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研究性学习之我见

(2012-04-28 12:49:42)
标签:

杂谈

分类: 论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研究性学习之我见           

      摘要:陶行知先生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中的一种学习方法,其实质是基于课题的一种探究性、实践性的学习活动。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切研究皆基于学生感性的基础上,自主、民主地确定研究课题,根据兴趣确定研究小组,组内讨论完成分工。在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及阶段性成果汇报环节,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多种形式的研究方法进行课题的研究,教师对各研究小组给予关键性的指导意见,帮助他们搜集资料、完成成果汇报。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生活领域   自主民主   灵活多样

研究性学习,顾名思义,是主要采取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的主动学习活动,与之相对的是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对某个事物、某种自然现象、甚至是某种习俗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上,进行主动探究,深入了解,亲自实践从而获得知识。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中的一种学习方法,其实质是基于课题的一种探究性、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在实践中,有一点点体会:

     一、课题从生活中产生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源于学生的生活领域,是学生主动从生活中发现,自愿并乐于研究的,并且是值得学生进行探究的内容,所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可以是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多渠道主动汲取知识。

       一切研究都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陶行知说“与其把学生当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因此我们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从家庭、学校、书本以及周围环境中寻找问题。首先让学生主动寻找一些自己认为有问题的地方,及时把它记录下来。例如,学生看到打扫卫生时有学生开了两个水龙头洗拖把,洗车场里工人用高压水泵洗车,造成了极大的水资源浪费,就发现了生活中“浪费水的问题”,以此生发开去就可能发现更多的浪费现象,由此形成更大的课题——“生活中的浪费现象调查研究”。其次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对周围环境进行有目的的观察,找出存有问题的地方。例如:观察同学们背书包的姿势,了解学生书包的重量,从中产生出“小学生课外作业情况的调查研究”的课题;通过对现代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现象进行观察,产生“走进网络游戏”的研究课题等等。

二、课题研究的自主分组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它便于学生间进行交流。分组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小组学习的实效。

研究小组的分工应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体现活动的民主性。根据学生的特长、性格差异、选题兴趣进行分组。分成的研究小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是灵活多样的,在研究的不同阶段还可根据研究活动的需要进行组员调整,总之一切以学生研究为主导,让学生间的多向交流“活”起来。

三、民主讨论制定活动方案

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就是发展学生规划和组织能力的过程。只有小组成员人人参与,各抒己见,出谋划策才能制定出合理、详细、适合每个组员的最好的活动方案。首先由小组学生共同讨论:想知道些什么?通过怎样的途径可以得到需要的信息?具体准备怎样做?先制订一份小组计划,接着老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分析活动方案的内容,看哪些是自己可以独立完成的,哪些通过努力或相互合作可以完成,哪些需要寻求帮助才能完成,哪些在现有条件下还不能完成……最后,经过小组同学的共同讨论确定小组成员的分工、活动时间、地点、活动的方式步骤、预期的成果及成果形式,制订成完整的活动计划。这样制定出的活动方案,对学生的探究活动的成功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四、灵活多变的研究方法的指导

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观察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采访法等等,只要是利于信息的搜集、分析、整理的方法,都是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乐于接受并积极采用的。

例如:在《认识豆芽》课题的研究性学习中,上网搜集资料、观察法、实验法是运用最多的研究方法。一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上网查找有关豆子的构造、种类、营养成分等资料,并进行记录、分析、整理,对豆子有一个初步了解。第二组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挑选不同种类的豆子,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发豆芽的实验,观察记录下豆芽的生长过程,以及研究中产生的疑问,并用相机拍下豆芽在不同生长期的照片。将照片做成动画来演示,为同学们展示直观的形象,效果非常好。

《走进网络游戏》的研究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背着相机,走进网吧采访沉迷网络的学生;走进社区采访家庭;走进校园采访老师,了解学生玩游戏的具体情况以及社会不同层面的人对网络游戏的看法。寻访游戏设计者,了解各种游戏的设计初衷以及过度沉迷于不良游戏的害处,引导同学们健康游戏,快乐成长。

