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当代书圣王轶猛

(2015-01-09 21:10:30)
标签:

转载

分类: 转载
原文地址:当代书圣王轶猛作者:方昭海

当代书圣王轶猛

○方昭海

 

近几年,荆州市监利县出生的一位旅美书法大家每年在美国举办书法展览,至今已在美国举办了20次书法展,他就是当代书圣王轶猛。我虽多次报道过王轶猛的书法艺术活动,但没有对其作过深度报道。当我今年认真地研究了王轶猛的书法和他的事迹后,我便不得不坐下来写这一篇深度报道了。

一、荆楚之魂孕育国际书圣

王轶猛出生在监利卸甲河上王家门,那个地方是2300年前楚国京都---郢都东面的楚王猎场,在作为楚王猎场的云梦泽里,建有大量的宫殿群,这些宫殿群便是渚宫的一部分。渚宫建筑的灵魂就是艺术,渚宫是全世界第一个把建筑作为艺术品的宫殿。位于监利的章华台就是渚宫建筑的突出代表。王轶猛的出生地就距章华台不远。章华台集超拔、大气、秀灵、精巧于一体,可谓是千娇百媚、万千风光。登章华台观景,天下再无景,去章华台游宫,天下再无宫。章华台的建筑艺术穿越数千年的时光邃道,至今还放射着灿烂的艺术光芒。笔者在20044月经过千辛万苦发现章华台后,兴奋得几乎晕倒在章华台上,我当时被章华台的艺术美震撼得说不出话来,楚人的鬼斧神工令人目瞪口呆。也就是在这一年,我发现了王轶猛。我看到了王轶猛为江汉商报题写的报头。王轶猛书法的艺术美同样令我震撼。我感到王轶猛的书法是得到了楚人艺术的灵魂。王轶猛的字就是书法中的“章华台”。

王轶猛的父亲善海公生前就喜爱书法,受此影响,王轶猛从5岁起就喜欢上书法并开始练字。王轶猛的胞兄王遐举也是书法大家,被誉为当代中国书画界“八仙”之一。这对王轶猛也有影响,王轶猛在《八十自述》中说:“由于长兄循循善诱,谆谆指导,自幼常临碑贴,虽在战乱巅沛流离之际,从未间断”。王轶猛便在这种有浓厚书法氛围的环境中成长,他的字日新月异,进步很快,在地方上也逐渐小有名气。17岁那年,毛市镇上一个叫颜昌林的茶馆老板还慕名请17岁的青年王轶猛写书法和对联。王轶猛当时想了一首嵌字联。这对联是“昌大财门来好客,林人茶馆多贵宾!”王轶猛至今也还记得这副对联。这反映了青年王轶猛不仅字写得好,文化的功底也十分的深厚。文化底功和书法的结合是他日后成功的一对翅膀,缺一不可。王轶猛17岁离开监利,以国际为舞台展开书法活动。到30岁时,他的字已达到很高艺术境界,于右老看了他的字说:“这位年轻人的书法,笔法遒劲,功夫深厚,将来会有成就。”10年后,王轶猛的一幅书法作品荣获日本文部大臣首奖,当时文部大臣的颁奖致词是:“ 王轶猛先生的书法最大的特色,就是他用笔和布局都有新意,但仍不违背传统书法的精神。”不久,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刊登了王轶猛的传略。从此,王轶猛书法风靡世界,名场大噪,一代国际书圣撗空出世。

二、文化底蕴造就当代奇才

一个人如果没有文化的底蕴,想成为书法家,那无疑是异想天开。没有文化的人,即便他写一百年字也不会成为书法家,顶多成为一个写字匠人。但有文化也不一定能成为书法家,成为书法家还必须有对书法深透的研究与理解。书法家应醉心于书道,心平气静,杜绝浮躁,常乐于书法之上,陶醉于艺术之中。书家应集精、神、气、笔于一体,方能挥洒自如,落墨纸上,晃若游龙走凤。就是说,书法家的字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从心里流出来的艺术之花。王轶猛的字便是这种从心里流出来的艺术之花。

王轶猛不仅写字,还写有大量的文章,我拜读了王轶猛的多篇文章,深感王轶猛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这才理解王轶猛成为书法大家的缘由。王轶猛写有一篇长文,题目是《月是故乡明》,在这篇文章中,王轶猛讲了他的出生地监利的历史:监利是楚国名人伍子胥的故乡,又是赤壁大战、华容故道之地。王轶猛对监利的历史了如指掌,又对监利的“容城八景”如数家珍,并将“章台晓霁”等景写成八幅书法作品。王轶猛还写有《我与<监利文献>》、《美酒话乡情》等。他的文章文笔优美,感情真挚,有学者风范,表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的大顺公司文化基金会还编辑出版了《大顺国语辞典》,这样,就确立了他在文化界的学者地位。

