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派潭七境小学英语“以读激趣,以趣促学”研究

(2012-05-23 10:09:48)
标签:

杂谈

分类: 研究论文

派潭七境小学英语“以读激趣,以趣促学”研究

广东增城派潭七境小学    张枢练

内容摘要 朗读是习得语言技能技巧的途径之一,是学生驾驭语言,理解语言,传达语言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对小学生进行朗读技能技巧的指导,有助于学生日后语言学习的掌握和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行朗读研究,可以挖掘学生潜能,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的个性、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发挥和张扬,从而促进学生学习。

关键词:小学英语     朗读     激趣   促学

一、引言

从开设英语学科以来,我校就特别注重英语课程的开设及英语各项教学资源的整合和配置,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培养模式,组织教师到教师进修学校进行英语师资转岗培训以及在职进修培训,请市优秀教师到学校进行教学指导和示范。展开小学英语教学研究活动,形成校本修研制度。因此,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发展,虽然是一所山区小学,但是,我校的教学师资、教学设备及学生的英语成绩和英语水平一直处于镇的领先行列,形成一所以英语为特色的山区示范小学。由于受到语言环境的局限,特别是受到老师只注重听、说、写的培养,而忽视“读”的教学和指导,从而影响学生英语的全面提升和发展,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隐形绊脚石,导致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俗语说: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可见“读”在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所有语言技巧的形成和习得如果没有足够的“读”的输出,就不可能掌握和理解他人的言语,就难以形成语言所持有的语感、语速和语音,难以说出一口流利顺畅的英语和有节奏、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

现在,由于老师们都片面地追求成绩和分数,都把教学重点放在教学单词,句型和课文的讲解上整个课堂教学花大量的时间说唱、表演、游戏,不停地向学生灌输文化和知识,因为这是考试之所在,都舍不得挤出一点时间指导和训练学生朗读,简单地让学生跟读单词,跟录音读,就草草结束算是朗读了,根本就没有重视朗读教学,没有将其视为教学任务,学生能够读出单词,能够整齐大声地读出课文老师就认为完成了也算是指导了朗读,至于什么语调,节奏,升调降调,连读老师们就不管了,在英语课集体朗读课文时,学生拖音明显,节奏较差,没有升降调,重弱读不明显,有时还读不整齐;有的学生齐读时漫不经心,不是看着一句句地读,而是滑句漏词,滥竽充数;有的学生根本就不会朗读,在齐读时,只是做做样子,动动嘴唇,其实根本没有发出声音,存在假读不读等现象。久而久之就有部分学生不会读、不愿读、不敢读、讨厌读。因此,在我校开展朗读研究,通过朗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是我校叩待解决的问题。

二、七境小学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

 最近,我们对本校36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朗读英语问卷调查和朗读英语技巧测试。从朗读英语问卷调查和朗读英语技巧测试发现学生在“读”英语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一)学生“读”英语的兴趣不浓厚积极性不高  

英语的掌握和运用靠听、说、写而脱离读是没有办法进行和完成的,因为读的活动一般都是眼睛看到文字符号,大脑产生视觉形象,同时引起相应的高级神经发音动觉中枢的活动,是一种有积极意义的学习形式和能力,它能帮助理解,巩固记忆,并与听、说、写联系起来,全面促进英语技能和技巧的发展。很多学生由于不重视“读”,忽略“读”,不花时间“读” ,以至于很多单词不会辨认,句子读不出来,课文读不通顺和流利,节奏、语感、语速把握不准,不分升降调和轻重读,总是用一个调朗读,在英语课堂是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学生由于少读英语而不认识英语单词或认为读英语没有什么可读考试能拿高分就可以了,当要他朗读单词或课文的时候,就吱吱唔唔,什么都读不出来。Norton(1975)认为模糊的、不完整的、不确定的、不连贯的、相互矛盾的信息是潜在心理威胁的起因。这种心理威胁势必导致学生焦虑水平升高、信心减弱、兴趣降低。我国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具有比较稳定的特殊兴趣,是促进某方面能力发展的一种极重要的因素。所以,就导致学生在晨读和课堂上,读英语的积极性不高。

(二)学生“读”英语的习惯没有形成

农村小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内向、羞怯、不爱说话和不敢表达。自觉学习的意识和自控能力相对较弱,自我意识较强,学习的向心力和内驱力不稳定,又缺乏学习第二语言的环境,所以农村部分小学生对学习英语相对抵触和厌恶,因此在课堂上或晨读时,由于厌恶或害羞、胆怯、自卑,怕发音不准,怕同学嬉笑,怕老师批评,怕读错,都不敢大声读英语。下课后,校园里,在家里,很多学生都没有养成读英语的习惯。外语界老前辈、曾任南京大学副校长的范存忠教授也认为:外语的学习,纯粹是习惯的养成。至于由机械的模仿而养成的习惯,则是一种永久的技能。可见,不养成读英语的好习惯,就难以提高英语成绩。因为好的英语是读出来,朗读好的学生,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也比较强。

