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伤人事件也是一堂规则教育公开课
(2016-08-29 12:22:18) 
8月24日,由北京市延庆区政府成立的调查组最终认定,在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伤人事件中,游客未遵守规定,对警示未予理会,擅自下车,事件“不属于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但调查组也发现八达岭野生动物世界日常管理中员工培训考核制度未完全落实,存在有培训无考核、部分应急演练资料缺失的问题。(8月24日央视)
调查结果的出炉,意味着老虎咬人事件告一段落。但对调查结果,有一点需要明确:“不构成生产安全事故”只是一种行政认定,并不意味着动物园没有侵权责任。动物园到底该不该对死伤者做出民事赔偿,还需法律依证据做出认定。
但即便有再多的赔偿,也都挽不回一个家庭一死一伤的悲剧。逝者已矣,伤者虽已出院,但容貌再难恢复,这对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不能承受之痛。尽管舆论对此事依旧争论不休,但基于最朴素的恻隐本能,我们无法不对这个家庭具体的遭际报以起码的同情。
同情之后更应有反思:究竟以怎样的“姿势”游览野生动物园,才能避免被猛兽袭击的悲剧? 从老虎伤人事件中,我们需要学到什么?于此而言,此次老虎伤人事件,亦是一堂规则教育公开课。
悲剧的直接原因是,女子违反规则下车。我们不知道当时女子在车内发生了什么,但在入园之前,园区管理人员已经给出过警示,也签订了责任协议,如果按警示内容,女子本不应该下车。这是起码的规则意识。可以说,正是因为规则意识的缺乏,导致女子贸然下车,悲剧发生。在这场事故中, 说被咬伤女子要担主要责任,不会有什么争议。
应看到,现代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本质上说,我们做任何事都是有一定风险的。而为了规避风险,社会也设定了种种规则。开车有交通规则,考试有考场规则,旅游也应该有旅游的规则。可以说,正是因为有规则的约束, 我们才有达成合作的可能,也才能更好地自保。
就游览野生动物园而言,游客更需有规则意识。近些年,野生动物园旅游逐渐成为一项热门旅游体验,越来越多的游客到野生动物园自驾游览,但同时也屡屡曝出野生动物园猛兽伤人的事故:2015年8月12日秦皇岛野生动物园,一名女性游客在白虎园区参观时自行下车,遭到老虎攻击受伤,被送往医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2012年10月27日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内,一游客自驾车途经华南虎区域时,下车去洗手间,被突然出现的老虎扑倒,脸部遭到撕咬。这或许仅是概率事件,但结合这这次老虎伤人事件来看,死伤者都有“擅自下车”情节,这起码说明,对下车可能造成风险的认知缺乏,是构成此类悲剧的诱因之一。
当然,园区管理者多设置一些“管理冗余”,比如设置隔离带,救援设备随时可取等,也都是园区管理的应然之事。这或许会耗费一些资源,但基于游客游览过程中的不可控性,为了保证游客的生命安全,是必须要郑重考虑的事。
从新华网上的一项调查来看,有90%的人认可此次事故调查结果,这从侧面反映了网友对规则意识的重视。跳出个案悲剧来看,如果每一个围观此事的人能够从中获取一些规则意识的启蒙,唤醒对生命安全的重视,也算此事对社会所产生的公共价值。
央视网评论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