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悟西园挂绿独特的荔枝文化

(2015-11-04 11:15:09)
    龙头凤尾舞起荔乡的自豪,绿线环绕情系游子的思潮。
    古往今来多少神奇的传说,赞赏挂绿探索珍品的奥妙。

   
    西园挂绿是现存增城挂绿荔枝树唯一的母株

    清朝宣统《增城县志·物产》中记载:“挂绿一种,近以县城西门外西园一株为最名贵,价值十余倍于其它”。

    2011年出版的《中国地理全知道》介绍广东省的自然资源,水果中唯有“增城挂绿荔枝”的记载:“增城挂绿荔枝的特点是肉厚汁多,营养丰富,果肉晶莹,清甜爽口。这种荔枝剥壳后放在吸水纸上,汁不外溢纸不湿。荔枝壳红中带绿,有四分微绿六分红的说法。增城荔城镇挂绿园有一株挂绿荔枝树,是增城荔枝的老祖宗,树高5米外,树龄400多年”。

    广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编写、中国科学普及出版社广州分社1985年出版的《广东荔枝图谱》如下描述西园挂绿母树:“增城西园的母树,由树干抽出再生枝。”对增城挂绿的评价是:“肉质特别爽脆,清甜有微香,品质较佳,为荔枝最佳品种之一。”广东省荔枝科技协作组编写、广东科枝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荔枝生产技术问答》记载:“增城挂绿是中外久负盛名的优良品种,公元12世纪以前已有栽培,以增城县西园母树著称,现仍健在,其后代零星分布于各主产区。”对增城挂绿的评价是:“肉质坚实爽脆,清甜,带特殊香气。”上述科学文献更进一步证明西园挂绿是现存增城挂绿荔枝树唯一的母株,是最珍稀的荔枝品种活化石,其科研价值难以估量。


    西园挂绿生长在西园庵决非偶然

    1991年增城市人民政府评选为“增城新八景”之首的是“西园挂绿”。增城新八景评选委员会对西园挂绿的评语是:“西园挂绿古树位于县城挂绿路的挂绿园中,是挂绿荔枝中的珍品,驰名中外。清朝以前,这里是西城郊,原建有西园庵。建国后,在挂绿古树周围建成挂绿园酒家。”关于西园庵的历史,据清朝宣统《增城县志》记载:全县有寺庵25座,而西园庵榜上有名。据陈裕荣先生和钟雨晴先生编辑的《增江诗话》记录,早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已经有人题诗《西园庵》:“不谓人间境,莲花拥陆离,香风传径竹,落景碍修枝,酒肆从他市,僧茶屡有施。回心观净理,坐久不知疲”。清朝雍正年间(1723年-1736年),也有赞美西园庵的僧人高风亮节的题诗《赠西园雪上人》:“……名言不可穷,山僧之巨擘”,几首古诗验证了西园庵的历史年代。中国古代常有高僧在庙宇中植一棵有记念意义的名树,如六祖慧能在新兴龙山的国恩寺亲手种植一棵荔枝树,己经成为千年古荔,现在依然枝繁叶茂。增城是荔枝之乡,西园庵的主持很可能效仿六祖慧能,选择一棵品味高雅的挂绿树进行圈枝,长出根系后种植在西园庵中。西园庵僧人世代的精力培育、护理300余年,直至民国初期,西园庵内还有和尚管理西园挂绿。清朝后期,时局动荡、兵匪横行、群众暴动时有发生。增城挂绿荔枝几乎全部被迫砍毁。但是西园庵身为佛教圣地,官、霸、匪、民都不敢进犯,因此生长在西园庵里的西园挂绿幸免劫难, 成为举世无双的西园挂绿母树。


    西园挂绿衍生72个真实故事蕴涵丰富的荔枝文化

    西园挂绿不仅是挂绿荔枝中的珍品,也是增城挂绿荔枝唯一的母亲。西园挂绿第二代荔枝约于200年前已经在增城开始取种繁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增城县志》对西园挂绿第二代的取种方法是这样描述的:清朝道光年中期(1821年-1850年),“旱天被县官请去求雨后赏赐”、“西园和尚赠给”、“在县衙任职亲手取种”、“在西园拜访和尚,示意轿夫斩枝取种”、“由县衙熟人联系取种”……民国初期,还有人“向西园庵和购买”;民国中后期,还有人“通过县府熟人联系取种”。西园挂绿第二代的种植人、种植地点、圈枝或是嫁接引种,都记录得清清楚楚。2010年出版的《广东民间故事全书——广州·增城卷》中收集了对西园挂绿第二代取种的民间故事,如“道友偷挂绿”、“七星伴月与挂绿”、“管家占挂绿”、“老师索挂绿”、“乡绅谋挂绿”、“衙差求挂绿”,以及增城政协文史委编辑的《增城文史》、增城侨联编辑的《荔乡情》等都发掘、演绎出多篇生动、真实、感人的西园挂绿荔枝文史传奇。

