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买车“众筹”,让师生情“变味”
(2017-02-11 20:07:42)不管是学生提议也好,还是因醉意驱使也罢,哪怕“没有强制性”,这名老师将“众筹”信息发到群里,至少说明他有向学生“集资”的心思。何况,没捐钱的还被其删除好友,也从侧面印证了他对这个提议其实挺上心的。
常理而言,朋友之间若是平时关系融洽,一方财务上有困难,另一方有余裕的情况下“搭把手”,也是人之常情。但这个道理下却未必适用于此事。这首先是因为,“众筹”双方是师生关系,虽然学生已经毕业,双方不会产生实际上的利益关系,但学生向教师捐钱,毕竟是碍于这层师生关系,教师向学生“众筹”,有情感绑架之嫌,是将纯粹的师生关系功利化、庸俗化。
更重要的是,所谓为人师表,在授业之外,教师的另一重功能还在于向学生传递体面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一个人生活上遇到困难,在有能力的情况下首先应该选择的是自救,而非越过自己,将负担转嫁于他人。这名教师想通过“众筹”而非慢慢积累的方式买车,让学生为自己的“虚荣心”买单,实际上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呈现于学生面前,不利于为人师表形象的建立。更何况,车子毕竟是奢侈品,属于高端消费,以“众筹”的方式购买奢侈品,也给人以不切实际之感。
不是说师生关系一定要淡如水,实际上师生之间相互接济的佳话早已恒河沙数,民国学苑的胡适与唐德刚、钱穆与严耕望,都是这方面的典范。但体面的做法是,当一方生活拮据时,是另一方主动提供援助,而非对方开口索取。教师开口向学生索要财务资助,毕竟不够体面。在这件事上,又因为这名教师拉黑了未参与“众筹”的学生,就更等而下之了。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桃李满天下”的条件,这名教师既然能跟学生打成一片,就应该珍惜这种能彼此融洽相处的机会。不把人师的道德身份转化为向学生“逼捐”的筹码,避免师生关系沾染太多功利气息,应该成为起码的修养。因为有些东西,一旦沾染上铜臭气,恐怕就再也难以回到最初的样子了。
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