在《小学生课外作业情况的调查》研究性学习中指导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采访访问法进行探究学习。针对小学生书包越来越重的现象,寻求根源、探究解决途径。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讨论制定学生调查问卷,分发给不同年级、班级的学生,制定家长调查问卷分发给家长如实填写,然后回收、分析、整理,得出最终的调查结果。

例如:

A学生问卷调查

 

 

都有哪些课外作业

语文

148

81.3%

数学

107

58.8%

英语

68

37.3%

其他

12

6.5%

 

喜欢这些作业吗

都喜欢

146

80.2%

有部分喜欢

34

18.7%

都不喜欢

0

 

 

通常完成作业时间

0.5小时

62

34.6%

1小时

88

48.3%

1小时以上

27

14.8%

 

老师布置作业的主要形式

书面

116

63.7%

口头

15

14.8%

实践

40

22%

 

你都按时完成作业吗

都按时

160

87.9%

偶尔拖欠

11

6.0%

常常拖欠

1

0.5%

通常课外作业完成后家长

是否会布置其它作业

95

52.2%

不会

80

43.9%

B家长问卷调查

都有哪些课外作业

语文

120

81.3%

数学

122

58.8%

英语

54

37.3%

其他

19

6.5%

老师分层布置家庭作业吗

不分

98

59.4%

有时分,有时不分

51

30.9%

16

9.6%

您赞成的作业形式

书面

139

84.2%

口头

18

10.9%

实践

49

29.7%

孩子都按时完成作业吗

都按时

150

90.9%

偶尔拖欠

11

6.0%

常常拖欠

1

0.5%

孩子通常完成作业时间

 0.5小时  

18

10.9%

1小时以内

90

48.3%

1小时以上

28

54.5%

 

A

这次问卷调查,我们共下发200张学生调查表,回收有效调查表182张。通过这次问卷,我们得到了以下数据:

1.学生的作业都是以语文、数学为主,三、四、五年级的学生有英语作业。

2.大部分学生都喜欢这些作业,但是约有18.7%的学生表示,所有作业中,有一些并不令人喜欢。

3.认为作业太多的只占8.2%,大部分同学完成作业都在一小时以内,有14.8%的同学完成作业的时间在一小时以上。

4.作业的形式63.7%是书面作业,也有一些口头作业,实践性的作业很少。

5.大部分同学都能按时完成作业,少数人会偶尔拖欠。

6、有52.2%的家长在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后,会另外布置作业。

B:

这次问卷调查,我们共下发200张家长问卷,回收有效调查表165张。通过这次问卷,我们得到了以下数据:

1.学生的作业都是以语文、数学为主,三、四、五年级的学生有英语作业。

2.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喜欢这些作业,但是约有16.9%的家长表示,所有作业中,有一些并不令孩子喜欢。

3.,认为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太多的只占8.2%,大部分学生认为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适量,。

4.有59.4%的家长反映老师不分层布置课外作业,有时分有时不分的占30.9%,能坚持分层布置作业的只有9.6%

5.有84.2%的家长赞成老师布置书面作业,也可布置一些口头作业,有29.7%的家长希望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

6.大部分同学都能按时完成作业,少数人会偶尔拖欠。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提升了分析能力,合作能力,交际能力,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

五、研究成果的汇报交流

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在一个研究主题下,常常会产生若干个值得研究的子课题。在小组分工合作研究的的不同阶段,也会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这时就有必要进行一个阶段性成果汇报展示。在不同的展示阶段,不同的研究小组可采用不同的成果展示的方式。如:数据统计图、调查问卷分析表、照片图示、录像、文字记录等等。

在成果汇报之前,对学生的汇报交流方法的指导是很有必要的。汇报的内容要生动有趣,形式要灵活多样、说明要简洁有力。根据汇报成果形式的不同,适当安排汇报顺序,动静结合,松弛有度,才能取得汇报的成功。在阶段性汇报过程中也可能会产生新的困惑、新的疑问,还可能找到新的研究方法,也为下一步的研究找准方向、积累经验,为研究取得最终胜利打下基础。

研究性学习在中小学的开设,是教育观念、教与学方式的一场深刻改革,不仅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发现和探究问题的兴趣,而且帮助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的团队意识,更强化了自主学习、深入思考及动手能力,还能逐步形成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对老师来说,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值得大做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小兔钓鱼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