(三)学生“读”英语的目的不明确

我国老一辈英语教育家葛传椝曾极力宣传朗读的益处,他说:“朗读帮助你记入心中,而记入心中对于志在写得好的一切人是必要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都充分说明了朗读可以帮助我们记忆。一个单词、一个句子、一篇文章,只要我们大声地反复地进行朗读,便可以熟记和背诵他们,朗读的过程就是完成一个记忆心理过程:多种感官参与,有看、听、说、做的联合活动,这样就会使信息通过多种感觉通道达到大脑皮层,留下“同一意义”的痕迹,并在视觉区、听觉区、言语区、动觉区等建立起广泛的神经联系,从而加强记忆的效果。但是很多学生读英语时,成就动机过低,没有一定的目的,只是大声随便地朗读,有的还滥竽充数,只动动嘴唇,张张嘴巴,根本就没有读出声,读的态度不正确,读的愿望不强烈,达不到读的效果。

(四)学生“读”英语的方式单一

现在在课堂上,学生读英语的方式主要是以跟老师读、跟录音读、集体读和个别读,很多老师对单词的朗读都采用跟自己读,而朗读课文则重于跟录音读,都采用单一的朗读方式,这些传统的朗读方式都比较枯燥缺乏新意难以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和兴趣,扼杀学生读的创造潜能和思维创新,让学生读英语感到乏味缺乏热情。长期以往,学生学习读英语的积极性就难以形成,兴趣就难以培养。

(五)学生没有掌握“朗读”英语的技巧

在英语课集体或个别朗读课文时,学生拖音明显,节奏较差,没有升降调,重弱读不明显,有时还读不整齐;有的学生齐读时漫不经心,不是看着一句句地读,而是滑句漏词,滥竽充数;有的学生根本就不会朗读,在齐读时,只是做做样子,动动嘴唇,其实根本没有发出声音。其实出现这些朗读毛病,是老师没有把朗读的技能准确地传授于学生,比如朗读句子文章时,什么词要重读,什么句子要用什么语调读,连读等朗读知识学生还不太清楚,还不够熟悉,学生自然就不会朗读了。

三、解决七境小学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的对策

(一)朗读技能训练,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

要学生学会朗读,真正“驾驭语言”,朗读时语音准确,语调顺畅,语速适当,节奏得体,老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讲朗读知识和朗读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朗读的初步知识,用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形成初步印象,用理论知识指导学生朗读,学生也会在理论的指引下自己去练习朗读,所以让学生跟老师和录音读的同时,也要把朗读的知识和技能传授与学生,做到音形义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朗读技能就会很容易习得和掌握,因此老师在教学时要渗透以下朗读知识的教学:

1.连读(Liaison)

连读的条件:相邻的两词在意义上必须密切相关,同属一个意群。连读所构成的音节一般都不重读,只需顺其自然地一带而过,不可读得太重,也不可音。连读符号:~

2.失去爆破(Loss of plosion

 在正常速度的语流中,如果一个爆破音(/p/, /b/, /t/, /d/, /k//g/后面跟着一个辅音(j,w,h,r除外),则其这一步就免掉,就是只做要“爆”的样子或姿态,没有让憋在口腔中的气喷出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假读”。

3.重读

在句子中为了对某个或某些词加以强调要重读,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指示代词,疑问词代词要重读,重读时发音用力,音量大,时间长。

4.节奏

可以说,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有节奏,英语的节奏是以重音来计时的,由重音和轻读音节构成,朗读时,将重音读得长而重,轻读音节则读得轻又快,一重一轻,读起来就会很节奏感。                                                               

4.语调

在朗读英语句子时,语调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的语调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不同类型的句子朗读时语调也有相应的规定,在英语中,语调就有升调和降调,在朗读一般疑问句时,就要用升调;而朗读肯定句、否定句、祈使句和特殊疑问句是就要用降调;而朗读选择疑问句时前面用升调后面则用降调。语调不同语义也所不同,在教学生朗读时一定要好好运用语调。

(二)多元化朗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1.在教学中反复模仿朗读

农村小学生由于缺少语言环境,缺少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所以很难掌握讲英语时的语调,节奏等技能,所以只有在英语课堂上让学生来模仿老师和录音朗读,小学生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和求知欲也都很强,在学习课文时,叫学生反复跟老师或录音朗读是农村小学生习得朗读技能的方法之一,在跟老师或录音朗读时,老师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技能指导,在朗读的句子上标明升降调、重读词,让学生边朗读边学习和记忆,只有在长期的朗读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掌握朗读技能并在日常交流中使用,学生才能使用正确流利的语调,适当的节奏朗读课文。

2.在游戏表演中学习朗读

游戏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也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生动有趣,使学生精神集中快乐地学习,游戏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含义,在游戏的过程中,老师会根据游戏的内容用不同的句型不同的语调来指挥学生。如:教学字母时,让学生充当A,B,C……,然后用“Who is A?Who is B ? Who is C?来提问学生,学生回答 I A I B Im C这样来教起来,学生既有兴趣,又学到了朗读的技能。

3.在歌谣中练习朗读

小学生特别喜欢唱歌,如果把一些教学内容有机地改编成歌曲童谣,因为歌曲童谣读起来朗朗上口,文字简练,通俗易懂,易读,节奏感强,有韵味。可通过说唱童谣,儿歌,练习发音、节奏、连读、语调等。如:

Rain, rain, go  away.

