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国著名作家倪辉祥祝贺姚海洪《白龙港传奇》三部曲出版发来专稿---“老来青

标签:
转载 |
分类: 转载 |
“老来青”传奇
□ 倪辉祥
![[转载]中国著名作家倪辉祥祝贺姚海洪《白龙港传奇》三部曲出版发来专稿---“老来青 [转载]中国著名作家倪辉祥祝贺姚海洪《白龙港传奇》三部曲出版发来专稿---“老来青](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中国著名作家倪辉祥祝贺姚海洪《白龙港传奇》三部曲出版发来专稿---“老来青 [转载]中国著名作家倪辉祥祝贺姚海洪《白龙港传奇》三部曲出版发来专稿---“老来青](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中国著名作家倪辉祥祝贺姚海洪《白龙港传奇》三部曲出版发来专稿---“老来青 [转载]中国著名作家倪辉祥祝贺姚海洪《白龙港传奇》三部曲出版发来专稿---“老来青](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人物简历:
倪辉祥,笔名施也、林玲。上海浦东人。
1967年回浦东洋泾乡老家插队。
1980年8月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上海第二幼儿师范学校任语文教师,后任校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
1993年辞职下海经商,现任上海安保电气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
200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长篇小说《钱途》,中短篇小说集《盗宝的情人》等,散文集《感悟是金》、《心动时刻》、《坎坎坷坷》、《苦涩的喜悦》、《知秋的红叶》等,共出版文学作品16余部。
有多篇散文获奖。曾获上海市首届优秀园丁奖。
“老来青”传奇
□ 倪辉祥
老一辈的浦东人,对年事已高但依然青春焕发有所作为的尊者,喜欢称之为“老来青”。这样的称谓中,自然是蕴含着不尽的崇敬之意。一个已届七十“古来稀”的人,竟然还能捧出“深情讲述浦东故事”的《白龙港传奇》,难道还够不上让人肃然起敬的“老来青”褒称吗?当我从文汇出版社的特邀责编胡永其那里听到了姚海洪的惊人之举时,立时使我这个也曾创作过三部曲长篇深知个中甘苦而今已望而生畏的人,冒出了想去结识这位谱写家乡传奇不惜自讨苦吃者的念头,意欲一探这位不服老的“老来青”究竟是何等样的人物?
我向有着四十载文学之谊的挚友宗廷沼聊起这位令人颇感不可思议的“老来青”,并流露出想结识他的意愿。宗老兄难抑激动地连夸着此人“了不起”,紧接着告诉我:“你说巧不巧,这位叫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称得上文学痴人者,没想到竟然是我上世纪70年代参加由出版社组织的赴山西采风时的同行者。谁知道,这位从小就编织着作家梦的志同道合者,自从那次分手后音讯全无,像是从人间蒸发了似的。在他销声匿迹‘潜伏’了将近40年之后,料想不到他竟然‘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了!最近在参加浦东作家协会的活动时意外相遇,断了线的风筝才算重新接上了线。因我代表浦东作协在操办他的《白龙港传奇》三部曲的首发式,所以正巧要去惠南镇与他相商一应事宜。倘若你有兴趣那何不与我同去与他结识?”宗老兄的一番话,更是增添了这位“老来青”身上的传奇色彩,我当然不肯轻易错过这么一个巧得不能再巧的结识新文友的机会了,于是乎由衷地表露出了欣欣然同行的喜色。
宗老兄引领我踏进了一个树绿花红颇有些“世外桃源”意味的地方,一间屋前挂着的“海洪(海子)文学工作室”的牌子格外引人注目,足以显示出了创设者凝重而无法释怀的文学情结。感慨之余,不由得令我心有灵犀一点通了:或许正是具备了如此得天独厚的幽静优美的场所,加上作者钟情于文学的痴心,方才孕育、诞生得出像《白龙港传奇》这般的传奇巨著。
一位身胚壮实、两鬓略呈斑白的男子,闻声从屋内迎了出来,不用猜测,他肯定是工作室的主人了。看上去虽然给人一种已上了些年岁的感觉,但浑身透溢出的却是与之年龄不相符的神采奕奕,精神矍烁之极。一经宗老兄的介绍,这位到了古稀之年还在勤学“吹打”的姚海洪,立即笑容可掬地紧握着我的手寒喧:“有你倪老师大驾光临,顿使斗室蓬筚生辉呀!”主人的分外热情,自然而然地让我感受到了同之一见如故的亲切感。延请进屋,闪进眼帘的满是刚装祯好还没来及挂上四壁的画作与墨宝的诱人,仿佛让人置身于浓浓的文化气息氛围中了。我禁不住啧啧称羡着,姚海洪真情流露地说:“文人是需要有点文趣雅兴的。”
一甫坐定,这位呕心沥血谱写了《白龙港传奇》的传奇者,立即捧出了油墨尚在飘香的三册大开本的长篇,恭敬地递到我的手上,客气地要我这个浦东地区第一个创作长篇小说三部曲的土著浦东作家指正。我接过这套字数比我的《金浦三部曲》几乎要多出一倍的《白龙港传奇》,禁不住佩服有加地感慨万千了:沉甸甸的三部曲中,该是融进了老姚多少的心血与文学梦想啊!一个年事已高仍然不畏艰辛壮心不已地写出了分量十足的巨作,本身就是一个美丽的“老来青”传奇故事!这显然是厚积薄发的结果!老姚谦虚而真诚地说:“称我为‘老来青’传奇,实在不敢当,至于说到‘厚积薄发’嘛,我这么多年来阅历也算得上丰富了:当过局长、县委书记的秘书、任职中层干部、退休后办过公司,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物,蕴积起了太多属于浦东这块热土上的故事,终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也许是从小编织着的的作家梦不圆不罢休的缘故吧?致使我一直想用文学的形式把它们讲述出来……不瞒你说,我的第4部取名为《风暴》的长篇小说又已完稿,第5部长篇也开始动笔了。趁着精力充沛,我准备接连不断地写到10部。”“老来青”的雄心壮志真让我感叹不已!
在颇有着相见恨晚意味的倾心交谈中,悄然间发觉,我与同为土生土地长浦东人都为家乡写过三部曲长篇的姚兄之间,无巧不成书地存有着许多惊人的相同之处:年庚相同、当过干部办过公司的经历相同、热衷于讲述血地浦东故事的志趣相同、不善用电脑坚持手写的写作方式也相同……不过我也发觉,同庚的两人之间,不免存了太大的落差:姚海洪是人老心不老,依然是那样地活力四射,居然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写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150万字的巨著!而我却是不思上进、暮气日盛了。榜样的力量显然是无穷的,我在被姚兄积极进取的精神的激励之下,按捺不住地写下了这些文字,意在向姚兄表示敬佩的同时,也想学一学他的“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老来青”精神,重新焕发起讲述精彩纷呈的浦东故事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