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老火车站复建的文明冲突
(2013-08-16 21:24:27)
8月1日,济南市旧城开发投资集团对外公布,将投资15亿元修建济南火车站北广场,其中包括复建21年前拆除的老火车站以及行包房。有教授评价该行为“一蠢再蠢”。(据15号《东方早报》)
济南官方称复建后的济南老火车站将“原汁原味”展现在市民面前。笔者的疑惑在于,何为“原汁原味”?“原汁原味”是指建筑,还是历史?即便建筑能修复,历史能代偿吗?何况,早有教授直言,“原址已经破坏,建筑材料与工艺也发生了变化,图纸现在尚且没有找到,建筑风格并不是哥特式建筑,而是日耳曼风格,怎么可能恢复得原汁原味?”可谓一语道破天机。
济南老火车站的复建,在向我们展示一个冰冷的事实:都市的冷漠,不只是人对人的冷漠,更是人对历史的冷漠。在以田园牧歌式的乡村文明向以工业化为特征的现代文明转变过程中,历史成了一个任人揉捏的小姑娘,可美可丑,甚至可有可无。
这正是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纠葛,而这种纠葛,正成为一种普遍的事实:梁、林故居“保护性拆迁”,兴教寺拆迁,种种冲突的背后,归结起来就是现代性的冲突。现代性的冲突又是人的问题。不断刷新的时代,人们总是幻想着“快一点、再快一点”,一味追逐时代浪尖,营造最新潮的都市文明,却在急功近利中丢掉了都市文明的真意:光鲜的建筑只是都市文明历时性的点缀,厚重的历史载体才是一个城市永久性的脊梁。
文化批评家王炎曾在《读书》杂志介绍自己的欧游感受,他写道,“意大利的城市景观,往往由时间和历史层叠交错、沉积而成,凝尘败叶的表层下,有着精致与浑厚,并不是铺张跋扈的浪费所能比的。”建筑是凝固的历史,老火车站的复建,或许能达到形似,但其负载的厚重历史感,却是学不来的。
城市化的本质是人的城市化。人的城市化,不仅在于物质生活的更新,更在于对人文历史的传承。作为老乡,我想对济南相关话事人说:“复建老火车站无意义,有那15亿预算,不如多建几所学校、几座图书馆,来还还历史的欠账!”
链接:http://native.cnr.cn/list/201308/t20130815_513322927.shtml

加载中…