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擂台赛11月24日冠军:艾华《大雪》
(2020-11-25 18:32:54)
标签:
诗歌赛事 |
分类: 学习空间 |
©
由世界诗歌网、贵州清溪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世界诗歌》杂志社、《香港文艺报》社共同举办的“十二背后杯”首届中国诗歌擂台赛,11月24日比赛评选揭晓,艾华的《大雪》在38首初选作品中胜出(今天无补选作品),荣获首届中国诗歌擂台赛第85日“日冠军”。
“十二背后杯”中国诗歌擂台赛9月1日开赛,至2021年8月31日结束,每天评出一位“日冠军”,获奖名额多达432个,奖金奖品总额达11万元,年度冠、亚、季军获得者,将邀请出席博鳌国际诗歌节,并在博鳌亚洲论坛举行颁奖仪式。《大雪》将配简评在今天的《诗日历》微信公众号发表,艾华将获得奖品:全年(1-4期)《世界诗歌》(中英双语全彩色杂志)一份。
“十二背后”杯中国诗歌擂台赛11月24日冠军作品:
大雪
艾华
大雪不是雪。一个冰冷的刻度
时间的链条上,比空气与花朵更具弹力
让生与死砥足前行的
火热象征。你是否还在
人世间铺满落叶的小径上孤独行走
“……我还保留着,对这个世界的
一些记忆。是的,我曾在这世界
用眼泪,爱过我的人民
那些背叛过我的,把我钉死在
十字架上的人们,我没有一刻停止过对他们的想念”
大雪。一片落叶的复活
新开垦的土地
睡梦中醒着的人们
死亡终不可信,热泪
流淌在脸上。那最初的月光
中国诗歌擂台赛评论团评论员简评:
诗中的大雪以一个隐秘的形象抑或是背景隐藏在诗行之中,诗人表达着对大雪的独特理解和刻画,生命如一场大雪飘过,如“时间链条上”“一个冰冷的刻度”,是让生与死砥足前行的象征,生命静静行走,走向虚无,有如大雪融化。但是,生命还保持着“对这个世界的一些记忆”,我在这世界爱过人民,对“那些背叛过我的,把我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人们”,依旧想念,这表达出一种殉道者的悲悯,有如耶稣对世人的爱。最后一节呈现了作为生命象征的大雪紧紧依附于大地的复活和生存方式,悲喜交织,“睡梦中醒着的人们”深邃、生动而形象,而热泪,是“那最初的月光”,点到即止,回味悠长,自然、生命、诗歌呈现出一种高度融合的美好状态。
以文字构筑的精神世界中,大雪是生命的历程,是注定的命运,大地是其精神原乡。这种仰视到俯视的转换具有深刻的想象力,文字透露出的悲悯是诸多描写大雪的诗作未能表现出的一面。诗人运用这种创新性的想象方式,大雪脱离了其实物的形态,成为诗的精神符号。这无疑是一种理想而自由的诗意表达。同时,诗人在将现实的大雪转化为他的精神象征时,在诗歌中完成了对想象对象的主体化过程,这种诗歌艺术的探索和变化具有丰富的哲学意味,这是很值得赞叹的。
——朱建业(诗人、评论家,世界诗歌网评论频道编辑)
此时的大雪,正如作者所言,确实不只是雪。它是人生沉浮于这世界上的冰冷、火热、美好与希望的象征。一场雪铺天盖地,它短暂的屏息与归隐赋予了我们生命羁旅的教程与意义。诗歌第一、第三节以“冰冷、花朵、复活、开垦、热泪、生死”这些极端的关键词语构建起复杂而明显的内线,前后互为反衬、互相诠释、互相呼应,在对比中述说,借雪的生死铺陈深刻的人生体验。诗歌第二节表意是雪的自述,实际暗示了作者在生命航程中无从坦露的痛楚与辛酸。尽管这样,但依然满怀希望,仍没有一刻停止过对他们的爱与想念。身在火中,内外必自燃,这里也暗示了一定的自省成分。那些爱过“我”的人民,有背叛过我的,而“我”也必定爱着“我”的人民,而且“我”也或许背叛过人民中的某一个,某一些。所以,活着虽然如此痛苦,但冰冷的雪,带给我们的如新开垦的土地,死亡终不可信。
纵观全诗,语言比较沉稳,一种内敛的热情镂刻于字里行间。读者总能从“痛”中悟出“甜”味,也能从冰里读出火焰。
——幽林石子(诗人、评论家,世界诗歌网评论频道编辑)
“十二背后杯”中国诗歌擂台赛11月24日评委:
(按投票先后排列)
初审团评委
原色土(诗人,世界诗歌网江苏频道编辑)
寒 波(诗人,世界诗歌网诗歌频道编辑)
青 梅(诗人,世界诗歌网贵州频道编辑)
春 七(诗人,世界诗歌网辽宁频道编辑)
灵 利(诗人,世界诗歌网安徽频道编辑)
邓
千
陪审团评委
高书全(诗人,河南省诗歌学会会员)
萧西风(诗人,焦作市作协会员)
张 雷(诗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复审团评委
金陵倦客(诗人,世界诗歌网江苏频道主编)
康文静(诗人,世界诗歌网河北频道副主编)
冷 燃(诗人,世界诗歌网贵州频道副主编)
大连点点(诗人,世界诗歌网辽宁频道副主编)
高 伟(诗人,世界诗歌网山东频道主编)
壬 阁(诗人,世界诗歌网国内频道部副总监、浙江频道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