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警惕“我也想砍人”成为一种惯性思维

(2014-02-25 13:11:38)

                    

                                      

                         文/王言虎

21日,广东卫视知名主持人王牧笛陪女友去打点滴,因为护士连打四针才找准血管,他发微博称“我也想拿刀砍人”。当晚,王牧笛删除微博并公开道歉,但这则微博还是引发了巨大风波。22日中国医师协会公开谴责,要求广东卫视“责令其下课”。昨晚,王牧笛再次发微博道歉,并希望通过此事,医患双方能多些理解和沟通。2月24日《京华时报》)

 

实名认证的主持人在微博上大喊“我也想杀人”,委实不妥:就私人感情来说,女友被连扎四针,谁都会心疼、不满,私底下发泄一下,未尝不可;但作为一个有着庞大粉丝群的公众人物,在公共平台上大肆宣扬暴力,难免会“鼓动”人心,形成不良示范。好在,他已及时删除、道歉,理应原谅。

 

实际上,诊疗过程中,由于患者身体、病理差异,以及诊疗过程的复杂性与不可预知性,诊疗出现偏差,在所难免。就譬如打点滴这一项来说,由于人体血管的情况不同,“一针不见血”也并非不可能。笔者就曾有过“三次见血”的经历。当然,这也有实习生的业务水平问题,很难苛求。而真正使王牧笛愤怒的,通过其道歉信来看,或许更多的是护士的“态度傲慢”与“扬长而去”。

 

当女友身体权益遭到侵害,当护士态度傲慢,可以尝试沟通,也可以向医院投诉,再不济,还有《侵权责任法》的兜底,诉诸司法。但王牧笛选择却选择了“我也想砍人”的言语表达。看似情绪失控后的非理智表达,背后隐含着一种可怕的惯性思维:每当遇到医疗纠纷,哪怕仅仅是扎针误差,就能让“杀医”自然而然地映入脑海,“杀医”成为应付医疗纠纷的第一反应,这种不正常,让人胆寒。

 

大喊杀医,当然有一定的背景土壤。哈医大杀医、温岭杀医、以及最近的齐齐哈尔杀医事件,都潜在强化着社会的暴力意识。虽然说,真正将暴力思维付诸行动的,应是小概率事件,但由于医疗行业关涉公共医疗品质,哪怕是发生一起伤医、杀医事件,就足以成为影响社会的大事件。

 

而这种暴力型惯性杀医思维,正由于医患双方正常沟通交流机制下的信任缺失。事实上,很多暴力杀医事件,也并非一开始就升级,之前的鉴定、调节过程,要么草草敷衍,要么由于中立性问题,反而加大了伤医倾向。沟通缺失、调解失效的无奈现实,间接强化了患者的暴力思维。 

 

具体到王牧笛的不当言论,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置于“杀医思维”的框架内,更显尴尬:一方面,种种杀医事件,构成了王牧笛“我也想砍人”的思维起点;另一方面,王牧笛作为“知名主持人”的身份,发出不当言论却又强化着这一思维的流行。这一点,才是最可怕的。

 

链接: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4-02/24/content_65887.htm

 

 

  西安日报: http://www.kaixian.tv/gd/2014/0225/2476655.html

  江南时报:http://jnsb.jschina.com.cn/html/2014-02/25/content_957124.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