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师宴”的是与非
(2015-03-16 07:24:37)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文 |
“后高考时代”备受争议的“谢师宴”总会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开席”,尽管有教师提出倡议拒绝“谢师宴”,尽管舆论抨击“谢师宴”之弊,但是,说归说,做归做,吃归吃。关于谢师宴的是是非非,每年7月准时响起。(2010年7月20日《南方都市报》)
在这则消息中,作者又从网络上收集到对“谢师宴”现象的评论,主要有三种:
有家长认为:比较富有的家长肯定是无所谓了,反正有钱,而且越高档越感到脸上有光。但对于经济比较拮据的家长就成了一种包袱。
有老师认为:拒绝吧,怕家长觉得自己架子大;接受吧,四个酒局又应付不过来。在家长的盛情之下,我也只好下了这张酒桌又赶往另一张酒桌,四顿饭吃下来,醉得连怎么到家的都不知道。
有专家认为:谢师宴已经成为一条由学生、学校、社会、餐饮、商业、人情组成的完整经济链。谢师宴像一面透视镜,透过这面镜子,我看到了当下社会的浮躁之风、攀比之风、庸俗之风。我们的师德、家庭的美德、社会的公德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学校对抵制谢师宴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综合这些不同人物的评论,都是持有反对态度的。“谢师宴”是人们举办各种宴会中的一种,大家对此并不陌生。按照我们农村人的说法,不单单是指为自己的子女考取大学后,以此名目来举办的宴席,而且还包括自己的子女初入学堂时所举行的“启蒙宴”,甚至还有为自己的子女考取重点高中或职业中专时,所举办的宴席。
据此,对“谢师宴”我的理解是,为孩子启蒙上学或在求学的过程中,考取不同学历层次的学校,以答谢老师的名义来举办的一种宴席。
近几年,由于我离开了家乡而生活在城市里,虽然再也没有亲身参加过“谢师宴”了,但每年为此也花费了一笔资金。有亲朋好友一个电话打过来,一则短信发过来,我就要托家中的亲人代为包上一个红包,少则200元,多则500元。
想起过去的岁月里,每年参加这种宴席的次数是比较多的,因为我有14年的从教经历。当时的农村里,正处于人口生育高峰期,农村经济没有现在这样发达。孩子上学对于很多家庭,已成为了人们一件头痛的事情。
“谢师宴”为子女上学特别是在重视子女教育的家庭里,对子女考取高中(中专)或大学时一次性所需要的高额学杂费的资金筹集起到了重要作用。
以上新闻消息中,有家长认为,有钱人举办“谢师宴”无所谓,办得越高档脸上越有光;而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成了一种包袱。当然,有钱人举办“谢师宴”酒席的档次是要比经济条件差的家庭要高,比如:在宴席中,除了白酒外,啤酒随便喝;香烟也是名牌。并且,还有在当地电视台上点播有歌曲与电视剧。确实,举办这样的宴席,很风光。不过,有钱人所结交的朋友,大多数也是在当地较有“风光”之人。档次高,借此所获取的利益也高。
经济条件差的家庭,据我所经历的情况来看,并不是一种包袱,而是一种借钱办事(为孩子的升学)的方式。对于这样的农村家庭,能培养一名孩子考上大学,在当时可谓是倾家荡产,债台高筑,实属不容易。考上了如果不去继续深造,那就断送了孩子的前程,于心不忍。所以,在我们的农村,对这样的家长,我是敬佩的。在我的记忆中,有一名学生,考取了中国医科大学,当时一次性所要交清的费用是4万多元。他的父母的年纪都已近60岁,在兄弟姐妹7人当中,他最小,是唯一的读书能进高等学府深造的孩子。这意味着,他大学毕业后,就成了吃公粮的人了,真正地跳出了农门。孩子的家长借遍所有的亲戚(有的亲戚怕不能偿还而托辞不借),钱还是不够。只有借“谢师宴”来筹集资金了。小学、中学的老师,村委会,管理区,镇政府等有关领导都约请了。这样,就可以筹集到一笔资金了。除了亲朋好友有时办大事设宴偿还相应“人情”之外,这些公家单位的可以不用去偿还。所以,“谢师宴”对于经济条件差的家长来讲,不会成为包袱,相反地,是一条“取财”之道,是解决学杂费燃眉之急的问题之有效方法。
对于有老师认为的,面对“谢师宴”的约请,左右为难,盛情难却。其实,参加“谢师宴”,对于老师而言,并没有影响其切身利益。与赴亲朋好友所设宴席不同,不用自己掏腰包。那时候,我还只是一名小学教师,参加这样的宴席确实不少,也是听从学校的安排。如果同一天,遇到几家有设“谢师宴”,学校会将所有的老师,分成几支小分队,分别行动参加宴席。按照农村人的习俗,其它宴席中,都是孩子的亲舅、姑父为最大,安排在第一席,而“谢师宴”中老师为最大,排在第一席,亲舅、姑父次之,为第二席。所以,在此场面中,老师的身份确实是很光荣的。并且,参加这种宴席,完全是公费开支,可以公开报销,美其名曰:赞助费。如果有老师认为,左右为难,只不过是嘴上是这样说,而心里,学校没有安排他去,或许还会有想法。家长约请老师参与宴席,一是表现他是尊师重教的;二是为设宴名正言顺。我还没有见过,有被请学校谢绝家长好意的。至于有的老师在宴席中酒喝的“醉得连怎么到家的都不知道”,更是说明了参与这样的宴席,是“机不可失”。
针对有专家认为的,学校对抵制“谢师宴”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谢师宴”现象,不能完全指责学校。因为,有的家庭在举办这样的宴席时,也有没有请老师的。“谢师宴”从表面上来看,是为了出于答谢老师将来对启蒙的孩子多多用心教导或孩子考取了一所理想的学校而向老师表示感谢。其实不然,我就见过,有一些家长在“谢师宴”中很尊重教师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判若两人,平时的言行根本没有把老师放在眼里,做了一些有违尊师重教的事情。“谢师宴”即使老师抵制不参加,这种宴席照设进行。
所以,“谢师宴”的真正目的,还是为了从中求财,而对于普通百姓家庭而言,有时是生活现实迫于无奈,你不这样随波逐流,别人也会这样。现在以设宴席获取利益的名目很多,其它的我不说,单以生日宴席为例,现在已变成了每年都要祝贺。其实,我结交的朋友还不是很多,而自己每次过生日又不是很注重,更不会以设宴来为自己热闹一下。因此,每年只有拿出两个月的工资去支付这项开支了。
正如以上新闻消息中,有专家说的一样:谢师宴像一面透视镜,透过这面镜子,我看到了当下社会的浮躁之风、攀比之风、庸俗之风。我要说的是,其它等等的宴席何尝又不是这样?
“谢师宴”只是名目繁多的各种宴席中的一分子,说不准这一种还在社会上盛行时,又会有新的宴席名而产生。
从“谢师宴”的是是非非中,使我感到如今的社会,人们对名利的追求欲望强烈,攀比之风太强盛。
2010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