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诗歌赏析: 蝉    唐·李商隐

(2022-03-23 07:01:23)
标签:

转载

      蝉    唐·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这首咏蝉诗,借咏蝉以喻自身的高洁。诗中的蝉,也就是作者自己的影子。写蝉是为了寄托诗人心中的苦闷和感慨,以蝉自喻,直抒胸臆,感情真挚。
  
  前半首写蝉餐风饮露,居高清雅,然而声嘶力竭地鸣叫,却难求一饱: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蝉栖身在高树上餐风饮露,所以难以果腹;尽管它自命清高也好,含恨哀鸣也罢,这些都是徒劳的,终究不能摆脱生活的清贫,难饱的困境。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蝉的鸣声到五更天亮时,已经稀疏得几近断绝了,可是一树的叶子依然是那样的苍翠,并不为蝉的哀鸣而悲伤萧疏,显得是那样的冷酷,没有一点一滴地同情。
  
  后半首抒写自己闻蝉以自警,他乡薄宦,四处飘零,故园荒芜,胡不归去: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诗人在各地当幕僚,是一个官职卑下的小官,好象大水中的木偶到处漂流。“田园将芜胡不归”,更何况家乡田园里的杂草和野地里的杂草已经连成一片了,人走到地里已没有地方落脚了。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蝉的操守高洁正与我的廉正清贫相应。烦劳你蝉君最能让我警醒,我这个与蝉境遇相似的小官,也当坚持操守,玉洁冰清,这让我不免有了归乡的念头。
  
  虞世南的《蝉》是唐人咏蝉诗中最早的一首,写出了蝉的高洁,并以此自况: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凭借某种外在的力量,自能声名远播。体现了诗人的自信及对人内在品格的赞美。骆宾王的《狱中咏蝉》巧妙用典,连用比兴,写出了自己对故园、家国的忠爱之情,也写出了自己政治上的不得意和环境给自己的压力。李商隐的这一首咏蝉的诗,则借蝉栖息高枝,来比喻自己的操守高洁;借蝉餐风饮露难以果腹,来比喻自己生活清贫,两袖清风;借蝉彻夜悲鸣,可所栖息之树依然是那样的苍翠,来比喻自己积极进取,可惜还是得不到权贵的赏识或推荐重用。
  
  钱锺书先生评论这首诗说:“蝉饥而哀鸣,树则漠然无动,油然自绿也。树无情而人有情,遂起同感。蝉栖树上,却恝置之;蝉鸣非为‘我’发,‘我’却谓其‘相警’,是蝉于我亦‘无情’,而我与之为有情也。错综细腻。”钱锺书先生指出树无情而蝉亦无情,而我却谓其相警,极其明确地指出了本诗咏蝉与抒情的错综关系,实为咏物佳作。
  
  注释:
  ①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古人以为蝉都是餐风饮露的,所以既欲栖身高处,自难以果腹,虽带恨声,实也徒然。以:因为。②一树碧无情:意谓蝉虽哀鸣,树却自呈苍润,像是无情相待。实是隐喻受人冷落。③薄宦:官卑职微。④梗犹泛:这里是自伤沦落之意,指自己四处飘零。梗:桃梗,用桃树梗刻成的木偶。⑤芜已平:荒芜到了没处落脚的地步。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