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课 古代汉语通论(002)

(2012-08-26 10:48:18)
标签:

宗教

佛教

古代汉语

学习

杂谈

文学

分类: 1.古代汉语学习

第一课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

   二、古代汉语通论(需熟练掌握)

                     怎样查字典辞书  

 

      学习古代汉语,常常会遇到一些比较生僻的字和词,既不知道它们的读音,又不了解它 

们的意义;也常常会遇到一些字和词,它们同现代常见的意义差别很远;还常常会遇到一些 

成语典故,不大好懂。这些都要依靠字典和辞书来解决。因此,在学习古代汉语的过程中, 

必须学会使用常用的字典和辞书。要查阅字典辞书,需要懂得它们的编排体例。汉语字典辞 

书编排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的是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只要学会汉语拼音方案, 

就能很快查出所要查找的字词。但是,在拼音方案公布之前的几十年内,有按注音字母顺序 

排列的;在古代则大多是按平水韵 106 韵排列。①平水韵是唐宋以后人们写诗所用的诗韵,

上平声 15 韵,下  平声 15 韵,上声 29 韵,去声 40 韵,入声 17 韵,共 106 韵。 

        (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把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画多少为序;同一 

部首内,笔会少的列前,笔画多的列后。例如:口部是三画,排在心部之前,同在口部,“召” 

字两画(部首的笔画不计'),排在三画“名”字之前,笔画相同时,再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 

般是把起笔分成点  ()、横()、直()、撇(丿)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 

排列。例如:同是口部六画“咬”字在  “哂”字之前,“哂”字在“咽”字之前,“咽”字 

在“哈”字之前。  

        (3)按编码排列。把汉字按照一定的原则分别编出号码,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 

字是方形的,都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有十种,用 09 十个号码来代表。四个角的顺序是 

先左上角,次右上角;再次是左下角,最后是右下角。每字得四码。例如 

 

                                                                                       左上角    右上角  

                                                                                                      

                                                                                        左下角    右下角  

 

左上角“头”的代码是 0,右上角“叉”的代码是 4,左下角“方”的代码是 6,右下角“叉” 

 

的代码是 4。“诗”的四角号码是 0464。②四角号码查字法可参考《辞源》修订本第四册《索引说明》。  

        三种排检法各有利弊。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查字迅速方便,但是不明字音或读音不准 

时,就很难找到要查的字。部首排列和编码排列不存在拼音排列的缺点,可是有的字归属哪 

一部、多少画,却不易确定;有些字角的归类要靠死记,如不常用,容易忘记。总的来锐, 

要查汉语的字典辞书,部首检字法是一定要掌握的。  

        下面介语一些常用的字典和辞书及其使用方法作为参考。    

 

                                                (一)《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       

        《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奉敕编纂的,书成于康熙五十五年(公元 1716 

)。它是在明代梅膺祚的《字汇》和张自烈的《正字通》的基础上编成的。字头按部首排 

列,分成 214 部;部首又按十二地支,分成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集,每集又各分 

上、中、下三卷。笔画少的部首排在前面,同部首的字再按笔画数目排列。过去有一首歌诀 

说明各集部首笔画的数目,便于人们记忆:“一二子中三丑寅,四卯辰巳五午未,六在未申 

七在酉,八九戌部余亥存。”今本装钉成一册。全书共收字 47035 个,是清代以前收字最多 

的一部字典。注音、释义都腾过以前的字书。出版以后,风行一时,被奉为圭臬,流傅两百 

多年,影响很大,至今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这部字典的释字体例是先音后义。每字下面先列历代主要韵书的反切①什么是“反切”,详见 

