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教师有偿补课,查处通报上不妨点点名
(2018-11-29 10:16:55)眼下,有偿补课让很多家长和学校头痛——家长费时费钱,劳心劳力,公子姑娘成绩却未必上得去;而学校则是师资流失,心力外移,教学质量下滑。所以,打击有偿补课,就成了一些家长与学校心理上的 " 最大公约数 "。
就在今天,江苏省教育厅通过官方网站,发布了 " 有偿补课等违反师德师风行为查处情况通报 ",对南京、无锡、徐州等多地参与 " 有偿补课 " 的在职教师,进行了严厉查处。(点击查看相关新闻)
通报措辞用的 " 严厉查处 " 是货真价实的——取消评优评先、取消岗位晋升、扣除工资绩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这些惩罚手段没有止步于浅层的教育批评,也非罚酒三杯,而是直接关联了涉事教师的收入与荣誉,甚至端了其中几位的饭碗,可谓是 " 动了真格 "。
当然,通报内容仍有不小解读空间。譬如,通报里几乎所有针对涉事老师的指称,都是清一色的 " 某老师 ",而没有直接点名。
既然是通报,在我等看来,不妨点点名——点名,既是对涉事教师既往错误的惩罚,也是给其以后的立身行事施加压力,让其不敢越轨。若非如此,通报的震慑能力恐怕还要打折。既然要治理有偿补课,正确的姿势就该是祭出霹雳手段,重拳治乱。隐去名字,恐怕不容易让涉事老师红脸出汗。
此外,众所周知的是,在有偿补课的责任分摊上,违规老师是直接责任人,但学校也应承担一定的失察责任。通报在提到对南通一小学教师的处罚措施时,出现了 " 对郭里园小学领导班子进行提醒谈话 " 的措辞,这说明,这次的查处,注意到了有偿补课的板子既要打到教师身上,也不能轻纵了学校。
但是,涉及约谈领导班子的措辞,只有这一处,只针对这一所学校。这意味着,治理有偿补课,问责校方的情况还不多。显然,校方是不能也无法置身事外的。有偿补课久治不绝,关键不在于方法多不多,而在于决心够不够。对涉事各方的惩罚不留余地,有偿补课魅影才能无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