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关村二小霸凌事件,学校的回应能力让人捉急

(2016-12-13 02:10:00)

近日,北京市中关村第二小学霸凌事件持续发酵,据财新网最新的报道,学校正在对此事进行调查,教委也已介入,家长静待结果。

 不过,事件发展到现在,关于此事的声音也越来越多元,甚至有反转之势。一张该校“家长”在朋友圈发言的截图广为流传,他称,原文章是“颠倒黑白”,“作者以前从事影视编剧,文字功夫了得”,此次事件只是孩子们之间的课间打闹,并非诚心欺辱;发帖的“被欺凌”学生家长是在“夸大事实、借题发挥”等等。此外,也有社交媒体指出当事家庭实为特权人士,被欺凌男孩也是欺凌者。真相扑朔迷离,有人将此事称为“罗尔事件第二”。

 无新闻不反转的社交媒体时代,如果这件事最后真的出现反转,似也不奇怪。但如果中关村二小最初的回应,能够将基本事实说清楚的话,恐怕此事不至沦落到现在一地鸡毛的境地。

 10日上午的回应中,学校表示将客观、公正地处理几方家长间的相关诉求和矛盾纠纷,但也表示,将针对网络上出现的关于此事的不实言论追究责任。

 这个回应还算及时,但四五百字的内容读下来,却让人味同嚼蝇:它非但没有明白解释事情的来龙去脉,反而在不停强调自己如何客观公正,如何积极需求解决矛盾,而且还要追究网络不实传言的法律责任。在回应中,学校俨然是一个公正持平的协调者,还是一个被谣言侵扰的被迫害者。

 可是,在受害学生家长的文章里,学校可不是这样的:学校老师最初只是将此事认定为一个过分玩笑,随后出动包括书记、德育副校长在内的四名工作人员,要求受害学生家长放弃四点诉求;而且,学校还让事件中心的两个孩子频繁互动,并且拍下看似和谐的照片发到群里。

 事实到底是不是这样,学校在回应中没有丝毫的体现。现在几种说法打架,关切此事的民众失去了判断力。毫无疑问,这是一次失败的舆情处理事件。一所京城知名小学的“公关”能力如此让人“捉急”,它日常的管理工作,也颇堪质疑。如果说回应只是一个起点的话,那现在看来,光是这个起点,就是那么不合格。

 在这份回应中,我们看不到学校就事论事的能力,也看不到学校对这起事件一个有诚意的解释。而其中一些多余的官话、套话,反而激起民意反弹。

 《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都强调要加强校园安全,学校对在校学生的安全负有主体责任。涉事学校的回应中提到让教育问题回归校园进行处理本来是没有问题的,但前提是,学校在处理此类校园安全事件时,应该积极稳妥,恰当得体,而非是以退为进,息事宁人。若无法做到这一点,社会就有有权利对其进行批评。

 再说了,霸凌事实是否成立现在不好说,但有打闹行为,已是实锤。这本不该在校园里发生,学校应承担管理失职之责。

 因为学校冷漠不真诚的回应,这起校园霸凌疑云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一个传播事件。一所知名小学在处理此事上的不妥当,其可能引起的示范效应也是令人担忧的。

刊  荔枝锐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