Peter and Mary want to play.

Rain, rain, go  away.

Come again the other day.

  如:

Moms in the living room.

Dad is too.

Im in the bedroom.

Where are you?

Brothers in the kitchen.

Im in the bedroom.

Where are you?

学生通过这些歌谣既练习了发音、节奏、连读、语调等朗读技能,又提高了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4.在戏剧、故事表演中学习朗读

 看故事、听故事、表演故事是小学生最为喜欢的活动和爱好。根据这一特点,我们经常把课文对话改编成一个个与小学生生活相关连的故事,用一个完整的故事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我是导演是编剧,学生是演员,让学生在我编好的故事里,依据情节,发挥想象,自由表演,运用所学的英语朗读技能,进行自由交流。学生在我们精心设计的故事里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非常高涨,个个都争着来表演,大胆地用英语进行会话,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不但思想得到了熏陶,朗读能力也逐步提高和发展,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就逐步提高。

(三)建立朗读机制,形成朗读氛围

 1.朗读机制

1)规定每天上午11:05-11:35为英语朗读时间,朗读内容和朗读方式学生自行决定,老师给予技能指导。

2)学校通过朗诵竞赛、活动表演等形式检测学生的朗读成效,对学生读单词、朗读课文进行定期抽检。

3)通过墙报、手抄报、广播站、英语角等方式宣传和组织学生进行朗读。

4)采取激励机制,坚持“多奖励,不强求”、“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激发学生诵读、熟读、直到背诵的浓浓兴致。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前提下,自然读,从中获得朗读的乐趣和成就感。

2、评价机制

斯塔弗比姆指出:评价的最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变。《课标》指出:“要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基于《课标》精神,为促进学生主体发展,我们建构了系统的评价机制。

1)注重评价方法的多元性和灵活性。主要表现在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标准,等方面,我们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风格的差异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如学生对某一次的朗读过关情况不满意,教师可暂不记录等级,允许其进行再次尝试。

2)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因此,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对学生朗读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作出客观的评价。同时让学生同伴、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注意评价的正面鼓励与激励作用。

3)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由教师独自评价的权威方式,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生—生相互评价、小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为学生作出适时、适度、全面、合理的评价,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四)构建2-3-5朗读模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小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弱,自觉性很差,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学生个体身上会随着不同的需求而所有改变,与学习相辅相成,内驱力强大,学习则主动,因为内驱力多半是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这种潜在的动机要个体通过在实践中不断获得成功、相应的地位和威望,才能表现出来。所以我们建立2-3-5朗读模式即学校和家庭、老师和家长、家长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互督互学,在校朗读英语30分钟,在家朗读30分钟,一个星期五天,做好记录,做得好给予表扬和奖励,让学生感受到朗读带给他们的成功感和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和父母对他们学习的重视和关心,激发学生朗读的潜力,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拓展朗读空间,深化朗读内容

为了让朗读更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推动力,并在学校能形成一种良好的朗读氛围,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和信心,我们规定除了可以朗读课本的文章外,还鼓励学生去朗读更好更多的外国书籍的故事书和童话故事,拓展朗读的空间和朗读的内容。我们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年龄特点去选择读物,还可以根据班级、学校开展的大型活动去选择读物。有计划地选择相关读物既可以深化课外活动,学以致用,又可以让学生尝到朗读的甜头,体会到课外读物的好处。

 教育心理学家凯洛博士说,家中有百科全书、杂志等课外读物,能促使孩子学业进步,热爱吸收知识。指导学生朗读课外读物,不仅是时代对教学的要求,更是世界范围内教育成功的经验。我们要充分利用农村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和设备,优化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朗读活动,拓宽朗读英语的内容、形式与渠道,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学习运用的能力得到提升。

四、结束语

小学生正处于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激发其学习语言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欲望,传授其正确的朗读技能和技巧,对其以后的学习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积累30年的朗读经验使我们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朗读能力。”由此可见朗读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要掌握朗读技巧需要长期的语言实践,因此老师应该在课堂上重视对学生朗读技能的训练和指导,只有掌握了朗读的技巧,在日常交际中学生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准确地理解别人的意思,也为学生的听、说、读、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英语发音与朗读教程》  纪玉华   编著

2.《汉语语法的特点和学习》  张志公  编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3.《英语诵读菁华》 杨自伍  编著   上海大学出版社

4.《英语教学法》  胡春洞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5.李赋宁、杨宪益等著《识途篇:专家、学者、教授谈英语学习》,商务印书馆,1998年。

6.《心理学》 叶奕乾  主编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3年。

7.安凤歧、梁承锋主编《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8. 赵淑红 主编《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