奶奶,冬天一大早,很辛苦的,日复一日,每天早上,早班司机有次路口看到她在往公交站走还专门等了她几分钟。我觉得很温馨,突然很佩服司机和老人,鲁迅写一件小事,一个普通的车夫帮碰瓷的老太太,鲁迅说觉得他的背影逐渐高大起来,我有很多很多瞬间都是这么觉得的,生活中真的有很多的瞬间让我觉得很多平凡的人焕发出耀眼的光。
还有课桌上的早,父亲病了去买药,三味书屋百草园,包括家道中落,一代不如一代,很多事情。
当然,更有政治性的,鲁迅写像被提着的鸭子一样麻木的作看客的国人,写刘和珍君被杀的暴行,包括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因为治病救不了中国人,太多太多。
还有比如故事新编颇具浪漫主义色彩但是却内有乾坤,不多说了。
文字只是工具,美得文字有美得享受,鲁迅先生的文字固然不是诸子散文汉赋宋词,但是我是深深刻刻感受到了,似乎百年来国人变化不大,昔年鲁迅先生面对的国人,如今就在我的眼前,鲁迅先生经历的桩桩件件,就发生在你我身边,如何能不感同身受,文字执拗?如学步孩童的白话恰恰反应出了最直白的道理,鲁迅先生的杂文,真真称的上好的投枪,匕首!
什么样的文学是好文学?
我不懂
可是当我参加同学会不敢说话,突然想到“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时候;
当我真的在西北看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时候;
大雪天和朋友聚会对他说“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时候;
毕业时写下鲍照的《拟行路难 其四》的时候;
基友晚上和我聊天我发给他苏轼的《沁园春 孤馆灯青》的时候;
我觉得好的文学 就是在一个恰如其分的时候 你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去表达自己 然而突然发现 前人已经为你准备好了的时候 你会突然觉得
这就是文学的意义 至少是其中之一
你越接触社会,越了解社会,越觉得鲁迅先生说的对,何况是百年前啊。
我之所以觉得鲁迅先生的文章好,就是因为当我在接触到这个社会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今天所接触的所经历的种种,我都曾经读到过,仿佛亲历,历历在目。以前的我,年幼的我没有这样的经历,所以我不懂,所以我慢慢长大,越来越能体会昔年鲁迅先生之所见所感所思所写。
所以我觉得鲁迅先生的文章写得好,文以载道,写的真好!
陈忠实,路遥的书,看起来土读起来也土,但是很多人读到了自己的曾经读到了人生,这当然是文学
如郭敬明之流的青春文学,看起来虚幻,可是无数小孩子也读到了憧憬,读到了曾经的梦,不也是文学吗。
每个人对文学都有不同的定义,不同的感觉。
一个富二代也许永远不会理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但却不妨碍这句话被传诵;
因此,如果有人不能理解鲁迅先生的文章我丝毫不会感到奇怪,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说实话,李先生的人生经历我不太懂,所以他如何评价鲁迅先生我不好评论。
但是中国的国情让太多的国人和鲁迅先生产生共鸣,这就是鲁迅先生被广泛称赞的原因了。
同样,你如何看待鲁迅,要自己去读,自己去悟,李先生也好王先生也罢,终究是他人的看法,在这里提问,永远不会有在某个情景下突然想到一句话一首诗一篇文章的那种感觉。
题主,鲁迅先生究竟是否过誉终究是需要你自己去评判的。
至于鲁迅先生旁人怎么看
刀砍东风,何有于我哉?
来源邀稿:任小波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0110/14208587521253.jpg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7121023/answer/35354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