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考不上北大清华,也有可能成为马云马化腾 | 沸腾
(2017-06-09 13:31:22)一
1982年,马云迎来人生中的第一次高考,他在报考志愿表里写上了“北京大学”,但那年他的数学成绩只有1分。数学考零分也可以上清华北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马云不是钱钟书,北大当然不可能录取他。
没办法,只能复读一年。但这一次,马云的数学依然只考了19分,大学梦再次破碎。
于是,一边打工一边学习,马云熬到了第三次高考。这一次数学成绩终于及格了,79分。但总成绩仍比本科线差5分。好在当年杭州师范刚从专科升为本科院校,报考的学生不够招生数,校长破格提拔了几个英语好的学生,这其中就包括马云。阴差阳错也好,因缘际会也好,总之马云这次终于考上大学了。
马云考上杭州师范五年后,在离他往南大约1200公里的深圳,一个从小被称为“乖孩子”的外来移民考入深圳大学计算机系。据他说,他本来是想考南京大学天文系,当了解到天文系的学生一般都去当地理老师的时候,他决定放弃南京大学,转而报考了深圳大学,一所刚刚成立六年、很年轻也很普通的大学。
在这所学校里,他不是核心,技术也不是最强的那一个,但毕业几年后,他创办了现在市值位列世界前十的腾讯公司。
他是马化腾。
马化腾考入深圳大学11年之后的2000年,一个来自江西上饶小城名叫程维的考生,因为在考场上漏做了三道数学大题,被调剂到北京化工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这所学校虽然是211工程大学,但他并不是程维心仪的学校。而且,在985名校云集的京城,北化工的存在感也只能说很低。
三个人的经历,马云曾是落榜生,马化腾、程维考上的大学也不出众,但他们后来都实现了逆袭:马云创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网购平台,马化腾缔造了中国最大的社交平台,BAT三分天下有其二;80后小弟程维成了中国最大网约车平台的创始人。
经历了并不惊艳的高考后,他们成功打了一场翻身仗。
二
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正在催生越来越多马云、马化腾式的逆袭神话。他们的高考或许并没有那么成功,但通过后天努力,并适时地抓住机遇,同样可以大有作为。
你要知道,最顶尖大学的学生,未必能做出最顶尖的企业。中国最大的几家互联网企业,BAT加TMD(今日头条、美团、滴滴),出身清华、北大的不过只有李彦宏、王兴两人。但现在来看,普通大学出品的马云、马化腾比顶尖名校出身的这两人,做得还要更好。
所以,一个人的命运,不是一场高考就能决定的,只要他肯努力,也会将自己导入成功进程。
高考时,所有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毕业后,所有人又站到了同一起跑线。路怎么走,能走多远,全看自个儿了。
肯定有人会反驳:时代早就变了,马云马化腾考大学的时候是八十年代,八十年代啊,上的学校再差,那也是精英。现在呢?拿石头随便往街上一扔都可能砸中一个大学生,我怎么跟他们比?我考上一个普通大学还能逆袭吗?
你要知道,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不劳而获的。马云、马化腾的时代,大学生固然是稀缺生物,但如果你不努力,同样只能是碌碌之辈。二八原则之下,不知道有多少不够努力的人被抛弃在时代身后。
时代只是眷顾了那些不甘于平庸的人。
三
所以,虽然高考不再是普通人实现逆袭的唯一渠道,但不论你考得怎么样,考上了什么大学,要想逆袭,一定要足够努力才行。
实际上,马云、马化腾足够努力,其他出身名校的互联网大佬同样也很努力。出身南开大学的80后CEO张一鸣,据他的回忆,当年在酷讯的时候,“没日没夜的工作,通宵达旦的情况也时常有。如果下班回家早,一般也是看书,学习到晚上一两点……那两年经常没日没夜的学习。”
作为“稚嫩”的八零后,取得今日的成就,固然有机遇的作用,但仅靠机遇的成功是不存在的。没有“那两年没日没夜的学习”,没有不断吸取知识,张一鸣或许也不可能取得现在的成功。同样,出身清华的王兴,也“很少离开书”。
对现在的九零后、零零后来说,高考几乎已经是人生必须要经过的一座驿站。有没有通过这座驿站,通过驿站后走向哪个方向,这都只是一个开始。但不论往哪里,努力都是最大的通行证。
这,才是马云、马化腾、程维的人生经历传递给我们的价值观。
刊 新京报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