下文。,然后解释字义,每义之下一般都引古书为证。如果这个字有别音别义,便再解释别音别义。

 康熙字典》对字的注音和释义主要是引用前人的意见,很少有编者自己的见解。它解释字音和字义,

除引用古代韵书或字书的解释之外,一般还引用古注。这对我们查阅字的古音古义,无疑是有帮助的。  

《康熙字典》由于是“御定”的,在清代长期无人敢加批评,其实它的缺点错误还是很多的。直 

至道光七年(公元 1827),王引之奉旨作《字典考证》,①《字典考证》附在今本《康熙字典》之后。

才纠正了它的引书错误 2588 条。辛亥革命以后,批评的意见才多起来;1981 年王力作

《康熙字典音读订误》,又纠正了它在音读方面的错误,共八类五千九百多条。 

 使用《康熙字典》时,应该同时参考这两部书。《康熙字典》注音用反切,释义用文言,造成理解 

的困难,现在有了新型的字典辞书,它的实用价值已经大大降低。  

        《中华大字典》是由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的,1915 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它是继《康熙字典》后出 

现的第二部大型字典,也用部首排列,收字四万八千多个,比《康熙字典》多收了一些近代的方言字 

和翻译用的新字。主编陆费逵在序言中批评了《康熙字典》的四大缺点,全书在体例方面作了一些

改进注音主要采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音,释义也比较简明,并探用了一些清人的训诂研究成果。

《中华大字典》确有胜过《康熙字典》之处,但是它实际上是在《康熙字典》的基础上造行整理、

增删、修订的,取舍不一定都很允当。因此它虽然比《康熙字典》后出,却不能取而代之;

两部书互有短长,需要参照使用,取长补短。  

 

                              ()《辞源》《辞海》  

        《辞源》是商务印书馆编印的,出版于 1915 年。参加编写的有陆尔奎、方毅等五十多 

人。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一部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这部书也是用的部首排 

列法,沿用《康熙字典》的 214 个部首,单字字头下大量收列古今的复音词或词组,先释单 

字,再释复音词语。单字先注音,后释义。《辞源》的注音是采取傅统的反切方法。它全部

采用清代李光地的《音韵阐微》的反切,这是一种改良的反切,在现代注音方式产生以前, 

 这样做是很有意义的。它不仅拼音比较筒便,较易读出现代音,而且适合北方官话的语音标准,

具有规范化的意义。《辞源》释义基本上是先说明词义或用法,然后再引书证或综述引文大意。

有的还引古注对书证进行解释。《辞源》基本上奠定了汉语现代辞典编纂的体例格局,

其意义是很大的。《辞源》出版后,同比它出版稍晚的《辞海》一起,风行全国,满足了

知识界的广泛需要。但是,由于出版较早,虽经续编修订,缺误仍在所难免,加上时代发展,

许多内容已经不适应需要。商务印书馆 1958 年开始组织修订,并与《辞海》作了分工。

《辞源》不再作为语词和百科兼收的综合性词典,而是一部“以语文为主,百科为副”的帮助

阅读古籍的语文工具书,专收古汉语词汇。修订工作由广西、广东]、湖南河南四省(区)的

修订组承担,编纂工作由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参加修订工作的人员达一百多人。

全书改动相当大,首先是删去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应用技术方面的词语,然后再

改变全部注音,增补古籍中常见而旧《辞源》未收的词条,修正错误 ,核实书证,加注引书的

作者和篇目,更换部分书证。

《辞源》(修订本)的注音采取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今音,这当然比反切注音进步、

方便;它仍保留了反切注音,但是性质已经跟原来不同。因为它注反切是意在溯源,

用来标志这个字的中古音,因此它不再用《音韵阐微》的反切,而是一般用《广韵》的反切,

《广韵》未收的字或未收的音,再用《集韵》或其他韵书或字书的反切。反切后面 

加注声、韵、调地位。上面“常者切”是“社”字在《广韵》中的反切,后面是标明它的音韵

地位是在上声马韵,声母是禅母。旧《辞源》第一个义项只引了《诗经》一个书证,

修订本虽然保留了这个书证,但是不仅引得长一些,意思完整,同时还增注了部类名“小雅”

和篇名“甫田”。增加《左傅》一个书证,这无疑对理解和核对都更加方便。第三 

 个义项旧《辞源》是引用《汉书》作书证,显然时代太晚,修订本改引《左傅》,这就更符合

溯源的要求。《辞源》修订后,全书共收单字 12890 个,复合词语  84134  条,总字数一千

一百多万字,是目前一部帮助阅读古籍的较大、较好的辞书。它分成四册出版,1979 年出版

第一册,1983 年出齐,1988  年又出版了合订本。为了阅读古籍的需要,《辞源》(修订本)

