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擂台赛9月14日冠军:身后眼前《一些树》
(2020-09-15 20:31:16)
© 国际诗赛 网站编辑 / 2020-9-15
16:51
由世界诗歌网、贵州清溪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世界诗歌》杂志社、《香港文艺报》社共同举办的“十二背后杯”首届中国诗歌擂台赛,9月14日比赛评选揭晓,身后眼前的《一些树》在30首初选作品和2首补选作品中胜出,荣获首届中国诗歌擂台赛第14位“日冠军”。
“十二背后杯”中国诗歌擂台赛9月1日开赛,至2021年8月31日结束,每天评出一位“日冠军”,获奖名额多达432个,奖金奖品总额达11万元,年度冠、亚、季军获得者,将邀请出席博鳌国际诗歌节,并在博鳌亚洲论坛举行颁奖仪式。《一些树》将配简评在今天的《诗日历》微信公众号发表,身后眼前将获得奖品:全年(1-4期)《世界诗歌》(中英双语全彩色杂志)一份。
“十二背后杯”中国诗歌擂台赛9月14日冠军作品:
一些树
身后眼前
这些树木都很倔强
雨天流泪,日头下打伞,冬天脱光衣服
夏天蓄发,蓬松,染绿
摇旗呐喊,与知了一起鼓噪,吓走了云雀
混淆并招安乌鸦声
平素都在湖边围成了一圈
它们头挨头,肩并肩,手牵手
身子倒悬,扭曲或者沉没,始终维护那一面
破旧,不规则,满是浮萍与落叶的镜子
中国诗歌擂台赛评论团评论员简评:
一个人站在那里,身后眼前是一些树。这是一首“看见”之诗。第一段铺陈略显拖沓,妙在诗的最后,当这些树与被树木环绕的湖面发生关系的时候。整首诗叙述从容不迫,全部的具象之语藉此逐渐生成为具有多重联想的着意之语。全诗并无明显臧否褒贬的定性之词,初看是,再看似是而非。“倒悬,扭曲或者沉没”,是镜象也是境象。树木的生态原本不就是如此吗?然而诗却又绝不仅止于此。所谓多重联想,是指阅读过程中读者由此及彼,或由物及我地联想到人,社会,组织,群体的构成方式、基本规则,带有强制性。“破旧,不规则,满是浮萍与落叶的镜子”,是景语也是喻语。你可以将此理解为湖面之状写,也可联系到人的某种存在之境,但不一定非要扯出那些道德判断给一首诗降格。“始终维持”是客观描写,还是主观取向,这完全要看你怎么读。它是自然,也是人生,又或者是“不可道”的许多。我们最好还是先把它作为一首诗来读,读出的韵味是自己的,同时也许就是作者的了。一些树,就是,一些我们。
——百定安(诗人、评论家,世界诗歌网评论频道副主编)
拟人化的手法是诗人通用的写作方式之一,《一些树》一诗中诗人从“这些树木”、“倔强”、“流泪”、“打伞”等生动而形象地把这些“树”写活了。而从“摇旗呐喊,与知了一起鼓噪,吓走了云雀,混淆并招安乌鸦声。”这些诗句之中,我又品读出了一些别的味道。这是一些什么样的“树”?属于什么品种的“草木”?具有什么样的“品质”?这些是伏笔。接下来诗人在第二节置放了一些读者需要的东西,但也是作了“顾左右而言他”之状。我们可以从“围成一圈”、“头挨头”、“肩并肩”、“手牵手”之中看到一个“围城”。这些“树”就是一圈坚固的“城墙”。它们“身子倒悬,扭曲或者沉没,始终维护那一面破旧,不规则,满是浮萍与落叶的镜子。”一语中的揭露,也是鞭挞。“镜子”则是整首诗突出的“诗眼”。“镜子”为何物?这是诗人对周遭的或当下的一些现象与状况作出的回应。要打碎这面“镜子”,突破或者改变这种“圈子”现状,这才是诗人心中真正要说的话语。
具有现实讽刺意义的一首短诗,简短精炼的语句,给人以心灵的启迪和拷问。诗人没有华丽高深的词语堆砌,没有枯燥无味之感,诗人在语法上和语言上都具有自己的特色,把“树木”人格化,以人的特征,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意识,又具有特有的整体具象效果,值得一读和深思。
——冬雁(诗人、评论家,世界诗歌网评论频道编辑)
“十二背后杯”中国诗歌擂台赛9月14日评委:
(按投票先后排列)
初审团评委:
炫 东(诗人,世界诗歌网诗歌频道编辑)
苍 凉(诗人,世界诗歌网诗歌频道编辑)
浊 水(诗人,世界诗歌网诗歌频道编辑)
刘春霞(诗人,世界诗歌网河南频道编辑)
素 素(诗人,世界诗歌网北京频道编辑)
润 皎(诗人,世界诗歌网上海频道编辑)
陪审团评委:
云帆沧海(诗人,世界诗歌网湖北频道编辑)
望尘莫及(诗人,世界诗歌网湖南频道编辑)
大河原(诗人,世界诗歌网海外频道编辑)
复审团评委:
荆 江(诗人,世界诗歌网湖北频道副主编)
齐凤艳(诗人,世界诗歌网辽宁频道主编)
江文波(诗人,世界诗歌网安徽频道主编)
张继征(诗人,世界诗歌网港澳台频道副主编)
行 顺(诗人,世界诗歌网国内频道部副总监、《诗日历》副主编) |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