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湖北作协新入会的标准具有前进意义》
(2014-02-06 23:49:34)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评论 |
(原创时间:2010年1月19日)
此消息一出,引起了一场大的争论,争论的对象都是围绕着一个焦点:从事网络文学写作的写手们,是否有资格申请加入作协?公子碧潮在文章中有提到这样一点,“网上居然看到了一篇名为《写博客也能入作协?太没谱!》的文章。文章上居然说,湖北作协的做法夸张,妥协得没有底线。还说湖北作协未免有点病急乱投医”。对于网络上“热闹争论”的场面,我没有时间去浏览,更不愿参与其间谈论谁是谁非?单凭文章的标题就给人一种可以探知内心的平静与冲动,一种容纳的大度与阻碍的狭小之胸怀。《湖北作协新入会的标准具有前进意义》,作为省一级的作家协会,对于新出台的章程或制度标准之类的条文,能够以多胜少得以通过,自有它的理由,是经过调研与深思熟虑而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凭空想象所得出的结论。所以当从标题上给我的第一印象,其中隐含的观点,我个人认为:我是赞同的。至于文中提到的另一篇文章《写博客也能入作协?太没谱!》,我也没有看见原文,只是从标题上表明我个人的态度,有待商榷:写博客,虽然是一个随时自由的写作行为,无论是观点、言论和还是文章的水平参差不齐,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博客中有大量的文章就其写作层次与水平来说,并不逊色于纸质传媒上的文章,惟一不同的是:纸质传媒很多都是政府行为受官方管制,对其内容,特别是其思想流露要经严格审核才能得以发表,而博文只要符合该网站的申明条件就可以发表,个人自由行为成份所占的空间大。虽然有此不同,但是对新生事物最好不要“一棒子打死”,要心平气和地想一想:至于写博客能否入作协,更何况还是省一级的作协,有谁能有脸面拿出不说读者在网络上的评判“差”,甚至从内心来讲,连自己的“细思量”这一关都还过不了的文章去申请参评呢?除非他的脑子有问题,不怕见众人评审的眼光,不怕人家笑话。所以相比之下,我还是倾向于《湖北作协新入会的标准具有前进意义》标题就已流露出的作者的观点。我个人认为,从中至少让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湖北作协入会标准的修改,体现着体制的创新与包容博大的胸怀。在网络还没有像今天这样发达的时候,人们在向往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在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释怀着万事万物给心灵上带来的萌动与感受。纸质传媒成了一个渲染心灵的主渠道和思想载体。作为我自己来说,是从封闭的年代走过来的,想当年,在人生的道路上有过徘徊与惶恐,有过梦想与追求,当然也想让更多的人们知道我内心的表白与渴望。做过“作家梦”,想过“记者荣”,目的只有一个,想借这些光环,自己能过上一个美好的生活。于是,把省吃俭用留下的钱,买来稿纸、信封、邮票,将自己用心血化成的文字投递到各种纸质传媒,并有参加过一些写作类的培训班。随着日积月累,还真的有十几篇文章见诸于报刊杂志之上,也入编过几家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文集中,同时也获得了一些在别人看来的头街与荣耀。一时间,几乎每个月都会收到从各省各地不同的文艺组织寄来的邀请之内的公函,时至今日还陆续收到。也有出版社联系出书。只是自己当初囊中羞涩,不能签订出版合约,否则,到现在可能也会有自己两部以上的图书出版了,当然也就有了资格申请加了协会了。如今相对那个已渐行渐远的时代,面对当今网络的发展,心灵的释放成为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不必步行或骑上当时最流行的自行车到十几里之外的邮局去寄出希望。现在生活已渐渐富裕,不必担心温饱问题的解决,随时有感随时可发。所以过去也好,现在也好,对文字的热爱,最原始的动力在于对文学的热爱与虔诚,不带有任何的虚荣与名利,完全是一种心灵的坦露与向世人的表白和交流。只有人与人之间真诚的流露才能奏响和谐的旋律。
湖北作协的创新举措,正是在这个时代改变与人们的观念转变过程中,所体现的包容博大的胸怀。正如湖北省作协主席方方所说,不管是传统文学作家还是网络文学作家,都是文学大旗下面的成员,不应该有所谓的“传统”和“网络”之分,不管使用什么途径发表自己的作品,大家都有个共同的身份——“文学爱好者”。更何况,现在不少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家也出了纸媒作品。
二、湖北作协入会标准的修改,顺应着时代的潮流与和谐发展的合拍。河南省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省散文诗学会理事陈泽来就此事曾有表示:经过10淘洗,网络文学已成为文坛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湖北作协吸收网络写手加入作协,这个举动无疑是积极的。自上世纪90年代网络论坛横空出世以来,越来越多的文学爱好者选择了在网络上展示自己的才情。在这之中,部分网络写手拥有相当高的文学造诣,像慕容雪村等人,起初就是从网络上蹿红的。早在2008年11月,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在茅盾文学奖颁奖礼上称,中国作协有可能吸收网络写手入会。就此事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肯定了湖北作协的尝试并说“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儿,网络文学10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不一定非要有文学出版物才可以加入作协。”同时湖北作协方主席表示:“作协是一个团结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地方,能团结更多的文学爱好者,这是作协永远的本意。网络写手的入会,会带来一些新鲜的东西”。我认为,此点正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与和谐发展的合拍。
