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办”信用卡还何谈信息安全
(2016-12-20 10:54:36)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商洛学院在校的3000名学生被中国银行商洛分行办理了信用卡,这一事件最近引起关注。事件被曝光后,中国银行商洛分行称,已向涉及的学生致歉,并已销毁学生信息及已办的信用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商洛监管分局工作人员也承认确有此事,已对该行行长进行约谈,并称未经学生本人同意为其办理信用卡系明显违规,目前已介入调查。
3000名大学生在不知情情况下被办信用卡,如此大规模的信息泄露事件,并不多见。而被办信用卡,这情节本身就比较离奇:根据规定,信用卡的办理必须征得当事人同意,并且有当事人亲笔签字、身份证件授权信息等。在此事件中,中国银行商洛分行给商洛学院3000学生隔空办卡,显然已经违规,恐怕不应该只是道歉这么简单。
事情已经过去了几天,但核心问题始终没有搞清楚:学生被集体办信用卡,他们的身份信息,是如何泄露的?学校没有给出明确解释,但涉事银行一“内部人士”提供的学生信息名单却显示有“以上人员为我学院大学生,人员身份真实有效,且经我院批准可办理信用卡。人事部门或财务部门公章”的字样。这份名单及上面的字样是否是真实的?如果是真实的,可以确定,学生集体被办信用卡,是学校与中国银行商洛分行的共谋行为,学校还将构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要被追究刑责。
当然,据商洛学院宣传部长称,该校学生的学费缴纳、奖助学金的发放,都是通过中国银行商洛分行,在办卡任务压力下,该行是否根据既有客户信息为学生办理了信用卡?
当地银监局的调查正在进行中,我们且等待结果。但无论如何,这是一起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信息泄露事件,它真真切切关涉到大学生的财富利益,直接影响他们的信用状况,我们无法不严肃对待。
今年的“徐玉玉事件”,曾引起社会广泛讨论。她之所以成为诈骗分子的“猎物”,就是因为电信运营商与公安机关的监管与执法不力,导致个人信息贩卖严重。在这起事件中,学生在不知情情况下被办理信用卡,实质上也是信息被出卖了,只不过是出自学校或者涉事银行。总之可以确定的是,一定有人将学生信息当成了谋取利益的工具。
应当承认,学生群体是一个信息弱势人群,哪怕是大学生,其社会经验也普遍不足,而这构成了一些违法分子或机构上下其手的机会。2014年3月份,广西玉林一中等职业学校发放助学金时,在没有讲清楚银行卡使用规则的情况下,就给学生集体办理了中国工商银行的信用卡,而办理的时候一些学生根本就不知道那是什么卡,这就为以后的信用状况埋下了隐患。
3000名学生集体被学校违规办理信用卡,之所以让人恐慌,是因为如果连最安全的银行都不再安全了,那谁还有能力保护我们的个人信息与财富安全?尤其是对大学生来说,大学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如果他们在大学即产生信用污点,以后在社会上面临因此导致的麻烦,就实在太冤。
是故,对这起大学生集体被办信用卡事件,学生信息到底是如何被泄露的,违规操作是如何得逞的,监管部门一定要查清楚,给学生一个交代。某种程度上,因为牵涉人数较多,这已经成为一个舆情事件,引起公愤,如果不能给这些大学生一个说得过去的交代,涉事银行的道歉成为句点,其引起的示范效应,将是可怕的,以后这类事件恐怕只会多不会少。
供 中国教育报 12月20日。
后一篇:借鉴“酒驾入刑”抓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