仍然使用繁体字,按部首编排。只是部首有所合拼和调整,由原来的 214 部改为 208 部。

最后附有《四角号码索引》和《汉语拼音索引》,可以帮助查检。《辞海》是中华书局编印的,

出版于 1936 年,由舒新城、沈颐、张相等人主编,参加编写的有一百多人。它编印比《辞源》晚,

在体例和释义上自然都有改进,最显著的是引书注明篇名,便于核对原书。其次释义比《辞源》

更具概括性,行文也通俗一些。因此 1958 年《辞海》修订时,为了同《辞源》分工, 

 决定改成一部综合性辞书。修订工作先后由舒新城、陈望道等主持。参加修订工作的主要编写人

共有五百多人。1965  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了《辞海》(未定稿)197812 月重新安排最后定稿, 

 1979 年分三册由上海辞书社出版,1980 年又出版了缩印本(一册)。全书共收单字 14872 个,

复合词语 91706 条,总字数一千三百多万字。《辞海》(修订本虽然收古代词语比《辞源》(修订本)

少得多,但是有些百科性的古代词语在《辞源》(修订本中找不着,却能在新版《辞海》中查到。

例如:“祖咏”、“神珙”、“神会”、“福王”是古代的人名,“宋州”、“祖州”、“神府”

是古代的地名,“神武军”是禁军名,“禅机”是佛教名词“私名”是《墨经》的逻辑术语。

新《辞海》是按部首排列的,由于使用简体字作字头,将原来的 214 部调整为 250 部。字的归部

原则是“依据字形定部”,即不管部偏旁与字义的关系,只根据位置来确定归部。书前附有

《部首查字法查字说明》,可供参考。另外书前还附有《笔画查字表》,书后附有《汉语拼音索引》,

可以检索。  

                       

                      ()《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是二十世妃末由国家组织编写的两部大型的语文工具 

书。它们都是“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汉语大字典》偏重收集古今的汉字,《汉语大词 

典》偏重收集汉语的古今复音词语。  

        《汉语大字典》是由湖北、四川两省出版部门组织两省有关专业工作者协作编写的。由 

徐中舒、李格非、赵振铎等主编,参加编写的有三百多人。全书共八卷,一千五百多万字。 

1986 年由四川辞书出版社和湖北辞书出版社出版第一卷,1990 年出齐。它共收列单字五万  

六千个左右,比《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还多收近万字。编者的意图是注重历史地反映 

汉字形音义的发展。在字形方面,单字条目下收列了能够反映形体演变关系的、有代表性的 

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的形体;在字音方面,除尽可能注出现代读音外,还收列了中古 

的反切,标注了上古的韵部。当我们遇到了在《辞源》《辞海》中找不到的字时,《汉语大字 

典》是最好的顾问。如果我们想了解字形、字音的历史演变时,《汉语大字典》也是一部比  

较便当的工具书。可惜在释义方面,这部字典过于求细,忽视语义的概括性,加以书成众手, 

难免出现义项分合不当,释义不确的情况,有待修订。《汉语大字典》是按部首排列的,它 

的部首是以传统的《康熙字典》214 部为基础,删倂成 200 部。单字归部也基本上与《康熙 

字典》相同。每卷前面都列有该卷的检字表,第八卷列有全书的《笔画检字表》,可供检索。  

        《汉语大词典》是由上海市、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福建省五省一市组织 

有关专业工作者共同编写的。由罗竹风主编,参加编写的有四百多人。1986  年由上海辞书 

出版社出版了第一卷,其余各卷从 1988 年起改由新成立的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至 1993 

年出齐,共十二卷。这是一部大型的、历史性的汉语语文辞典,全书五千余万字,共收词目 

三十七万条左右。这部词典收集的复音词语空前丰富,傅世古籍中的复音词语基本上都能在 

这部大词典中找到。它同《辞源》《辞海》一样,所收词目有单字条目和多字条目之分。单 

 字也是按部首排列的,部首同《汉语大字典》相同,也是 200 部。多字条目按“以字带词” 

