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贫困先心病儿童,靠慈善组织更要靠政府
(2014-10-22 09:15:05)
标签:
育儿 |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天使带给一个家庭温暖与快乐。但一个患有先心病的天使,对一个家庭来说,有时候带来的,或许不只是快乐,还有父母心理上的持久疼痛。尤其是对贫困家庭来说,治愈孩子的迫切之心,在横亘的高成本面前,又往往显得软弱无力。太过悲怆!而中国移动爱“心”行动山西项目,以社会慈善的形式,代偿家庭治疗儿童先心病的风险与成本,对治愈先心病儿童、减轻贫困先心病儿童家庭负担,益处多多,善莫大焉。
此次爱“心”行动,参与主体多元,囊括政府、企业、医院、慈善组织等,“四位一体”的运作模式,政府牵头督导,企业提供捐赠,医院筛查救治,慈善组织负责专业支持,多主体分工合作,为先心病儿童治疗“编织”了一套精准无误的运作体系,既确保了专业,又提高了效率,避免了“患儿找不到救助,项目找不到患儿”的尴尬。
而这种慈善模式,也不啻为我国慈善事业的一次有益探索:由单一慈善组织“一揽子”式的全盘接管,转向不同部门基于“专业主义”下的联结互动,集各部门长处于一体,必将大大提高慈善效率,同时降低寻租与腐败风险。
但也要看到,基于筛选式的的慈善救助,并不是兜底性的公共服务。这决定了此次爱“心”行动,不可避免地要筛选掉一些患儿,即便他们也亟需帮助。事实上,治疗儿童先天性疾病,单纯指望靠社会、企业捐赠支持的民间救助毕其功于一役,本就不甚靠谱。毕竟,民间救助体系只是整个社会救济体系的一个分支而已,无法代偿占救济体系主导地位的政府救济。就此而言,如何将先心病的预防、筛查与治疗纳入公共医疗卫生体系,比如普及婚育知识、提高诊疗报销比例乃至免费治疗,就至关重要。
数据也反映了政府提供兜底性诊疗服务的迫切性。据悉,我国每年都会新增十万多名先心病患儿,山西每年也约有3000名先心病患儿出生。而中国移动爱“心”行动山西项目近两年也不过救治了300多名先心病患儿而已。能通过筛选救治的患儿可以说是不幸者中的“幸运儿”,但那些无法得到此次行动救治的患儿何尝不是在遭受另一种不幸?一个好的制度,一定是一个让普通民众免于绝望的制度,不管是基于先赋性因素还是后天因素。本质而言,为先心病儿童保驾护航,其实就是保障普通公民的健康权、生命权,就是为其提供稳定的权利保障机制。而这不过是政府最基本的责任。
对一个社会而言,民间慈善不可或缺,但终究只是整个社会救济体系的辅助部分。一套稳定的社会社会救济体系,政府应当占主导地位。就此来说,救助贫困先心病患儿,慈善组织已经动起来,政府也要再发力。
链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