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买菜风格大不同?只是一场舆论狂欢
(2017-09-04 17:35:04)社交媒体上,只要涉及南北差异,就注定是个流量话题,南方人爱吃甜豆花,北方人爱吃咸豆花;北方人爱吃面,南方人爱嗦粉;南方姑娘温婉细腻,北方姑娘神经大条;南方人过冬靠一身正气,北方人过冬靠暖气……如果你愿意,这个名单可以一直罗列下去,这不,这两天“战火”就延烧到了南北方人的买菜风格上。
有网友发了一条朋友圈截图,截图的意思大致是,一南方人到到菜市场买菜只买了一根胡萝卜、一只番茄和一小把豆芽,这让目睹全程的北方朋友“惊掉了下巴”,以为老板会“拍桌子削他”。言下之意,买这么点菜也好意思麻烦老板。由此引发一场南北买菜风格的大讨(si)论(bi)。
这些吐槽像一个引线,惹得南北方人列好队形,演绎起自己(或朋友)的买菜日常。“北方一般都是剩下十几斤都给我吧,便宜点”,“我经常去水果店买一个水果,一块钱绿豆,一个西红柿……老板还会送我葱和香菜”;“呦,白菜不错,给我来五十斤”,“嗯,白菜不错,给我切半棵”;“我妈都是买到自行车驮不了或带的钱花完了”,“老板,来一根辣椒”……
看着这些“南北买菜风格大不同”的“交锋”,我觉得自己的三观得到了刷新。作为一个北方人,我以前既没有听过南方人“买菜只买一根辣椒、一头蒜”,也很少听说北方人“买肉一次要买几十斤,白菜一次二买十棵”。是我生活在古代,还是我太久没去菜市场?
不是的。我当然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小市民,事实上也经常去菜市场买菜。南北方朋友举的这些例子,或许现实中会有,但都是极端个案。在北京的菜市场,明明有非常多的人只会买一块冬瓜和几根萝卜,而他们未必都是南方人,只是因为买多了吃不了,剩下又会坏掉。
而北方人一次买二十棵大白菜,这种情况只会存在于冬天。而且在菜市场每天都开放的情况下,现在多数家庭早已不这么做。
所以在这场“南北买菜风格大论战”中,一些说法或许是一些人根据真实经验得出的,但也不免有段子化的倾向。一个貌似严肃的南北差异问题,因为网友之间的插科打诨或夸张表达,最后被解构成一个轻松的娱乐话题,成为一个传播事件。
每个人都是有地域认同感的,都热爱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当其他地方的人吐槽自己家乡的生活方式,他是会有“回怼”冲动的,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不断强化自己的优越感,所以就更容易夹带私货,把楼盖歪。如此,讨论什么也就不重要了,话题内容产生的效果才更惹人注意。南北方网友之间的diss,为群众种出了一个可口的西瓜而已。
一方水土一方人,南北方在风俗习惯上当然会有不同,饮食差异自是源远流长,买菜割肉也不会步调一致。但说“北方人买一次肉要半只牛”,“南方人买菜买一根辣椒”,放在普遍意义上,自然就是“伪命题”了。众多网友在这个议题上不断发挥,就有了喜剧效果。
文/新吾
刊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