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建立稳固的事前预防机制,才能避免教授“性骚扰”

(2014-10-16 15:10:26)

 

                

                

                           王言虎

10日晚,有网友发布照片,指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王小箭在吃饭时“性骚扰”两名年轻女性。今天,四川美术学院通过华龙网就此进行了官方回应对其作出禁止其参加学校任何教学、科研和学术活动降低其退休待遇等处罚。王小箭也通过学校发表致歉信,承认酒后行为失当。(10月12日华龙网)

 

由最开始的“并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这是一个泛师德问题”,到而今的学校处罚、本人致歉,这起教授“不禁女色”事件可算是划上了一个句号。只是,本该儒雅有风度的教授学者一次次卷入桃色事件,还是让人五味杂陈:教授怎么了?

 

虽然学校已对王小箭做出处罚,但责令其做出深刻检查也好,禁止其参加教学、学术活动也罢,抑或是降低其退休待遇,且不论这些惩罚措施到底有没有真正让王小箭有所触动,从此不再“踏入同一条河流”,单是这种应急式的事后处罚机制就不尽合理:它仅指向“不敢犯”的惩治,而非指向“不能犯”或“无法犯”的事前预防。并没有从根本上为防止教授“性骚扰”学生提供一个稳定的预防机制。

 

这也就是说,如何在事前预防教授“性骚扰”女生,防患于未然,或许是我们更应关注的命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要弄明白:教授为何会“性骚扰”女生?

 

这其中,一个最简单普世的道理是,食色性也每个人都有正常的生理欲望,传道授业解惑的教授学者也不例外。但文明社会之所以“文明”,就在于有规则,人们做任何事都有规约机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公序良俗。公序指法律,良俗指道德。只有在这个底线范围内,作为本性的“色”才能不跑偏,不逾矩。

 

教授性侵、“性骚扰”学生,自然是突破了公序良俗的底线。底线之所以如此脆弱,厥在于刚性严厉的预防机制没有被建立。教育行政部门屡次出台规范师德的规章、文件,但多是原则性要求与规范,并没有严厉的惩罚机制相配套,比如“一票否决”,撤销所有学术、教学资格,取消相应福利待遇等,都不在其列。不疼不痒的处罚规定,自然形成不了震慑力。“性骚扰”事件不断,也就不足为怪。

 

另一个原因则是,高校教师掌握着丰富的学术资源与学术权力,本科生或研究生若想获得课题与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答辩,不得不仰老师鼻息。这也就为导师与其他老师“性骚扰”、性侵学生提供了上下其手的空间,以学术权利、工作机会作为索取性资源的筹码,对很多高校学者来说,是屡试不爽的工具。

 

具体到王小箭事件,虽然王已退休,但仍保留带研究生资格,即便两名受害女生并非其学生,但因为“他带着她们在网站实践”,同样有利益关联,藉此索取性资源,也并非不可能。

 

说白了,正是因教师能对学生的学术前途与就业机会产生影响,才让“性骚扰”、性侵、不正当男女关系长期存在。尽可能剥离教师与学生的利益关联,让学术的归学术,利益的归利益,并加大处罚力度,引入师德“一票否决制”,或才能铲除教授“性骚扰”女生的土壤。

 

链接:http://news.sohu.com/20141012/n405024910.shtml

      http://news.sina.com.cn/c/2014-10-12/130430978118.shtml

 

 

 刊《福建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