的原则,列在单字条目之后,多字条目的次序再按字数和笔画的多少排列。词典另有检索和 

附录一卷,列有《音序检字表》和《笔画检字表》,可供检索。  

                                         

                                               (四)《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虽然是两部现代汉语工具书,但是对阅读古书也是有参 

考价值的。《新华字典》是新华辞书社编纂的,主持其事的是魏建功。1953 年出版注音字母 

音序排列本,1954 年出版部首排列本,1959 年又出版汉语拼音字元音序排列本,1979 年修 

订重排,以后又不断修改补充,成为目前流行最广的字典。这本字典是供中等文化程度的人 

使用的,收字范围大致以现代汉语所用的字为限,释义也只限于现代汉语的用法。但是,它 

也适当收录了古代文献中的词汇,以及历史上的外来语。本书注音释义都用现代口语以及被 

现代口语吸收了的文言词语,因此对我们学习古代汉语也有一些帮助。使用这部字典时,除 

按照音序进行查阅外,还可以按照前面所附部首检字表查字。  

        《现代汉语语典》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的,吕叔湘和丁声树先后 

任主编。它是以记录普通话语汇为主的中型现代语文词典,收词目五万六千多条。1956  

开始编写,1960 年出试印本,征求意见,1965 年出版试用本。这是一部释义精确,体现目前汉 

语研究水平的好辞书。但是在试用本出版后十多年,1979 年才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1996 

年出版了修订本,增加了一些新的词语,删改了少量旧词旧义,词目增加到六万多条。这部  

词典不仅因为它收了一些旧词语、旧意义和书面上还常见的文言词语,我们阅读古书时可以 

查考,还因为它释义比较精确,有助于我们通过现代的精确释义去理解它的古义。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是  1974-1975  年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的师生和北京齿轮 

厂等单位的工人编写的,1979  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本字典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 

个,后附难字表,收难字二千六百多个。它是在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即本书)常用词的 

基础上编写的。在释义解词中,重视词义的概括性和各义之间的内部联系,注释简明通俗, 

适用于初学古汉语的读者。  

可惜由于当时的编写条件,引用书证范围很窄,又未能考虑时代先后,是一缺陷。1993  

出版了修订本,除增补了一些条目外,对原书的引例作了较大的修改。它是按《汉语拼音方 

案》的音序排列的,前面附有《部首检字》,可供检索。  

  

                          ()《说文解字》《经籍纂诂》  

    《说文解字》的作者是束汉许慎。束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 100)写成初稿,安帝建光 

元年(公元 121)定稿。道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它   

收字 9353 个,另有重文 1163 个。每个字都是先列小篆形体,然后进行说解,先释字义,后 

说形体结构。许慎所说解的字义是他认定的本义。他根据小篆的形 

体来分析字形结构,说解字义,大部分是可信的。由于时代的限制和古文字材料的不足,也 

会有些错误,上面所引用的第一页,就是问题比较多的。我们要分析字形结构或探讨词的本 

义时,一般都应参考《说文解字》。许慎在分析小篆的形体结构时,从中概括出五百四十个 

偏旁作为部首,然后把所收集的九千多个字列入这五百四十个部首中去,这是他的一大创 

 造,对后世的检字法有很深远的影响。但是《说文》部首的排列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是尽 

量把篆文形体相近或相关的部首排在一起,例如:“三、王、玉、珏”相徙,“人、七() 

匕、从、比、北”相从;同部首的字是尽量把意义相近的字摆在一起,例如:口部,“噣、 

咏、吻、咙、喉”相从,“喘、呼、吸、嘘、吹”相从。这种排列方法是无法贯彻到底的, 

而且许慎也没有严格遵守它,因此从《说文解字》中检字是很困难的。清代一些研究《说文》 

的人根据《康熙字典》的 214 部另编“通检”,其中比较通行的是黎永春的《说文通检》, 

可供检索。中华书局新印本书末附有楷体笔画检字表,可以检索部首,也可以检索正文诸字。  

    唐宋以后,研究《说文》的非常多,清代极盛,最受推重的有四大家:即着《说文解字 

注》的段玉裁,着《说文解字义证》的桂馥,着《说文句读》的王筠,着《说文通训定声》 

的朱骏声。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是学习、研究《说文》的最佳注本,朱骏声的《说文通 

