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可能是周秀云

标签:
股票 |
没想到,一件原本看起来是非分明的命案,在更多细节披露后,又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在央视曝光的民警执法视频中,的确可以看到,周秀云并不配合民警执法,对民警也有多有辱骂。而且,证据也表明,是王奎林等人先殴打了保安,保安才报的警。周秀云一方,并不占理。也正基于此,很多人改变最初的同情立场,态度转而暧昧,甚至指责起周秀云来,认为周秀云案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底层之恶”,民警有错,周秀云也难逃其咎。甚至有人说,这是周秀云咎由自取。
周秀云有错吗?有。错不该辱骂民警,错不该阻拦民警正常执法。但这些所谓的“胡搅蛮缠”,是不是就可以等同于“底层之恶”,“底层之恶”是这样理解的吗?
界定底层之恶,我以为应有两个要素,一是后果,二是方向。所谓后果,是必须造成伤害。所谓方向,则是指底层对底层。正如小贩对小贩,拾荒者对拾荒者,煤矿工人对煤矿工人。抛开这两个因素,请不要侈谈“底层之恶”。
“周秀云一案,体现了底层之恶”之说,与其说太不负责,毋宁说太过残忍。一来,辱骂归辱骂,拉扯归拉扯,周秀云与工友并没有伤害到警察。二来,较之于民工,警察作为公权力的化身,从来都不应该被认为是弱势群体。反而对手无寸铁的民工而言,他们是强势一方。既然没有伤害到警察,警察也非弱势,说周秀云身上体现了“底层之恶”,显是误会了,或者是刻薄地栽赃。
的确,周秀云在警察执法时,有不配合之处。但你要知道,周秀云不只是一个民工,更是一个母亲。当儿子被打,被拉上警车,作为母亲的她,会心平气和地跟警察讲道理吗?即便是儿子有错在先,作为母亲,有一些不合理举动,也应该理解。有一个细节是,周秀云的儿子从来没洗过衣服,都是周秀云给他洗。舐犊情深,可见一斑。权力与程序,应该为亲情留下一个缓冲地带,供母亲来护子。
还有几个颇堪玩味的细节是,为什么警方的执法记录仪会断片?而且,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为什么执法记录仪的镜头不是冲着执法现场,而是对着围观的农民工?为什么监控视频事隔如此之久才得以面世?
我相信,王文军打死周秀云,只是失手所致,而非故意杀人。同样被带回派出所的王友志被打断6根肋骨就是例证。从检方对王文军以涉嫌故意伤害罪立案侦查,也可看得出来。但一个动作便可置人于死地,可窥知,警察对民工的戾气与不宽容,是有多深重。一有机会,便会报复不配合执法的公民,可能也是一种常态。
是的,民工周秀云们并不比警察高尚多少,弱势身份,并不能让他们获得优待与免于惩罚的权利。但不奉行双重标准,只是对同样情境下的权利群体而言。譬如处理纠纷时,对白领与民工,领导与职员,都应该一视同仁。当权利与权力同处一地时,就不一样了。之于手握执法权柄的警察,民工只能是弱势权利群体。作为权力化身的警察,对民工必须保持足够的谦抑与忍让。权力来源于权利,其中道理,已经烂大街,无须赘述。
除此之外,人们对周秀云心有戚戚,对太原警察群情激奋,无非还源于一种物伤其类的担忧。也就是,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周秀云,而不会太原警察。在警权强势、个体权利弱势的格局下,任何一个人都有机会成为王文军脚底下的周秀云。为周秀云鸣不平,其实就是在表达自己的担忧:有一天我是不是也会与警察发生冲突,发生冲突会不会遭遇周秀云一样的待遇?所有的愤懑与不满,归根结底,除了同情,还是恐惧。
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周秀云,其实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有可能丧失理智、破口大骂、情绪用事,但,这绝不是执法者就可以把你打死的理由。在一个权力秩序得不到限制、人身权利得不到保障的情境下,人人都可能沦为被权力待宰的羔羊。周秀云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权力的狰狞,与权利的苍凉。至此,周秀云是不是胡搅蛮缠已经不重要了,王文军有罪无罪也不重要了,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无法免于恐惧的环境,并尽可能地保护自己,或许才是最重要的。这可能是周秀云之死给我们的最大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