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出游赏景,才是“不负春光,不负健康”
(2020-03-21 19:58:51)
春暖花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也持续积极向好,湖北连续三日实现确诊病例零新增,新增病例也变为输入性为主。虽然疫情防控仍不可放松,不过随着生产生活秩序的恢复,出门散心也成了不少市民的周末选择。
据报道,眼下各地公园大多已开门迎客,比如作为京城赏樱圣地的玉渊潭公园,周末已呈现游人如织的景象。不过,疫情防控未可言胜,仍有必要提醒游客有序游玩,避免麻痹大意带来传染风险。
一场突然降临的疫情,改变了近两个月以来公众的生活模式,线下活动摁下“暂停键”,人们转而进入宅家避疫状态。一方面,正常生活轨迹骤然改变,人们多有不适;另一方面,避疫多日,心中难免苦闷,当疫情形势缓解,出门走走,赏赏风景,实在是最正常不过的需求。
早在一个月之前,不少人就想出门“放风”了,在一些景点、商场出现道路拥挤、游客排队购买商品的现象。客观来讲,此前疫情防控形势远比现在紧张,所以这些行为迅速引起各地警惕,进而被紧急叫停。而当抗击疫情继续走过一个月,疫情形势持续好转,居民有序出门游玩,应当说也是因疫而变。
低风险地区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本就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如果说复工复产指向的是生产经营层面,那恢复生活秩序就指向普通居民的日常生活。而恢复生活秩序,就包括出游等消费活动。就此而言,引导居民有序出游,眼下已不构成什么障碍。
不过也需注意,居民出游的前提是有序、有数。要认识到,疫情仍未结束,疫情输入性风险与反弹压力并存,一旦人群聚集,可能会增加交叉感染风险,让前期努力功亏一篑。
最近就有媒体报道,记者在北京多家公园探访时发现,虽然不断有园方提醒,但仍存在不戴口罩、跨越防疫警戒线赏景、在户外逗留野餐等现象,显然,这不是正确的出游防护姿势。
要认识到,疫情防控仍然是眼前的头等大事,每个人对此应该有清晰体认,有计划出游、错峰出游、做好个人防护,是最低限度的要求。
在此方面,公园等景区的作用不容小觑。这一方面体现在景区要做好流量动态管理,比如,景区要实行预约制,一旦预约人数达到某个限度,就自动关闭订票窗口。玉渊潭公园就规定,4月15日以前,游客需提前1天以上预约购票,现场不再售票。并且将承载量控制在正常时期的30%。
另一方面,在景区现场,也需将防控工作做实做细,一是做好各类清洁消毒工作,二是加强现场引导,在游客入园与园内游玩时保持距离,避免感染风险。
胜利虽在望,但疫情防控压力仍在。有序游玩,做好防护,才能不负春光,不负我们每个人的健康。这也该成为公众在出门游玩的“最大心理公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