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许玲琴诗歌研讨会----与文字的约会

(2015-01-30 22:28:45)
标签:

转载

分类: 转载

与文字的约会

                             ——读许玲琴《琴的左弦》有感

                    夏晓晖

第一次“见到”许玲琴是在多年以前的一本《荆江文学》上,那上面有她的一篇散文,好像是怀念她很久以前的一位朋友。在彩页上有她的一张照片,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觉得她的眼睛特别有神采。去年听张俊纶老师讲诗经,讲到《周南.凯风》时,特意对我们讲,许玲琴和她的诗可称为“晛睆黄鸟,载好其音。”后来,等真正见到了许玲琴后,我觉得她是个极和善的人,有着温暖的笑容,我把她称为琴姐。只是和普通人略微不同的是,她有双好似深潭水的眼睛。有一个词“眸如点漆”用在琴姐身上应该是再贴切不过了。诗人之所以成为诗人,是因为有着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可是,单凭这些,我能说我了解她吗?不,不能,应该说我只是了解了她的表面,并没达到更深层次。直到读了她的诗集《琴的左弦》,使我才能稍微有点底气地觉得,或许认识了她,懂得了她。

读琴姐的《琴的左弦》,给人的感觉好似在和文字约会。那一首首诗总是会给你带来欣喜、雀跃、感动、欲说还休、温暖以及泪水。首先她以生活的诗意,在她的诗的世界里,描绘出了众多的人物形象。那里有运用拟人手法创作的:“黄袍加身,头顶白云之冠”的王和“油菜花行宫里的妃子”,也有“荡出翠裙子”的女子以及“三五成群垂髻的桃”,这种拟人化让读者更生动地明了那种诗意的美。更有琴姐身边的亲人:比苦瓜更苦的祖母、九十岁的妈妈、父亲、开的士的弟弟、工人哥哥和弹琴的女儿,甚至还有世俗的芸芸众生:卖煎豆皮的夫妇、下夜班的人、摆地摊的人、跳舞的中老年妇女以及疯子凤波等。在诗集里这些诗篇,似以独幕剧的形式向我们展示着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悲喜,他们承载着不同的传奇。

琴姐说“诗歌是我随身佩带的一块美玉”,她以记日记的方式写诗歌。因而在这样的诗中,我们会邂逅诗人眼中的芸芸众生、故乡、月亮、雨水、雪粒子、树林、花朵,甚至于还有一粒小扣子。《我想把一粒小扣子带回家》中,琴姐为我们描述了在邮局发信时,偶然看到的遗落在地上的一颗扣子,由此引发了诗人的敏锐的触觉,写下了这首诗。在诗人眼里,万物皆可为诗,即便只是一颗被人遗落的扣子。在诗中,扣子并不单纯是扣子,由扣子,诗人联想到“它曾经贴近过谁的心/温暖着谁的一段情怀/被谁的手轻轻解开/在怎样的布房子里度过青春”。读到这里,不由不感叹,琴姐诗人的特质。她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有一段浪漫的情怀,她把这颗扣子比喻成“一只飞越过沧海的/蝴蝶”,她怜惜它“是遭人遗弃/还是它挣断了情丝牵绊/告别一段错误”,紧接着,诗人写出了全诗的中心句“它紧贴着生活的坚硬/孤单”。诗歌是心灵的真实,诗人由一颗遗落于地的扣子,联想到平凡人生活的坚硬和孤单。然而,诗人又是温情的,在看到它时,“心瞬间变得柔软”,“只想把这粒小扣子带回家/就像把你曾经爱过的人带回家”。读着这样的诗句,任是最铁石心肠的人也会被触动。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词藻,和新奇的意象。它只有极朴素的句子。朴素到极致便是大美。诗人随身佩带着这样的美玉,靠它的滋养,成就了宁静致远、淡定从容的琴姐。而这样的美玉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感动。

《一朵云的轻一朵云的白拐骗了她》便是这样的诗。“一个人的离去一定是她/经过漫长的失眠找到了瞌睡/一个人的离去一定是她/累了的头找到了斜傍的肩膀”琴姐说,人生有绕不开的沉重。写这首诗的初衷,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从这字里行间,看到了“深藏在时光泥土里的根”,诗人的无奈、悲伤,经过她对人世的感悟,由表及里,让我们或多或少领悟了一些。“一个人的离去一定是谁/抽走了她正看着的一本书/一个人的离去一定是她把爱已用完一个人的离去一定是她/对这个世界了然无恨一个人的离去一定是她/倒空了所有的粮食”一个人如此地离去是多么悲哀和无奈的事。张爱玲曾说过: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而琴姐说“肉体只是一个灰面袋子/一拍落下的是人世的浮尘”,我觉得这句倒比张爱玲更大气和形象。题目一朵云的轻一朵云的白拐骗了她,更是富于诗意和禅意。一个人就这样离去了,如一朵云的轻如一朵云的白。

琴姐说,“希望诗集能够给读者带来留恋的目光或激动的泪水。”我想,她是做到了。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