    西园挂绿母树慷慨地献出72条壮枝,让品质优秀、果味极佳的增城挂绿荔枝世代传承,令后人感慨。但是任何生物都有生长、茂盛到死亡的过程。西园挂绿历经几百年的风雨,在解放前已经开始衰落,至1979年最后一条老树杆也日渐干枯,西园挂绿的命运牵动着增城民众的心。经过农业局的科技人员科学护理,合理施肥、培土、除虫,西园挂绿的老树杆下部发出新芽,其中有一条新枝长出新根直接吸收养分而茁壮生长,西园挂绿奇迹般地复活了。1981年笔者协同广州市科学技术情报所的科研人员对西园挂绿调研和录相,近距离详细观察西园挂绿确实是在老树枯根上发出的新枝。笔者以“增城挂绿发新枝”为题写的小品文,发表在《广州科技报》1983年7月28日第1版。如今的西园挂绿身高6米多,树冠直径8米多,树叶茂密,墨绿苍翠,生机勃勃。目前增城有西园挂绿的后代约4000棵,在新建的挂绿湖畔还将培育百亩的挂绿荔枝树,将会有更丰富的荔枝文化世代传承。


    西园挂绿是增城地理位置和先民智慧的结晶

    荔枝原产我国南方,《广东荔枝图谱》中收集72个品种各异的荔枝。果树专家介绍:“北纬18°- 30°地势较高、土层较深、地下水位较低,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元素,疏松透气,PH值5-6的沙质红壤土或江河两岸冲击的砂壤土最适合荔枝生长。”增城区位于广州东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端,地理坐标北纬23°05′-23°37′,北回归线贯穿正果、派潭北部。全区北高南低,北部半山区占全区总面积36%,中部西南郭丘陵地区占全区总面积54%,南部沿江平原占全区总面积10%。大约在2亿-7000千万年前的燕山造山运动时期,莽莽九连山脉与巍巍罗浮山脉横空出世,两山之间的谷地上滔滔增江至北向南纵流增城注入东江。亿万年来,强烈的日照、充沛的雨量侵蚀、风化花岗岩,演变成富含矿物质元素的砂壤土,生长出茂密的森林植被又为砂壤土增添丰厚的有机质,非常适宜荔枝生长。公元976年出版的《太平寰宇记》对增城荔枝有一段重要的记载:“增城县搜山有荔枝高八丈,相去五丈有连理”。《增城县志》记录:“在正果镇兰溪及龙门县南昆山原有野生荔枝”。五十年前笔者初到增城,工作之余游览北部山区,仍生看见多棵粗大苍劲的荔枝古树。当地村民告诉笔者,在深山老林里还有野生千年的荔枝古树。野生的荔枝在南方并不罕见,海南省金鼓岭有大面积连片的野生荔枝,已经砍伐8000多亩野生荔枝。野生荔枝果小核大、酸涩难吃。野生荔枝必须经过千百年的选育才能衍生出风味各异、清甜鲜美的荔枝品种。所以在人迹罕见的原生态山区不可能自然繁殖出优良的荔枝品种。

    增城地区人文史历渊远流长,西园挂绿向南行约12千米的增江下游“金兰寺村发现的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贝丘文化遗址,比广州华南植物园飞鹅岭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早2000多年”;西园挂绿向北行约12千米的增江中游,“白湖村扶浮岭千座先秦古墓群,整个遗址面积近10万平方米,墓葬理藏区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延续至近现代,历经4000年,其中以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早中期的数量最多”;西园挂绿向西北行约6千米的百花林水库出土新石器时代原始人使用过的石斧、石锛……,越来越多的考古遗存证明,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增城的先民们已经在增江流域生息繁衍,他们是增江文明的创始者。随后的几千年,又有更多从中原或江南地区的移民来到增城,他们带来中华民族先进的生产技术。早在2000年前,增城先民对荔枝的选育、栽培已经取得明显的成果, 增城荔枝成为广州地区荔枝品种最多,品质最优的地方特产。公元前206-194年间,广州地区的荔枝开始沿西京古道贡献给汉高祖品尝。南宋(1271年)进士在百花林古石刻中有“荔子满山红”的佳句,元初的《南海志》在物产荔枝条目中这样记载:“今佳品多出增城……”增城荔枝早已名扬四海。中国南方与增城气候相似的市县很多,为什么荔枝佳品多出增城呢?笔者认为可能与增城的地质有关。地质学家们考证,早在5亿年前的寒武纪,广东省大部分地区还是海洋时,增城率先凸起,成为广东古老的陆地之一,地表土质经过亿万年风化后形成有利于荔枝生长的砂壤土。1亿5千万年前,增城北部的大尖山和石人岭的火山群爆发,把地壳深处丰富的矿物质喷出洒遍全区,增城北部10多个高于1000米的山岭阻挡南海吹来的湿热气流,使增城年降雨量高达2000毫米,加速花岗岩风化形成富含钾、磷等元素溶入土壤中。勤奋、智慧的先民利用自然馈赠的地理位置,千百年不懈地努为,至今培育出挂绿、水晶球、桂味、糯米糍、妃子笑等52个品种,每个品种都有树、有果、有名称、有实地拍摄的照片,都集中刊登在1999年增城市科枝局主办的《科城科技》第10期“增城荔枝大全”。如果以西园挂绿为圆心,15千米为半径划一个圆圈,从增江街白湖村到石滩镇金兰寺村的增江冲击平原,从正果镇山区兰溪村到朱村街半丘陵地貌的横朗村,百亩以上的荔枝园有数十座环绕着西园挂绿,荔枝品种之多、品质之优、历史之久、传说之奇天下少有,仅横朗村就拥有26个荔枝品种。西园挂绿成为名符其实的增城荔枝文化、历史绝妙的活化石。


     (作者:隋乐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