另据报道:随着时代的变化,文学的地位有所衰退,作协会员证的含金量也已一落千丈。而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10年来,网络文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8年第5次国民阅读调查显示,互联网阅读率为36.5%,图书阅读率为34.7%,网络阅读首次超过了图书阅读。河南省作协副主席王剑冰也认为,吸纳网络写手入会体现了一种进步,作协大门向网络写手敞开其实是一种大势所趋。”这说明了时代的潮流是滚滚向前的,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他还讲到,作为一个优秀作家,不管他是用笔写还是用电脑写,有一个原则应该是永世相续的,那就是要保持作家作品的原创性。读者最关心的并不是作品的载体,而是作品的质量。“我们在接纳网络文学作家时,并不会因此降低标准,会严格地对网络文学作家的作品质量进行审核,确保优秀的网络作家能加入到省作协这个大家庭来。作协愿意为那些爱好文字、有一定基础的网络写作提供指导和帮助。无论是传统作家还是网络写手,作协大门永远向写得好的人敞开。”湖北省作协主席方方这番话,对此举措作了最好的解释,我相信众多的人都会明白一个最简单不过的道理:各种机构人员的换届选举,除候选人之外,所有在场的选民都有被选举的资格,正如该作协对入会细则的修改,只是根据时代潮流的步伐开放了入会申请资格的“绿色通道”,最终还是要过好“资格审查”这一关。“丑媳妇”最终还是要见“公婆”的,“好事者”们请莫要“惊慌”。
三、湖北作协入会标准的修改,预示着文艺的繁荣与“百花齐放”的盛开。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与发展,各地的文学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这无疑给爱好文学的写手们拓展了广阔的空间,再加上作协在体制上的创新,为网络写手们的交流与学习打开欢迎的大门,不论是想拥有“名份”的也好,还是像我一样把写作只是作为一种自己心灵的放歌也好,最起码是对广大文学爱好者的一种认可,网络写手们的自由活动不完全是一种随心所欲的“儿戏”。对于体制的创新,又使我想起一件事来,回想当年,国家教育工作会议上曾把历史遗留下来的“民办教师”与“代课教师”的问题分阶段进行解决。但有些地方政府或教育机构,死死地守住封闭的体制,不敢突破。而使许多在教育教学上有突出成绩,赢得学生、家长、社会一致好评的“民办教师”或“代课教师”而不得不在体制之下,“一刀切”而下岗。这些下岗的人员中,按国家教师资格条例完全可以得到认证。因为他们拥有着合格的学历或更高学历,也得到过省、市教育部门教育教学能力考试与考核的认证,就是拿不到《教师资格证书》,根本的原因是:这些聘任的教师都是1986年底之后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仅此一点,从中扼杀了多少的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优秀教师甚至可以成为教育专家的人。而真正在1986底之前而被聘任的教师中,虽然按体制拥有着《教师资格证书》,但是也存在着为数不少占“父辈”的光,或其它原因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误人子弟之人。所以入会标准的修改,倡导着一种原有体制上的创新,必然会带来文艺的繁荣与“百花齐放”的盛开。
一个好的文学网站要想紧跟时代的步伐,长久地生存下来,其旗下一定会拥有着一批优秀的网络写手,作品的审核发表并不是像某些人所说的,没有人把关其质量。那要看是什么样的网站,有的网站美其名曰“文学网站”,实质上已脱离了文学的轨迹,只不过是披着“羊皮的狼”。其它“文学网站”我没有去过,最多只是在眼前一晃而过,但就我接触的现在的网站,里面的众多人员,无论是编辑还是写手们,他们的文章我不敢妄加评论,但给我的印象就是真正的文学作品。众所周知,虽然在纸传媒上文章一经发表而可以拿到相应的稿酬,要经过严格审核,但也有被细心的读者发现不是原创甚至是抄袭或凭“关系”而登载的现象。有时同时所投稿件中,因纸传媒空间有限或主题不符栏目意图而未见发表,这并不是作品本身的质量问题,而是有着其各方面的限制。所以,体制创新,“海纳百川”才能使文学在新的时代出现空前的繁荣,真正出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景象。
最后,引用一下有关人士所表示的话作结尾:湖北作协的这一决定,在一定意义上对网络文学和网络作家给予了肯定,显示了传统作协接受网络文学的开阔心胸。与此同时,接纳网络写手加入作协,对传统的作家协会也是注入新鲜血液,希望有助于纠正传统文学作家脱离大众阅读趣味、脱离现实生活等弱点。
总之,湖北作协新入会的标准具有前进意义!
2010年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