王轶猛的文化底蕴不仅仅限于他的美文,而且他对书法理论也有很深的研究。他在《书法发展的方向》一文中说:“中国文化,以中国文艺为主流。中国文字,为中国文艺之骨干。书法---讲求写字的技艺及方法,则为文字、文艺及文化的根本。”他在《书法与养生》一文中谈到了书法的四大好处:一、书法便于工作;二、书法可以养性;三、书法可以怡情;四、书法可以寿世。王轶猛发表了一系列书法理论文章、阐述了他的书法主张,这是他成为书法家的重要基础。

三、魂牵梦绕故乡情

王轶猛青年时离开家乡,后旅居台湾,现侨居美国,几十年乡音不通,而他却对故乡魂牵梦挠。他在《监利文献》第一集序中说:“树高千丈,落叶归根”,喻不忘本。人以不忘本,故有乡土之恋。今天弥漫世界的寻“根”热,就是乡土之恋的具体表现。“美不美?乡中水,”, “亲不亲?故乡人。”水因乡而美,人因乡而亲,乡情与乡谊,可说系以乡土之恋为唯一的源头。他还说:监利县,我的故乡,是个非常迷人的地方……那儿有我童年的笑声,少年的梦影。

这些话表达了王轶猛热爱故乡监利的一片真情。1989年,67岁的王轶猛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汽车停在毛市镇王家门路口,王氏三姐妹和众乡亲等候已久。王轶猛下车见到姐姐和众乡亲,十分激动 。他拥抱姐姐,向乡亲们致敬。他的童年的伙伴如今都成了老人了,当年的大姑娘如今已成了奶奶。一位老太婆拉着王轶猛回忆说:“我当年结婚时行告祖礼,还是你掌礼哩。”王轶猛拉着老太婆的手说:“是呀,那时没有谁结婚不请我掌礼的。”

在王轶猛回乡期间,王轶猛写了50多幅书法作品赠送给家乡的乡亲。其中有“故乡情深”、“我们爱监利”等充满浓浓乡情的书法作品。

1992年,监利县决定兴建泛鹅碑廊,将王遐举、王轶猛兄弟的书法作品刻成石碑。当时还成立了碑廊筹建领导小组。1999年,泛鹅碑廊落成,共刻石碑131方,其中王轶猛的作品有66方。泛鹅碑廊位于监利容城西门的长江岸边,占地6亩,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碑廊起名“泛鹅”,典出于古代书圣王羲之爱鹅。王羲之为古代书圣。王轶猛为当代书圣。想到此,我突然得到四句话:

古崇王羲之,今尊王轶猛。

中华两书圣,世界争光荣。

四、“王”字风靡全世界

王轶猛的书法经过几十年的修炼,已达到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形成独树一帜的“王”字体,受到各界推崇。李超哉在《书坛魁首》一文中表述了“王”字体的特点:“轶猛之书,备于楷而溶注于行草之中,如米元章云:‘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亦即所谓取众长,而总其成也。故其书行行有活法,字字求生动,几有一笔不妄落,笔近而意远者……轶猛得其法,而追之于手,卓然成一家。李超哉这段话概括了“王”字体的基本特点。这些特点使“王”字散发出艺术美的光芒,这也是“王”字风靡世界的原因。

王轶猛现为瑞典圣奥拉发大学艺术学名誉博士、美国纽约中华书法学会顾问,他常年居住在美国旧金山市,每年在美国举办书法展,如今他已在美国举办了20次书法展。还先后在日本、韩国、加拿大、法国、乌拉圭、阿根廷、印度等国家举办过书法展。他的书法作品为海外许多文化机构和艺术馆所收藏,更为许多文化人士和艺术品收藏家所喜爱。如今,他的书法更是得到了他的故乡人民的喜欢。2005年,荆州积墨轩画廊举办了“王轶猛书法展”,荆州的报纸、电视等媒体都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表明了家乡人民对王轶猛书法的喜爱。

唯楚有才,是千古名言,王轶猛书法便是这一名言的具体体现。王轶猛也没有忘记养育了他的荆楚故园,有他写的诗为证:

半半园中别有天,

黄鸡白酒客三千。

回头江汉清游地,

遥想乡风四十年。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