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擂台赛11月11日冠军:王化启《柿子树》
(2020-11-12 19:25:15)
标签:
诗歌赛事 |
分类: 学习空间 |
©
由世界诗歌网、贵州清溪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世界诗歌》杂志社、《香港文艺报》社共同举办的“十二背后杯”首届中国诗歌擂台赛,11月11日比赛评选揭晓,王化启的《柿子树》在28首初选作品和3首补选作品中胜出,荣获首届中国诗歌擂台赛第72日“日冠军”。
“十二背后杯”中国诗歌擂台赛9月1日开赛,至2021年8月31日结束,每天评出一位“日冠军”,获奖名额多达432个,奖金奖品总额达11万元,年度冠、亚、季军获得者,将邀请出席博鳌国际诗歌节,并在博鳌亚洲论坛举行颁奖仪式。《柿子树》将配简评在今天的《诗日历》微信公众号发表,王化启将获得奖品:全年(1-4期)《世界诗歌》(中英双语全彩色杂志)一份。
“十二背后”杯中国诗歌擂台赛11月11日冠军作品:
柿子树
王化启
在胶东半岛,旷野里的一棵柿子树
举着一头乱蓬蓬的黄灯笼
试图点亮寒冷、孤寂的初冬时光
它的上方只剩下空旷的蓝天
它的枝干如同钙质流失殆尽的肋骨
一只落单的麻雀
轻易就压弯了其中的一根
灯笼一样橙黄的柿子
它们表面光洁,内心柔软怯懦
它们经历了风的疏离,雨的恩宠
如今,一棵步入中年的柿子树
是它们岌岌可危的依靠
中国诗歌擂台赛评论团评论员简评:
进入这首诗需要有一定的人身阅历,特别是人到中年的人,只要看到诗人王化启这棵胶东半岛的“柿子树”就会泪水涟涟,这不就是一位人到中年的人投影到大地上的身影?抑或就是一个中年人站在那里!
你看“举着一头乱蓬蓬的黄灯笼/试图点亮寒冷、孤寂的初冬时光”、 “枝干如同钙质流失殆尽的肋骨”,“
一只落单的麻雀/轻易就压弯了其中的一根”,多像是对中年真实处境的写照啊!更要命的是最后一段那些“经历了风的疏离,雨的恩宠”,“表面光洁、内心柔软怯懦”的“灯笼一样橙黄的柿子”却是它的依靠。然而,这种依靠又是那么“岌岌可危的”,难以承受,实在让人心酸。
我曾在《我的诗话》系列中写道“写作,其实就是发现。天地有大美。真正的写作,就是把目光伸入天地之间去发现它,然后去其遮盖,顺其纹理,疏通阻隔,除却杂质,将其剥离出来。”这里我真正想要说的就是,诗人王化启就具有那一双发现“大美”的慧眼,他轻松就将一棵“中年”的柿子树从纷繁复杂的尘世剥离出来。这种高超的技艺是让人佩服和赞美的,也是我这次点评必须要说的。
——刘成渝(诗人、评论家,世界诗歌网评论频道编辑)
能够把物写活为人的作品,一定是有骨有肉有灵魂的作品。正如著名诗人谢默斯.希尼所言:诗人的重要表白,常常源自于他们生命中的危机时刻;他们就他们所承受或解决的问题提供说法,首先以个人和迫切的方式表达出来,然后这些有关艺术或生活的特殊表达方式变成了熟悉的参照点,最后变成了诗。基于此,我将这首《柿子树》归纳为表白诗。即借柿子树,来表白一个中年偏晚的人的境况与际遇。诗作顺着观察的视线,先写概貌,乱蓬蓬,寒冷,孤寂的初冬时光。再写局部,杆干,麻雀,一根。最后写细节,落笔在柿子上。外表的光洁,掩不住内在的怯懦,正努力寻求岌岌可危的依靠。三个小节,移步换景,概貌,局部,细节,层次分明,结构完整,戛然而止,也不去节外生枝,旁逸斜出,写出了一个中年人一一估且称之为中年偏晚的男人吧一一的命运,可谓不动声色,而景致全出。就诗而言,不得不说,干得漂亮!但认真读后,却觉虚空,惘然,还沒有引起更深层次的共鸣。而作为柿子树,以及以物喻人,其挖掘的深度还是不够的。即希尼所希望的那样,最重要最迫切的承受与表达,还沒有出来。因此,此首诗作,还有更宽宏更深层的内容可以去揭示。柿子树的叶子、果实、枝干虽然平淡、枯寂、庸常,而阳光已经均衡地洒在了上面,那上面的一切,也就有了耀眼的光泽。
——松林湾(诗人、评论家,世界诗歌网评论频道编辑)
“十二背后杯”中国诗歌擂台赛11月11日评委:
(按投票先后排列)
初审团评委
杨祥军(诗人,世界诗歌网国际诗赛频道副主编)
方先锋(诗人,世界诗歌网安徽频道编辑)
涛 声(诗人,世界诗歌网国际诗赛频道编辑)
孔凡慧(诗人,世界诗歌网贵州频道编辑)
冰 雨(诗人,世界诗歌网诗歌频道编辑)
程 度(诗人,世界诗歌网诗歌频道编辑)
翼下之风(诗人,世界诗歌网江苏频道编辑)
陪审团评委
哑 榴(诗人,世界诗歌网安徽频道编辑)
莫 名(诗人,世界诗歌网高级会员)
黄庆绸(诗人,世界诗歌网山西频道编辑)
复审团评委
老石城(诗人,世界诗歌网上海频道副主编)
王之峰(诗人,世界诗歌网山西频道主编)
郑智得(诗人,世界诗歌网福建频道副主编)
金色海洋(诗人,世界诗歌网河南频道副主编)
孙连克(诗人,世界诗歌网国际诗赛频道副主编)
素 心(诗人,世界诗歌网内蒙古频道副主编)
辽东天赖(诗人,世界诗歌网诗赛频道频道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