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诗佳评】梵高,或母亲

(2020-06-25 20:19:18)
标签:

诗歌欣赏

分类: 转载
作者: 安同选 

 

梵高哥哥,请你教我

作画吧,我也想
像你一样,画下一双农妇的鞋。
它是旧的,说黑不黑
说白不白,只能说灰不溜秋的
但,又不完全是这样。
但我一眼就可以认出
这双布鞋,我十五六岁的时候穿过……
此刻,它穿在母亲的脚上
它是母亲一针一线
为我做的。我说不出
那是一种什么颜色,梵高哥哥
我描述不了它们,词典里
所有的词语
都描述不了……
我很想把它们画出来
画出海德格尔说的——
哆嗦,颤栗,无言……




 

点评

 

这首诗的亮点是巧妙借力,举重若轻。整首诗篇幅很短,调子很轻,用力很缓,但想要表达的内容很多,主旨很重,情感很深。这种内容与形式的反差,在诗歌中不易处理,处理不好,就流于做作,虚假。这首诗处理得比较成功,有两个要点。一,巧妙借力。梵高的画作《鞋子》,已经客观地把农民那双鞋的破败和脏乱表现得淋漓尽致,每个褶皱,每块泥痕,每条破口,都清晰可辨。如果说梵高把这双鞋展现出的贫苦和悲伤,从农舍幽暗的、无人注意的角落拉到艺术的强光之中,那么,海德格尔对这双鞋的观照则是对某种生活处境和情感样态的观照,是精神和情感的双重颤栗。所有这些,构成了巨大的情感能量场。作者只需把鞋子、我、母亲三者之间的个人化关系,放在这个能量场中,轻轻一点,就能发生“核裂变”,无需多言,就能被“发射”到更深远的地方。二,情感的真实。这首诗的感染力除了来自第一点中的机巧,更重要的,还来自其情感深度的真实、真挚,其“无言”的真实、真挚。诗的后半部分,作者一直在诉说他的表达困境和这借力的不得已,奇妙的是,不但没有减弱这首诗的感染力,反而增强了它。因为梵高用他超凡的艺术表现力已经把“我”要表达的完美而深刻地表达了出来,再多说一个字,再多画一根线条,好像都是多余。但我与母亲的情感,我对母亲生活处境的复杂感受,以及它们在我的个人史中的特殊位置,还是需要我尽量去表达,在无法言说中去努力言说。此中的挣扎、纠结,对“无言”的认可与抗争,对情感的克制与言说,都在这短短的篇幅中曲折展现,让读者感同身受,获得非凡的感染力。

这首诗,就如标题所表达的,是对梵高和母亲的致敬!

特邀点评:臧棣

来源:中国诗歌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