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清南听稿
清南听稿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96,881
  • 关注人气:14,6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贝多芬:“蠢萌”还是“天才”?

(2014-08-04 08:25:12)

贝多芬:“蠢萌”还是“天才”?


 

“天才可以没有品位,比如贝多芬,但同为天才的莫扎特却有着最为雅致的品位。”——这句话来自著名的“毒舌”柴可夫斯基。


说起来,多年以前我也是喜欢莫扎特远多于贝多芬的。那精致的构架与优美典雅的旋律彰显了不同凡响的品位。相比之下,贝多芬却常常被我讥笑。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40804/14071150771832.jpg

小时候音乐课最早接触到的贝多芬是这首《土拨鼠》,这是一首非常质朴,甚至呆萌的歌曲。从旋律到和声都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透着一股“拙”劲儿。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40804/14071150889967.jpg

后来他又被我们抓到他的笑柄,音乐学家分析表明,贝多芬所有的音乐里面所使用的和弦种类基本不超过15种(包括转位),这跟肖邦、德彪西的音乐使用的和声相比真是天壤之别了。


后来又发现一首贝多芬的曲子叫做“丢失一分钱的愤怒”。当时我就震惊了,如此粗暴地猛砸键盘这哪是艺术家的行为,整个一个傻老爷们。


如图,左手部分为快速连续敲击和弦。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40804/14071150984289.jpg

后来发展到我拉着小伙伴们一起嘲笑贝多芬的华尔斯坦(也叫黎明)奏鸣曲的开头,像是乡下人进城一般地屁颠屁颠,一路小跑。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40804/14071151144146.jpg

再后来,我却爱上了贝多芬的音乐……因为我在这里发现了那些所谓更精致更有品味的音乐中所没有的东西:旺盛的生命力。


一个有趣的说法,“莫扎特在上流社会的门口徘徊,犹豫,小心翼翼地敲着门,但一辈子没有进去;贝多芬却一脚把门踹开,大摇大摆走进去。”


贝多芬的时代是个革命的时代,是普通人崛起的时代(受启蒙思想影响)。之前的时代里,音乐家要依附于贵族生存,贵族的品位便是他们的品位。于是,华丽,精致变成了音乐家的毕生追求。与18世纪作风的奢华的法国王室相对应的,便是洛可可风格,便是其中的代表。但正是华丽的形式与精致的品位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就开始走下坡路,它的千篇一律与装腔作势渐渐让人厌烦,历史在呼唤真正发自人们内心的声音。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40804/14071150655735.jpg


这是一幅原始人的壁画,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技法相当拙劣。但是尽管隔着上千年,我们是否能够感受那份旺盛的生命力,那份原始人对于生命的渴望?


贝多芬并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莫扎特说他不会对位法,海顿觉得他的习作错误百出,在当时的维也纳人来看,他的一举一动都透出乡巴佬的气息(因为他确实就是一个来自波恩的乡巴佬)。但他相信自己的直觉,听从内心的声音,坚持带着那份“错误”前进,最终被人们都尊称为“乐圣”。


由此看来,技巧神马的都不是最重要的,那些技巧越好的,同时也是被秩序禁锢越深的,无法超越已有的秩序,便无法拥有真正的创造力。而听从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来进行艺术创作,也许一辈子就是老师眼中的糟糕学生,但有什么比把生命注入艺术作品,用艺术来记录自己的生命更重要的事情呢?


来源网络:爱上层楼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40804/14071150493123.jpg

http://www.douban.com/note/38369119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