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昆曲”如何“依字声行腔”?

(2012-10-26 17:10:40)
标签:

杂谈

前几日我和大家谈到真正的“昆曲”曲唱要切记“依字声行腔”,我也提及,我在吹奏昆曲时,看着每个字就能自然而然出来旋律,那么是如何做到的呢?下面我将昆曲中的平声腔格做一个较为详尽的解说。

 

大家都知道平声腔格具体分为阴平和阳平。两者基本行腔规律皆为“平出,中间稍向上行,末尾回原或稍向下落。”而区别在于阳平腔格,较之阴平腔格,惟出腔比阴平稍低一音。

 

下面我们来看些实例:

1)阴平声简腔——《琴挑》“懒画眉”里的“伤”“秋”都是阴平字,皆为行腔规律中的“平出”,只有一个音高,低音6

2)阴平字繁腔——《琴挑》“懒画眉”里的“赋西风”的“西”,按照行腔规律,出音是1,稍向上行到2,回来到1,末尾稍向下落,到低音的65

3)阳平字&阴平字(区别)—— “惊残梦”中的“惊”是阴平,出口为2,紧接着的“残”是阳平,出口低音6就略低前音。

 

那么在平声字中,为了昆曲唱腔的流丽悠远,又逐步形成了“掇腔”、 “橄榄腔”、 “叠腔”、“ 擞腔”、“滑腔”、“叠顿腔”等唱法。

 

下面我们看实例:

1)掇腔——《游园》中“姹紫嫣红”的“嫣”字,实际上属于阴平字,简腔,可以就一个2(粟庐曲谱),也可以唱一个“掇腔”,比如在《曲苑缀英》中,我们译简谱时,就可以译成202

2)橄榄腔——比如上文提及《琴挑》“懒画眉”里的“愁听”的“听”,如若平铺直叙地唱四拍低音6,并不好听,在这里就用橄榄腔。所谓的“橄榄腔”,大家会顾名思义的理解为,唱四拍甚至更多拍的音时,出音轻细,渐渐音变高亮,继而回落如初,就像“橄榄”一样。然而我在实际操作时,我认为遇到四拍唱一个音时,有时并不能古板的按照这样的“音形”去唱,我更愿意理解为这个音有着如同橄榄一样的曲线感,在四个音中有着“竹节”一般的点。

3)叠腔——《琴挑》朝元歌里的“长清短清”的“清”,阴平字,实乃平出音3,稍向下落,到2,可如若用叠腔唱就更为婉转,3 3  3 3 2。那么谈及叠腔,实际运用是很灵活,譬如3434 332,还有3 3 3 2等,视行当与情感,需变化得当。

4)擞腔——《游园》里“鸟惊喧”的“惊”,在遵循平声腔格行腔规律下,以5这个音,擞了一下,继而声音婉转动听。当然擞腔唱法也很多变,不局限于此。

5)滑腔(揉腔)——比如《游园》里的“明如剪”的“如”,行腔先由低而高,再由高而低滑行,1 2 3  32 1

6)叠顿腔——比如《游园》里的“沉鱼落雁”的“沉”,为使其俏皮,做一个叠顿。

 

那么我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以上提及的平声腔格实际运用还是较为灵活的,在演唱和演奏中需运用得当,然而昆曲美在“淡而雅”,随意加花,刻意寻古,我认为是不甚可取的。由于文字解说的局限性,无法一目了然,如若大家感兴趣,我有想法以讲座形式再和大家细聊。

                                          王建农写于 2012102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