训定声》对字义的来源和发展有较细致的分析,都是对我们学习、研究古代汉语很有帮助的 

工具书。            

 

     《经籍纂诂》是清代阮元主编的,出版于清嘉庆三年(公元 1798)。这是一部专门收集 

唐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它在编排上用的是韵母排列法,按平水韵 106 韵编次被释的 

字;以一韵为一卷,全书 106 卷,每字之下,罗列唐以前各种古书注解对这个字的解释。这 

对我们阅读唐以前的古书很有帮助。平水韵的韵部系统同现代汉语的韵母系统差别很大,查 

检很不方便。近年影印本《经籍纂诂》多在前面附有笔画索引。  

 

                                                             ()《经傅释词》《词诠》  

          这是两部专门讨论古汉语虚词用法的著作,也可以说是虚词词典。  

        《经傅释词》是清代学者王引之所著,出版于清嘉庆二十四年  (公元 1819)。全书共 

解释虚铜 160 个,编排次序是按照古声母的顺序排列的①。①卷一至卷四是喉音声母的字,卷五是牙音 

声母的字,卷六是舌音声母的字,卷七是半舌半齿声母的字,卷八、卷九是齿音声母的字,卷十是唇音声母的字。这本书在 

虚词的特殊用法上,引证丰富的材料,分析排比,作出了许多精彩的结论,纠正了前人的失 

误。但是在虚词的通常用法上,却谈得很少。  

        《词诠》是近人杨树达所著,1928 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54 年以后改由中华书局重 

印。这本书收字五百以上,所讲的内容,既包括虚'词的通常用法,也包括虚词的特殊用法, 

引例丰富,比较通俗易懂,对初学古汉语的人比较适用。编排体例是按当时通行的注音字母 

的次序,不采《经傅释词》的办法。注音字母的次序现在人们也已生疏,可以利用它的部首 

目录。 除了这两部虚词著作外,清人刘淇的《助字辨略》和何乐士等编着的《古代汉语虚词通 

释》(北京出版社出版)也可供参考。  

       

                                                             (七)《诗词曲语辞汇释》  

        《诗词曲语辞雁释》是近人张相所著,1953  年由中华书局出版。这是研究诗词曲中特 

殊词语的一部专著。书中一般是解释单词或词组的意义,有时还由意义的解释推及于词源( 

语源)的探讨和语法的分析。被解释的单词或词组,都是唐宋元明间流行于诗词曲中的特殊 

词语。这部书能帮助读诗词曲的人了解这些特殊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使用这部书时,可利用   

书末附载的笔画索引进行查阅。   

    字典和辞书都要给字和词注音,《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后,自然都应该用拼音字母注音。 

在此以前,有种种不同的注音方法,五四以后,常用的是注音字母,更早的字典一般都用直 

音法或反切法。直音法是用同音字来注音,如“根,音跟”。反切法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 

的音,称为“某某切”(唐以前称为“某某反”),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及声调(反切 

下字和被切字的声调是一致的),合成被注字的音。例如“毛”字可以用“莫袍切”来注音, 

因为“莫”(mò)的声母是 m-,“袍”(páo)的韵母是-áo,把 m-和-áo 合起来,正好 

成为“毛”的音 máo。反切的办法很陈旧,但是较老的字典或辞书(如《康熙字典》、旧《辞 

源》、《辞海》)都用它。由于古今字音的不同,我们用现代的读音来“切”,有时并不能得 

出正确的读音。要全面掌握反切法,需要有音韵学的知识。  

    在使用一部字典或辞书的时候,必须先做到三件事:第一,先看序和出版年月,这样可 

以对它的编纂经过、使用范围和材料收集的起讫点有一个大致的认识。第二,细读凡例,凡 

例一般就是使用法,不了解凡例,就很难顺利地使用。第三,注意书后有没有补遗、勘误、 

附录之类的东西。这三件事看似小事,其实很重要。有些人查字典,只图省事,事先不做好 

这些准备工作,结果常常走弯路,反而费了时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