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后打老师: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相长
(2019-01-08 12:58:06)河南洛阳栾川县33岁男子常某路遇初中老师,将他拦在路上抽嘴巴还录了视频,一边打一边称“以前咋削我你还记不记得?”这件事在网上曝光后引起较大争议。日前,常某已被刑拘,但与男子同村的150名村民联合签名担保常某仗义正直、乐于助人,若以后对簿公堂,签名的村民都愿意出庭作证。
常某20年后“反削”老师,这样的暴力行为显然涉嫌寻衅滋事,与法治社会的理念背道而驰。纵观舆论场上的表现,尽管多数媒体与一些网友在反对暴力的价值正确之下,批评、谴责常某的鲁莽行为,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声量似乎更高。很多网友把自己代入事件中,将常某的行为看作是替自己“报仇”。
从常某的行为与自述来看,当年老师的行为,的确给常某留下了痛苦回忆。尤其是心灵上的伤害,对他产生了持续影响。所以一味呼吁常某宽容,似乎有些不近人情。但跳出事件本身来看,这起事件背后,是一个破碎的师生关系,是一出教育悲剧,更映衬出,好的师生关系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有多么重要。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学相长的。所谓教学相长,即师生在教与学中相互成长;而且,它的内涵不仅仅指学识上的进步,还有人格、品质、价值观上的改变。一个好的老师,一定能帮助学生全面成材。
一篇名叫《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研究论文指出,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是:教学能力强30%,认真负责19%,热爱学生27%,性格好24%等,具备这些优良品质的教师,能点燃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反之,如果教师对不同家庭背景或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不能一视同仁,有偏向或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都可能育出“优越感”或“自卑感”等心理不健康之苗。
从这个意义来说,老师种什么“因”,就会结什么“果”。一个正派负责的老师会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而一个品行不端正的老师,也注定难以培养出积极向上的学生。就如本次事件中的常某,他自述自己20年前在栾川县实验中学读书时,因为家里没钱没权,被老师欺负,践踏了自己的尊严,对他的心灵造成了“一辈子的伤害”。形成这样一个性格,打他的老师很难撇清责任。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是凭空而来,它需要才德俱佳的老师,真诚好学的学生,以及严格的师德建设。三方面中,老师才德与制度保障,是塑造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这两端正如一条河流的源头,它们从不断供应良好的水源,才能淬炼出质地纯粹的学生。
所以,反思这起“20年后打老师”事件,可能还要落脚于如何强化对师德的训练,如何以制度刚性塑造老师的价值观。如此,方能构建和谐共赢的师生关系,避免师生隔空互害的“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