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wx1/large/7d6e4328ly1fd60cjt93cj20i20a5q49.jpg
佛祖释迦牟尼一生有许多传奇经历,他29岁离开王宫放弃优渥的生活,后来又到尼连禅河畔经过六年的苦修,但这种弄得他形销骨立的修行方式没能解决他的困扰。最终他放弃苦行,在河中沐浴之后接受了牧女供奉的乳糜,在恢复体力后于菩提树下开悟。佛经中说,在 成道前,数年来围困他的“魔”于此时现形,这些所谓的“魔”其实就是扰乱世人的种种欲望、思想和行为,包括色欲、不乐梵行、饥渴、贪爱、懒惰昏沉、恐惧、疑惑、毁损执着、获取奉承等。诸天无法战胜“魔军”,也曾有修行者投降,而佛祖释迦以“慧”战胜诸魔后证道成佛,这一著名事件因此也被称为“降魔成道”。
http://wx3/large/7d6e4328ly1fd60d3fojuj20i20a5ack.jpg
http://wx3/large/7d6e4328ly1fd60zjhtekj20i20b30wi.jpg
第254窟主室南壁前部的降魔变,整个画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魔军一个个面目狰狞、气势汹汹,将各种武器投向佛祖,三个魔女妖媚万千;释迦牟尼泰然自若,不为所动,一手轻轻捻起衣襟,一手施触地印;魔军魔将立时溃败,三个青春貌美的魔女即刻变成苍老丑陋的妇人。
http://wx3/large/7d6e4328ly1fd60r70p79j20i20c478z.jpg
第263窟主室南壁前部的降魔变,画面与同时代的第254窟相似,只是人物略少。此图在洞窟重修时曾被后代壁画覆盖,20世纪又被外国探险家重新剥出,因此颜料未经变色,保存了壁画最初的色彩。整个画面人物生动细腻,裸身魔众的力量感、魔王的傲慢与恐惧、魔女的媚态与慌乱,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http://wx2/large/7d6e4328ly1fd60wjyccmj20i20c2456.jpg
第428窟主室北壁的降魔变,与前两者相比,由于画幅增大,人物表情动作夸张,加上热烈的色彩,显得故事情节更加紧张。魔军一个个怪模怪样,张牙舞爪,两个魔女媚劲十足;释迦牟尼神情镇定,不为所扰,一手捻起衣襟,一手施触地印;三个青春妖娆的魔女即刻变成躬身驼背的老妇。
http://wx2/large/7d6e4328ly1fd60x8rl48j20c80i278t.jpg
右下方的老太婆绘制得特别到位,皮肤松弛,老态龙钟,额上有抬头纹,牙齿似乎也松动了,其中一个还在抠鼻子,真是丑态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