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诗歌擂台赛10月6日冠军:张耀月《草蜢丛越》

(2020-10-07 17:16:44)
标签:

诗歌赛事

分类: 学习空间

© 国际诗赛 网站编辑    2020-10-7 16:52



由世界诗歌网、贵州清溪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世界诗歌》杂志社、《香港文艺报》社共同举办的“十二背后杯”首届中国诗歌擂台赛,10月6日比赛评选揭晓,张耀月的《草蜢丛越》在32首初选作品和3首补选作品中胜出,荣获首届中国诗歌擂台赛第36日“日冠军”。
“十二背后杯”中国诗歌擂台赛9月1日开赛,至2021年8月31日结束,每天评出一位“日冠军”,获奖名额多达432个,奖金奖品总额达11万元,年度冠、亚、季军获得者,将邀请出席博鳌国际诗歌节,并在博鳌亚洲论坛举行颁奖仪式。《草蜢丛越》将配简评在今天的《诗日历》微信公众号发表,张耀月将获得奖品:全年(1-4期)《世界诗歌》(中英双语全彩色杂志)一份。


“十二背后”杯中国诗歌擂台赛10月6日冠军作品:


草蜢丛越

张耀月



你以不完全变态,以植野为食
于跳跃,以札札之声越过草丛
此时,我们会同时出现在田埂
窥见许多与我们一样的农田捕手
庄稼与树木、野草一样
在一阵撕裂声中产下少许的种子

我用这些疼痛过的种子煮食
也会将剩余的部分植入土中
草蜢会再来,给我针尖般的微恙
情人会再来,给我一小段滚烫的光阴
我们坐在麦芒上看撕开的夕阳
看无数个你从大雨中俯冲下来
倾覆低飞的尘世,尖锐的嘴、锋利的牙齿
将仅剩下的几束幼苗的部分蚕食

比起其蚕食,我们并不恐惧
丛林法则会让腰间挂镰的人杀气腾腾
忽视草蜢飞翔部分,你已伤了半夏
我无法说出想你的字眼,只要你来
我们追随,我们逃避
相聚短暂的悲伤,辨认残缺之美
每一种作物都使劲的生长
每一个捕手都在眈于引镰而倒


中国诗歌擂台赛评论团评论员简评:


《草蜢丛越》这首诗作,明写草蜢,暗写人生,其中又交织在一起,以彼喻此,又以此喻彼,表达出了彼此生存状态的艰难与不易。诗作也不仅局限于生存状态,还有对文明势微的担心与忧伤:每一种作物都使劲的生长/每一个捕手都在眈于引镰而倒。这两句作结尾,似在总结,又似在感叹,更似在疾呼。其痛心状,其哀怨状,也让人沉吟中回味生之多艰,存之多难。
从艺术角度观察,这首诗作有不同于一般的特质,既把对物的观察与对人的自省巧妙而灵动地结合起来,以物为我,以我为物,让一首诗作在物我两忘中穿插而过,又挺拔而起,客体既主体,主体亦客体,相互关照,互为日月,从而也煜煜生辉。更为价值的是,诗作的思想性。将深度的思考,不动声色地融入诗中,却又处处迫不及待地讲述出来,让人玩味再三,深入了花丛,感受却是草莽,颇有车到山前,花明柳暗之叹,摇曳生动,玄机暗潜,心机颇深。
——松林湾(诗人、评论家,世界诗歌网评论频道编辑)

每一首诗都有它的切入点,这首《草蜢丛越》就是从草蜢本身出发,再回到草蜢,给读者显示撕裂的疼痛或者是残缺的美感。在诗里,草蜢以一个捕手的形象展开,与之相呼应的,是一个庞大的丛林法则:即“我”的个体和“我们”的群体之间,在弱肉强食的自然属性里所充当的角色。这种主客观的双重角色令人省察,亦令人惊心,这应该也是这首诗所要弹拨的方向。
诗中的语言略为拖沓,段落细节方面处理也有待干净,但也不乏精彩的句子,比如:
“许多与我们一样的农田捕手”
“我用这些疼痛过的种子煮食”
“比起其蚕食,我们并不恐惧”
“每一种作物都使劲的生长
每一个捕手都在眈于引镰而倒”
另外,在诗和思的层面上,作者还是有着自己独到认识的,一首作品因此而不会太过流于表面而能触到了核心部分。
——陈一默(诗人、评论家,世界诗歌网评论频道编辑)


“十二背后杯”中国诗歌擂台赛10月6日评委:

(按投票先后排列)

初审团评委:
原色土(诗人,世界诗歌网江苏频道编辑)
寒 波(诗人,世界诗歌网诗歌频道编辑)
悠然心会(诗人,世界诗歌网诗歌频道编辑)
春 七(诗人,世界诗歌网辽宁频道编辑)
灵 利(诗人,世界诗歌网安徽频道编辑)
沙柳清清(诗人,世界诗歌网内蒙古频道编辑)

陪审团评委:
高书全(诗人,河南省诗歌学会会员)
萧西风(诗人,焦作市作协会员)
张 雷(诗人,山东省作协会员)

复审团评委:
大连点点(诗人,世界诗歌网辽宁频道副主编)
壬 阁(诗人,世界诗歌网国内频道部副总监、浙江频道主编)
冷 燃(诗人,世界诗歌网贵州频道副主编)
康文静(诗人,世界诗歌网河北频道副主编)
非 渔(诗人,世界诗歌网湖北频道副主编)
风 笛(诗人,世界诗歌网上海频道副主编)
高 伟(诗人,世界诗歌网山东频道主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