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

标签:
情感 |
http://www.changweibo.net/ueditor/php/upload/20141223/14193172231519.jpg
周二英语课上老师讲起前一天是张国荣忌日,坐在后排的女生问她同桌:“张国荣是谁?”
这话被我和我同桌听见,我们转过头去看着她就像在参观外星物种,很难想象一个智力正常的高三中国学生竟然不知道那个十年前纵身跃下大厦,举港为其哀叹的传奇男人。
可事实是,她确实不知道张国荣是谁。
下课之后我问了她几个就算是小学生也应该听过的名字,可她依旧摇摇头,她对于那几个名字的认知度仅停留在刘德华从前很红,不过现在过了气,而梅艳芳,貌似是哪个有名的戏子。
我挑了挑眉毛,打消了要和她解释华仔依旧在拍戏而且在华语电影的地位还少有人能撼动,至于那个唱戏的,其实叫梅兰芳的念头。
悉数这个女生自己描述自己生活的细节:除了逛空间就是淘宝,抽空会看看言情小说要么偶像剧,打开电视一般都会调到湖南卫视,因为那里有她爱的魏晨。
确实,这个作古了多年的男人和她沾不上半点关系。
我想想作罢,没必要再多费口舌。
可接下来那姑娘说了一句话问住了我,我思考了半天也没找到合适的答案。
她问我:为什么她要知道张国荣是谁?
最后我不得不承认我败了,因为这是个逻辑上的死结。
我总以为我早已深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当我面对这个问题我才发现,这句话已经被我自己扭曲成了“己所欲,必施于人”。
这话要从人与人之间的差别说起,现今世道的贫富贵贱太过明显,稍有留神就能发现不同,而这种不同的产物就是歧视,相比起物质层面的歧视,精神层面的歧视严重而且广泛得多。
如果你拿一叠钞票去鄙视一个人,那会显得你太没有内涵和素质,一副暴发户的模样,而要是你拿了诺贝尔文学奖再去数落某个作家的东西一文不值,那就是另一个境界了。
也正应为如此,要是一个人拥有比其他人更广的知识面,更强的理解力,创造力,更高的教育程度,难免就会炫耀自己的渊博,也许他并非有意,但先进文明遇上落后文明,歧视就是难免的。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时候,这不外乎是人之常情,用不着心生愧疚,你要是翻翻历史书,不难发现人类的发展过程就是社会的精英阶层歧视平民阶层,平民阶层推翻精英阶层并取而代之,然后继续其歧视下一代平民阶层的循环。
反观你我现在所做的,就是一种变相的“精英心态”下得产物。
而上头这个问题的死结在于,凭什么我非得让这个姑娘接受“张国荣是谁,每个人都应该知道”这样一个命题。
可能你在读这篇东西时会觉得这个命题荒谬得没有讨论价值,你看过霸王别姬,听了风继续吹,对哥哥和梅艳芳的花边也能道出个一二,在你的世界里,张国荣如此有名以至于不应该有人会对他闻所未闻。
所以当你面前站着这样一个姑娘时,你本能地抛出一句:“你怎么连他都不知道。”紧接着对方的形象就顿时矮下一节,倒也并不是说自己的优越感丛生,只是对方的无知是在过于夸张,导致你和我一样,心生不屑。
井底之蛙的典故每个人都应该听过,我现在说的这件事就和这个故事差不多,对于我而言这个女生就是井底里的青蛙,而我则在井外头。井下的这只青蛙生活相当局限,不知道某个名人只是一种缩影,如果要放大到她的全部生活,她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实在太过狭隘,伴随着这种狭隘的无知和肤浅也远远超过了我的底线。
如果要找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我开始明白纯种的魔法师后裔为什么要歧视麻瓜了 —— 因为麻瓜对他们所稀松平常的世界一无所知。
但与真正的井底之蛙的故事不同,我的这位同学尽管已经意识到了她生活在井底,可她并不以此为困扰。她满足于她自己狭小的世界,她有不错的成绩,做着到高考之前永远刷不到头的练习,将来可能会去一所省内普通的大学,继续关注魏晨的一切,丝毫不在乎我对她生活理念的轻蔑,至于那个叫张国荣的家伙,自然更是可有可无。
成为一个能俗能雅的人是我所欲,也因为此,我无法认可这个姑娘的世界观价值观,进而否定她正经历和已经历的一切,强迫她接受我的理念。
这就是刚才说的死结 —— 己所欲,必施于人。
回想一下平时的生活就知道,小到夫妻吵嘴,大到民族矛盾,争执的理由不外乎是这种强盗逻辑。
就因为自己认为自己正确,就不允许别人说错,这样的心态,就算确实站在绝对的高处也无任何优越可言。
我时常在考虑,一个人究竟活成什么样才算没白来这世上走一遭,我以为我自己考虑的已经很周全,可实际上我从一开始就忽略了最重要的因素: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人都会想追求我所希望的生活状态,更不是所有人都如此幸运拥有追逐的权力,有人活着为了生活,而有人活着只是为了生存。
来做个设想,费马复活后问你,你会证费马大定理吗?
当然不会
费马看了你一眼说你弱爆了,连这都不会,他在360多年前就把这个问题给证明了。
而实际上,不只是你,费马身后300多年的人类统统都弱爆了,因为这个定理在1994年才被证出来。
你看,费马要将全人类一脚踢进井里是如此简单,他卓越的数学成就足以让他在任何人面前都产生足够的优越感,那假设你和费马讨论一下“该怎么活,活着为了什么”,结果会怎么样?
答案很简单,你自然是理解不了高深的数学,而费马也不一定能体会你想带着女友私奔的浪漫。
庄子里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诚然,鱼对人来说不过是食物,鱼群里头的悲欢离合,有哪里轮的上什么都不知道的人类来指手画脚。
举了这些例子其实不外乎是想说明,生活是块橡皮泥,捏成什么样子始终是一个人自己的选择,倘若那个人觉得这样是幸福,那么这样就能是幸福。
再回到最开始的事件上,我所谓的优越感只是在我自己价值观里的无理产物,相对于那姑娘的世界,我说不定倒更像是个莫名其妙的跳梁小丑。
最后再将这个随想推广到身边的人,就以我认识的人而言,他们大多都处在教育的高级阶层,或多或少都算得上是心有抱负的人,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爱好,特长,乃至收到的每一封录取信都可能被拿来比较,大家或许嘴上不说,心里也会念叨几句。
会有羡慕也肯定会有鄙夷,但前者和后者实际上都是愚者的自扰,如果自己的活法只有得到别人的评价才算有意义,那又何苦要到这凡间演一场自己都不爱的戏?
命确实没有三六九等,但命运有,可不管降生在敞亮的温床还是凋敝的荒野,只要活得不让自己后悔,那么任何人都不能够否定这种生命最质朴的价值。
我无从得知那个姑娘以后的生活究竟会是何种姿态,我已经放弃了一切要参透她命运的想法,我没有这个资格,因为她依旧活着,活得很幸福。
来源网络:缪超凡
http://www.changweibo.net/ueditor/php/upload/20141223/14193171479129.jpg
http://blog.renren.com/blog/319448189/899726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