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中国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叶辛为池波中短篇小说集<<还原>>作序

(2016-10-14 10:14:30)
标签:

转载

分类: 转载
欣赏!
[转载]中国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叶辛为池波中短篇小说集<<还原>>作序

 叶辛中国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人大常委、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大学文学院院长、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全国青联常委。1949年10月出生于上海。1969年去贵州插队,在乡间呆了十年。1977年发表处女作《高高的苗岭》。此后共出版著作有: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家教》《孽债》等。根据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家教》《孽债》由其本人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均在国内引起轰动。电视剧文学本《风云际会宋耀如》荣获"金狮荣誉奖"。叶辛198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并荣获全国首届五一劳动奖章;曾任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转载]中国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叶辛为池波中短篇小说集<<还原>>作序

[转载]中国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叶辛为池波中短篇小说集<<还原>>作序

[转载]中国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叶辛为池波中短篇小说集<<还原>>作序

                   

叶辛

 

三十三年前的1983315日,是个普普通通的日子,但是对于池波来说,这个日子是难忘的,就在那一天,上海的《解放日报》副刊上,刊登了他创作的微型小说《春的使者》。小说标明是微型小说,一千多字,写的也是一件今天看来平平常常的事:一个编辑借着到县文化馆联系工作的空隙,特意来到乡间田头,找到正在插秧的作者,取走了他的修改稿。毫无准备的作者手忙脚乱地借来了肉、油、蛋和卷子面,想要请编辑简单吃个饭,编辑留下一张便条走了……

今天我又读这一篇小小说,不由生出很多的感慨:其一是当年的文学热,催生了文学小道上无数的追求者,他们往往都是生活在基层尚未脱离劳动的业余作者。其二,当年的报刊杂志编辑,为他人作嫁衣裳,无私地培养有希望的文学新芽,做到了尽心尽责。

读到这一篇《春的使者》,我不由得回想起自己在乡间劳动间接触到的许多文学杂志出版社、报纸副刊的编辑。那时候,很多编辑的作风,都是像《春的使者》里写到的编辑周志文一样,朴实、可亲,读稿子时陪伴着的,往往只有一杯白开水。

故而我要说,《春的使者》虽然短小,却记录下了那个时代的一些可贵细节。

池波创作的其他小说,都有这样的特征。收在这部作品集中的《摇荡湾》、《日记》、《这里也有角落》、《吻,一个吻》……无不显示出这一点。

尤其是《吻,一个吻》当年发表时,还引起过文坛的一番议论,一番争执。有人说:这是自卫反击战题材中颇有新意,别出心裁的作品,角度独特,又有内涵;有人说,这样的构思,未免刻意过深,有点过了……正因为有争议,才使得人们关注到这一篇小小说,关注到池波这个名字。

池波还有过一部不得不提的长篇小说,那就是他描写爱情生活的《血与爱》。小说由黄河出版社出版之后,旋即受到社会的关注。也许正因为池波的这部书,是以他自己的恋爱、婚姻经历为主构思的,人物形象鲜明,有真情实感,展示了主人翁用鲜血凝成的纯真之爱,打动了不少读者的心。2011年,池波夫妇被请进了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向幸福出发》栏目组,接受了当红主持人李咏和王冠的访谈,面向全国观众,畅谈了他们的爱情故事。池波还在节目中,演唱了当年他追求心仪的姑娘时,自己作词作曲的情歌《什么都比不上你》。

也许正因为饱含着这股深情和激情,池波对文学仍然怀着一颗矢志不移的心。近年来他在对现实生活的关照和体验中,又构思、创作了中篇小说《还原》,让我们读到了他对现实生活,尤其是大城市城乡结合部当前生活的思考。

愿池波始终保持一颗执著于文学的心,写出更出色的作品。

是为序。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