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arpwriter.net/images/pictureNews/1462717181386.jpg
图片信息
5月5日,那天立夏,杭州优博书院的小荷老师们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贵宾——国家一级作家、全国首届“浩然文学奖”获得者卢江良老师,他的个子瘦瘦高高的,戴着眼镜,穿着米黄色裤子,看起来很有风度。立夏日,我们没有吃乌米饭或者豌豆饭,但是我们在精神上饱餐了一顿。卢老师从百忙中抽出时间,趁晚上休息,给我们小荷老师作了长达2个小时的讲座和交流。他用自己多年的实战经验告诉我们:写作有风险,但更有意义!
卢老师的讲座题目是《写作的风险和意义》。有些不明就里的人可能会问,写作有风险吗?让卢老师告诉你,写作当然有风险。写作本身就有风险——如果你只是爱好写作,那也会有出不出成果和成绩的风险;如果你是为了当一个职业作家,那么生活上的风险就来了,写作能完全养活你自己和你的家人吗?卢老师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尽管他在写作上已经有些名气了,但是也没有把写作当成一个职业,他的职业是编辑;另外,写作者多多少少还要承担政治上的风险。
写作的意义,在卢老师看来也有三点:一个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第二个是让自己活得有尊严,第三个是向社会传达自己的声音。
而写作需要什么呢?卢老师所说的三点,小编特别认同:第一点,天分,包括先天的才华和后天的努力;第二点,生活阅历的积累;第三点,一个人的思想体系,而这一点正决定了一个作家的高下之分。
卢老师把作家写出的作品分成三类:第一类,有厚度,比如路遥和陈忠实的作品,他们的作品大多有一个广阔的时代背景,在这之下展开波澜壮阔的故事;第二类,有深度,比如鲁迅和余华的作品。他们的作品是有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等问题的思考在里面的;第三类,有高度,这个中国的作家目前基本没有人能达到,而是像加缪的《局外人》、卡夫卡的《城堡》这样的作品,他们将自己一整套思想体系融入到作品里。这就上升到了哲学高度,是最难达到的。
自己的思想如何提炼,卢老师给我们的建议是多读德国和俄罗斯等国的文学和哲学作品,获得一定的阅读积累。在此基础上,细致入微地观察我们的生活、所处的社会、正在变革的时代,做出自己的思考和分析,然后给出自己的判断。
神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帕斯卡尔也说,人是会思考的芦苇。对的,你没看错!每位小荷老师眼中都闪烁着光亮!——不光是因为晚上。因为我们都在努力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作家型老师,带领孩子们走得更远!(来源:杭州小荷作文)
作家个人简介
卢江良,本名卢钢粮,男,1972年11月生于绍兴,现居杭州。九三学社社员,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编辑学会会员,中国小说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理事,浙江省知联会理事。21世纪新锐作家网站、21世纪少年作家网站总编辑。已出版小说集《狗小的自行车》《送花的男孩》,散文集《最后一场马戏》,随笔集《行走的写作者》,长篇小说《城市蚂蚁》《逃往天堂的孩子》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