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生被打得都不想上学了,学校竟然说“不要告诉家长”?| 新京报快评

(2017-05-26 16:27:01)
     据《安徽商报》报道,太和县一名13岁女生在学校遭遇校园暴力,被十几名女生围殴并撕扯衣服,施暴者还拍了视频传到网上。被打女生不敢跟家人说,直到一个月后,女生的母亲在网上看到视频才知道女儿的遭遇。
  
    让家长气愤的是,暴力事件发生不久,学校就知情此事,既没有处理涉事学生,也没有及时告知家长。目前,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和警方已介入调查。

  如果不是家长在网上看到视频,女儿遭受暴力这件事,可能永远都不会被发现。现在这个结果,学校难以撇清责任。

  《义务教育法》第二十四条写得非常清楚: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针对校园欺凌,去年4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也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针对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明确了学校的管理与保护责任。要求各校要及时发现、调查处置校园欺凌事件,严肃处理实施欺凌的学生。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但在这起校园欺凌事件中,学校非但没有及时通知到家长,反而告诉孩子“不要跟家长说”。这不仅是对被欺凌孩子与家长的不负责任,对那些欺凌者也是一种包庇。

  学生被打,身心已经遭到创伤,这个时候,学校及时站出来对被打学生进行及时抚慰,对欺凌者进行处罚,这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如果学校回避这些动作,就是一种失职。

  现在学校不让女生告诉家长,对女生无疑构成了“二次伤害”。

  不让被欺凌女生告诉家长,还是一种典型的息事宁人心态。学校领导的心思不难忖度:一旦事情闹大,不仅影响学校声誉,而且相关领导也要担负管理失职责任。说到底,这是以学校领导利益与所谓“学校声誉”为中心,而非以学生中心。这与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背道而驰。

  恰恰是这种不愿正视问题的态度,反而会加剧校园欺凌的猖獗。

  早就有研究显示,学校的消极处理,是校园欺凌产生的重要土壤。据了解,这名女生被欺凌已经不是第一次,如果学校能在最初就对欺凌者及时发现、进行严厉处罚、教育,或许就能避免这名女生反复受到伤害。
  所以,解决校园欺凌,学校不能躲在暗处和稀泥,应勇敢地站出来,及时跟家长、上级管理部门沟通,找出最恰当的解决方案,才是正确的应对之姿。

  学校不是“无菌”环境,但它也绝不能是丛林法则盛行之地。如果任由校园欺凌发生,那才是最悲哀的。

  文/ 王言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