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政府对沙县小吃“父爱式”的关怀太过了
(2015-08-18 21:57:52)
标签:
股票 |
自上世纪90年代就已悄无声息占领中国街头巷尾的沙县小吃,如今又有大动作。媒体报道,沙县政府已策划组建沙县小吃集团公司,把沙县小吃品牌朝着公司化方向运作,一个可能的目标就是上市。
对明清之际实力雄厚的晋商,旧时有“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民谚,而今,这句话放在遍地开花的沙县小吃身上,亦不为过。一座城市之内不见几家沙县小吃,也算咄咄怪事了。
沙县小吃的成长之路上始终伴随着沙县政府的身影。上世纪90年代,沙县政府不仅成立小吃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小吃办”,还鼓励乡镇干部停薪留职下海,而今沙县政府又要主导沙县小吃朝公司化方向运作,或可预见,又一轮沙县小吃的攻城略地即将上演。
不过,政府策划成立集团公司,主导一个产业的公司化运作,这样做,是否合适?毋庸置疑,扶植产业经济发展,是政府职责所在,如果引导得力,不论是对这个产业的发展,还是对一地经济的拉动,都大有益处。但这是否意味着,之于产业发展,政府一定要始终冲在前面,大包大揽?
目前,尚不知道沙县政府将在沙县小吃集团的组建中具体充当何种角色,但单单看它始终冲在市场前面的姿态,就应该警惕其角色越位的倾向。沙县小吃作为一个产业,如何发展,自有其内在的市场逻辑,即便是组建沙县小吃集团,也应该是行业协会来出面,而非政府。显然,沙县政府将自己作为市场主体了。实际上,早在“小吃办”成立之时,沙县政府就已将这种野心暴露了。
新京报。8月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