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退出歌坛的费玉清,怎么也没想到,自己37年前的那首《一剪梅》竟然在2020年火爆欧美。
“XUE HUA PIAO PIAO, BEI FENG XIAO
XIAO”……当这些不太标准的发音从老外嘴里飘出来,配合着夸张搞怪的表情,喜感十足。毫无疑问,《一剪梅》在海外火了。
回顾这首歌在海外爆火的路径,一开始是演员“蛋哥”在短视频平台快手上传了一段自拍视频。他在雪地里转了一圈,并哼唱着“雪花飘飘,北风萧萧”。在中国本土,这条魔性视频获得了320万+的点击量。后来,视频被网友上传到海外平台,这才引发了海外网友的模仿狂潮。
《一剪梅》在海外爆火,有很多原因,比如歌曲有极强的旋律、简单易记的歌词以及蛋哥独特的外形。还有学者分析,《一剪梅》简洁地表达了一种情绪、一种情感、一种状态,从曲调本身和翻译文本都可以看出其背后透露的情绪和感知。而这契合了当前(疫情之下)人们的心理需求。
一首老歌能在海外翻红爆火,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因素。其实,不管是旋律、歌词、歌曲呈现的意境还是蛋哥个人形象,这本质上都是偶然的,很多中国的流行歌曲都有这方面的特质。《一剪梅》爆红海外背后,是其所代表的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感染力。首先是外国友人对中国文化的采纳与认可,才有《一剪梅》的走红。
应当说,从文化引进来到走出去,中国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自近代以来,中国就进入了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体系,历史学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冲击--回应”说来解释中国现代化的历程。这不无道理,因为中国在寻求进步的同时,一直是亦步亦趋地追赶着西方。这包括器物、制度,也包括文化。
不过,随着中国现代化的成熟,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那些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优势与特质,也开始逐渐作用于欧美国家。沐浴了欧风美雨之后,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国文化,终于也在进行文化输出了。
中国文化从来就是博大精深的,这是中国文化输出的根柢。这里有五千年的历史文明,这里有丰富的国学文化经典,这里有异彩纷呈的中华民俗,这里有门派多元、争奇斗艳的书法、美术、音乐、武术等等文化艺术门类。我们从来不缺文化输出的资源与底蕴,有时候往往缺的是一个机会、一个平台、一个渠道。
《一剪梅》是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这是一首中国风的歌曲,优美动听的曲调,古意十足的歌词,以及原演唱者费玉清韵味十足的演唱,都体现着中国文化的精髓。相比于西方的流行音乐,它更有厚度,也自带一种文化气息,当它出现在国外平台上,被推送到外国小哥眼前,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文化清流,引发追捧并不奇怪。
《一剪梅》在国外的走红,其实也是近年来中国文化输出的成功案例。从孔子学院到“中法文化年”,从动画片《中华小子》在法国热播并获得动画大奖到《延禧攻略》、《如懿传》版权被海外抢购等,中国文化“出海”的步伐越拉越快。这都表明,随着中国文化精品的增多,以及开放交流力度的加大,中国文化在海外的感知度也将越来越高。
在全球化语境中,中国文化的坚硬质地突显无疑。我们可以在诗词歌赋、传统礼俗、考古文物中读出一种丰富的人生,一段云波诡谲的历史,以及一个朝代的荣辱兴衰。这种历千年而不变的文化质感,往往是国外所不具有的。这是中国文化在全球化传播竞争中的“比较优势”。
中国文化走出去,也得感谢互联网。如果没有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蛋哥演唱的《一剪梅》也不会被传到海外,更不可能引起戏仿潮流。以短视频、社交媒体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产品,正在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利器,它们对中国文化传播的全新塑造,也正在提升中国文化的世界形象。从这个角度而言,传播中国文化,也需善用、活用新型的互联网传播工具。
王言虎 新京报首席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